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艳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作为将来要走出国门的新时代学生,不仅自己需要了解和学习,更肩负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针对国际中学的语文教学现状,笔者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以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为教授内容,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语文;传承;实践
一、什么是传统文化
中國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
二、语文学科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有义务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殊功能,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光大。
在国际中学的教学体系中,语文教学一直处于尴尬的位置——最大的“小学科”。作为一所国际高中,英语是特色,是“龙头”,数学是亮点,理化是支柱,语文的阵地正在被蚕食。面对语文肩负的继往开来、传承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和现实的无奈,或多或少会有些拳脚无法施展的失落。几年前,我校招收了第一届CIS班,笔者很荣幸成为这个班级唯一的中方课程教师,每周三节课时,没有教学大纲,没有课本,没有任何可参考的资料……接下这个艰巨的任务后,笔者对“教什么”“怎么教”思考了很久,也查询了不少国际高中语文课的教学模式,但是很遗憾,几乎所有这类高中的语文课和普通高中没什么两样,借鉴意义不大。面对这样的局面,笔者只能自己大胆尝试、积极探索。
三、国际中学语文学科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探索与实践
笔者想到我们的学生最终都是要出国的,以后都不会再有学习中文的机会,而他们十来年的语文学习,也大都是应试教育,致力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并不能真正学到语文的精髓,在传扬传统文化方面,所给予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更少之又少。基于这个现状,联系教学现实,笔者选定了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交叉教学内容,经过这几年的尝试与实践,也小有收获。
(一) 中国文学的学习
语文教学不管是语文基础知识或基本能力的教学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是在一个教学过程中完成的,它所有要传授的内容和知识,都是前人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因此,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传授传统文化。关于中国文学的教授,笔者的思路是:从先秦文学讲起,再到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辽金文学、元明清文学,然后是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按照文学史的发展顺序,每个部分的经典书籍再挑选经典篇目精讲细读。经过近六年的尝试、摸索与实践,现在已经形成系统的教与学体系,包括讲义、教学设计、课件、学案、测验卷等,非常系统、完备。
(二)中国文化的学习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异彩纷呈、独具特色,笔者目前已经进行的教学内容有以下几个部分:
1.节日文化
传统节日活动本身就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节日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首先笔者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分小组用PPT和视频的形式介绍这些大小节日的由来和习俗,然后再选取一些相关诗歌让学生赏读,部分节日还要求学生写作文和手抄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性情,提升传统文化素养,而且使学生积累了宝贵的写作素材。
2.建筑文化
中国建筑是中华文化中最具独特魅力的部分,是中华文化的标志和象征。笔者重点讲解了故宫、布达拉宫、莫高窟和客家土楼,这些建筑既有皇家宅院,也有普通民居,既有庙宇也有园林。讲“故宫”时结合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从故宫的建筑、馆藏文物,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发展历程,再讲述历史人物、事件和宫廷生活。讲解“莫高窟”时,因为笔者亲自去过,给学生滚动播放相片,让学生从建筑、石刻、壁画、彩塑等方面,了解了世界上规模最庞大,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艺术宝库。至于布达拉宫和客家土楼,笔者都亲身去看过感受过,介绍和讲解更加胸有成竹、随手拈来。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还给学生介绍了客家、纳西族、白族、藏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的房屋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3.风俗文化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多样,各个地方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可以说是千差万别。于是笔者就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饮食文化讲起,从“茹毛饮血”开始讲饮食发展历史,从八大菜系让学生了解地域口味差异,从现今的饮食习惯感受南北方的大融合,以及饮的“茶”和“酒”的相关知识,并播放《舌尖上的中国》引导学生感受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至于民族服饰和传统礼仪的教学,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在教授“民族服饰”时不仅给他们欣赏各个民族服饰的色彩纷繁,也要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基于生存环境、习俗文化等的差异,其服饰的发展变化。另外还教学了“死亡与埋葬”和“礼仪文化”,也不一定是一个专题,有时候仅仅是一个话题,放手让学生去找资料,然后在课堂轮流介绍,其他人补充,大多数学生都做的不错。
4.宗教文化
宗教是一种以信仰为核心的文化,要正确对待、尊重他人信仰。笔者去到西藏,看到小到五六岁、大到七八十岁的藏民围着大昭寺在八廓街虔诚的叩拜,有的甚至还带着锅碗瓢盆和小推车;在大理,笔者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堂屋的楼上设有祭祖灵台,供奉历代祖先牌位,每天晨昏全家依次跪拜……外人真的无法理解他们的举动,笔者通过亲身的感受,给学生讲了两节课的“宗教文化”,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的由来、创始人、教义等。正好班上有一个学生全家信佛教,通过她的介绍,笔者和其他学生对佛教有了更深的了解,这两节课也算是给没有信仰的学生扫了盲。
5.综合国粹
国粹指一个国家固有文化中的精华,在中国,指的是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独特内涵的深受许多时代的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如:京剧、国画、武术等。目前我们已经进行的课程有书画、京剧、姓氏、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对联等。作为一个日后要出国的学生,不仅自己需要了解和学习,更肩负着把中国国粹传扬到海外、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重任,这些知识的学习,既是成功地开展跨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全球化大趋势下文化互补与融合的时代需求。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题,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文化有着巨大的价值,我们要善于挖掘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努力,需要每个学生的努力,更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关注和努力,只有这样,中华传统文化才会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