章志英
【摘 要】小学作为学生学习时期的重要阶段,应当重视教育与培养,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下的一项重要内容,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本文将阐述基于核心素养的统编版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设计
目前,我国教育处于不断改革阶段,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创新教育不断实施,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隨着教学改革进一步发展,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在教学中应当重视优化创新教学模式和核心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本文首先重点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不足,并从多方面分析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一、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不足
1.片面性与单层性
当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脱离学生实际情况和单层性与片面性的现象,语文知识体系缺乏连贯性、系统性。教师在教学中习惯性地对课文进行单篇讲解,仅仅是为了达到讲课文的目的而去讲课文。在单元中不同课文隔离且孤立,学生学习知识也相互隔离、相互孤立,片面性很大。学生在学习知识时,缺少系统性、连贯性,在理解知识点时不清晰,在理解知识点时死记硬背,课堂教学效率低。
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之前,并未认真了解与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缺失教学设计的个性,存在单层性特点。如此,教学方式则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很多学生无法与发展相适应,个性也未得到发展与尊重,不利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2.抽象化与非生活化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抽象化特点,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灌输式教学,而若教师讲得越深、越细、越多,学生学得更累、更苦、更烦,学生无法做到学以致用,进而产生无动于衷、难以消化以及被动接受,甚至还将出现横着鸿沟或者堵着高墙的现象,使得学生无法看到应用前景,也体会不到乐趣,更不能在应用中探索学习。因此,真知便无法在实践中产生。
语文课程应当在现实中根植,除技能、知识以外,人类还创造了很多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自然存在物质,均构成了课程素材,在生活和课程、学校和社会间能够融会贯通,如此一来,学生可感受到学习并非额外负担,仅仅是生活需要。如此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具有生活化特点。然而,当前统编版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设计并非生活化,小学语文教育模式、思想政治内容以及教育手段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调整,一味地采用纯理论灌输法,内容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得到有效激发,无法与实际生活有效联系起来,在教学中参与感较弱。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核心素养表示语文语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其中语文语感表示对课题的领悟能力与感知能力,包括语文现象、语言文字等;学习方法表示以心理特征作为前提的一种学习活动;学习习惯表示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习行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设计时,应坚持连续性与差异性原则,提高学习质量。
1.连续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应当具备连续性特点,连续性表示教学前后目标之间的联系,上一个目标是下一个目标实现的基础,而后一个目标继续着前一个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知识间的联系,设计教学时需重视知识的连续性。如在《狐狸和乌鸦》《小马过河》《坐井观天》《捞月亮》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连贯多个语言故事授课,各篇文章讲述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连贯知识对学生理解与接受知识十分有利。在《小马过河》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采用以下导入方式:“在之前几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一起了解了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狐狸的狡猾,还知道了小青蛙只能坐在井里看天空的可笑行为。在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另一种动物,这种动物看上去憨厚老实,老师描述一下它的外貌,同学们来猜一猜。这种动物脸长、嘴厚、鼻子大,拉车打仗都要用它,脚上添加一层铁板钉,可驰骋千里,具有很大本事。”随后,在学生猜出答案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还需要进行单元小结,由学生选择个人喜欢的课文,并扮演动物角色,演绎文章中讲述的故事,增加课堂趣味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首要目标,同时还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学,教师需讲清各词句、语言所蕴含的意义,并讲述词语与对话在语言环境中的应用。在词语本意的理解中,应当与语境、上下文、作者创作背景相联系,使学生能够体会到词语中蕴含的情感色彩、情感表达。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其基础写作能力,并引导学生了解与认识语言形式。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很多课文来自名作名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向学生讲解优秀字句,并讲述文字背后的特殊情境、深刻道理,培养其使用表现手法与优美词句,进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丰富写作素材,奠定写作基础。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当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融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成为课堂教学主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其载体为优秀文章,通过阅读范文,并深入理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教师需与学生进行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我思考,独立地发现问题与思考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并在交流过程中得出判断,不管学生是对还是错,教师均需正向评价,鼓励学生。其次,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充分了解学生,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模式与教学速度。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进一步激发学习欲望。
2.差异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具有个人教学风格与特点。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在能力、智力、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性,教学内容相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设计,将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应当给学生留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弹性空间,以便学生适应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课文教材为载体,开展审美的实质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应利用多媒体资源和互联网,通过多种手段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起来,进而培养其语文素养。通过熟练使用语言文字,实现语文审美创造,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指导学生交流学习笔记,并精心批改学生作文,润饰学生所写文章,并鼓励学生分享与投稿,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与兴趣,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需培养学生感受美、认知美的能力,还需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利用实际审美实践开展学习与锻炼,进而达到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目的。在文化理解与传递方面,以语文课程中内容价值为主要表现,不断继承与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在语文教学中,以育人为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祖国文化认同感,更好地传承优秀文化。教师需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年龄特点等,与学生分享成语故事、文学典故、神话传说等,进而让学生领略我国的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叶俏玲.部编版教材到底该怎么教?——立足于低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材的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4).
[2]汤雨鑫,于敏章.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9).
[3]曹海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J].考试周刊,2020(14).
[4]李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探究[J].神州,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