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批注策略单元教学建议

2021-06-28 19:17魏澄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5期
关键词:角度习作动作

魏澄,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小学部教师。

近年来,深度学习逐渐成为语文学科教学的热点话题,“批注策略”是指学生阅读文本时,将自己当时的疑惑、感悟、启发等在文本的空白处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注的一种读书方法。统编版小学语文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安排了批注策略单元,旨在让学生学习用批注的方法加深、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围绕批注策略,本单元有梯度地安排了三篇课文、习作和语文园地。如何运用教学素材,落实单元目标,进行深度学习呢?

一、明确批注的基本范式,挖掘策略价值

“批注”这个词,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次出现,但并不意味着“批注”这一形式是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四年级上册提问单元都有批注出现,所以不必对批注等符号或眉批、旁批等术语做过多的强调,学生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勾画、标注。那么,批注策略的价值如何挖掘呢?

在一线教学中发现,四年级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不知道批注的具体格式,也不清楚该怎么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更不用说潜心研读文本,真正走入文中与文中人物进行对话。所以,首当其冲的是学习批注的范式。这个范式不是死格式,而是为了训练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能力,所提炼的一些高效的方法。如,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修辞的作用、结构的好处、写法的好处等,在批注范式中帮助学生习得品味语言的密钥。如在教学《牛和鹅》这一课时,问问学生为什么文中会有那么多老公鹅的神态、动作描写,在读中体会可以从“侧面描写+好处”这一范例来写批注;在教学《陀螺》这一课时,引导学生关注“我”的心理活动变化,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受,明白可以从“心理活动描写+好处”这一范例来写批注;在教学《牛和鹅》这一课的第六小节的时候,在交流批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再让学生关注这一段,然后出示教材中的批注“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处的批注是按照“写法+点评”的角度去写的,先梳理文章的情节,又加上了这种写法的好处。学生在这个范例的学习中,就掌握了评点写法的批注范式,也学会了如何品析文章语言。

二、学习批注的多元角度,落实单元目标

本批注单元以“成长故事”为主题,是大有深意的。单元目标除了“學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还有“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心情”。因此本单元安排的课文,不仅有童年的欢乐,更有经历挫折带来的成长。教学时,在交流中让学生结合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畅所欲言,可以提出疑惑,可以展开联想,也可以谈谈启发,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方法课,而是在读中学习批注。

为落实单元目标,提升语文素养,一方面,应该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批注,体会文章是怎么通过人物等动作、语言、神态,生动写出人物心情等。主要的批注角度是提出疑问、记录感受、得到启发等。如在教学《牛和鹅》这一课时,在读到“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时,告诉学生阅读文本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地方,都可以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将自己的疑惑批注在旁边,这就是从提出疑问的角度做批注;在读到我们非常怕鹅这一段时,让学生找找“我”究竟怕到了什么地步呢?通过“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体会“我”害怕的心情,从而引出可以从记录感受的角度批注;在读到“我”被金奎叔救了有所感悟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启发,这就是从得到启发的角度做批注。在教学时,更可以不拘泥于书上的三个角度,比如,在教学《一直窝囊的大老虎》时,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这就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和作者的共鸣,也可以补充诗句、谚语和背景资料来理解文本。学生从中也能发现,除书中提到的三个批注角度,还可以有新的批注角度——概括大意、联系生活、补充资料等。

另一方面,还要抓住难点进行突破,用批注引导学生深度阅读。纵观批注单元的编排,第一篇课文要求从多角度给文章作批注,第二、第三篇课文分别要求在“不理解的地方”“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呈梯度上升。只有找准最难理解的地方,有目的地进行有效练习,才能看到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从熟到精的成长蜕变。在《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这篇课文中,最难理解的地方莫过于“演老虎要不要豁虎跳”这一矛盾情节,排练节目时,演哥哥的小朋友认为扮老虎要豁虎跳,而老师认为不一定要豁虎跳,于是“我”按老师演的砸了锅之后,一直不明白原因。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并提取关键词把“我”的心情变化梳理出来,填写在表格中,并启发学生其实梳理的过程也是在批注。梳理完心情变化之后,引导学生借助描写“我”的动作、神态、语言谈体会。如,第8自然段中“我看着老师的脸,就怕她改变注意”这一处动作描写,写出了“我”的紧张,因为“我”担心老师不让我表演。又如,第17自然段“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这句话,“脸上一阵热”是神态描写,写出了“我”当时的狼狈。在充分理解“我”心情变化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深化对这一难点的理解。这样,就避免了很多无价值的批注,让学生通过批注,抓住文本语言,学会深入思考。

三、关注读写结合的运用,促进习作修改

单元语文要素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个指向读,一个指向写。本单元习作目标是“能按顺序把游戏写清楚,写出想法和感受,并会用批注的方法自己修改习作”,这一目标中也有批注策略的运用,因此本单元的读和写可以双线并进。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运用批注进行读写结合。如,在引导学生从“评析写法”的角度撰写批注时,聚焦“写”的角度关注写法。比如,教学《牛和鹅》时,教师不时点拨:“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的心情的?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把你的发现与收获写下来。”当堂就可以模仿课文,进行一个动作描写的小练笔,突出人物的心情。

在习作教学中,更要利用好习作例文中出现的批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修改。本单元的习作目标之一是“能自己修改习作”,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往往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此,我们提供几篇典型的习作给学生,让学生围绕习作目标进行批注。学生的习作中,容易出现不能把印象比较深的地方写清楚的问题,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当时的语言、动作,还可以想一想一起玩游戏的小伙伴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有什么动作,神态怎样。这一步回忆,又回到了单元阅读目标,学生在之前的课文学习中,已经有了经验,因此会联系已有经验回忆当时有哪些人一起玩游戏,他们的反应是怎么样的。

本次习作还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这是第一次让学生学习表达想法和感受,学生往往存在困难,但是有了批注时的充分铺垫,教学起来就会容易很多。如可以让学生回顾课文《陀螺》中表达自己感受的片段,引导学生发现写清楚想法和感受的方法,还可以从批注的角度中得到启发,用自己的话直接表达或引用诗句、谚语来表达。通过教学,“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逐渐转化成“用批注的方法修改习作”“用批注的角度表达感受”,发挥批注策略的能量最大化。

四、培养长期批注的习惯,促进深度阅读

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围绕“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这一语文要素进行编排,旨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批注的角度、批注的方式以及做批注对理解文章的价值。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总结、梳理,从而内化成自己的方法。对于学生发现的课本上未提到的批注角度、批注方式和价值要给予充分肯定,如,有的学生可能会在自己认为写的不恰当的地方做批注,借此引导学生对批注的进一步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做批注的兴趣。

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批注这种方法,不能只局限于四年级这一个单元的学习,还要贯穿到之后的阅读课的教学中,比如,在教学第七单元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批注策略开展阅读,教师可引导学生初读就疑惑与内容写批注,精读时就文本深层内涵、写法等写批注,并充分交流批注,丰富写批注的视角,并加深丰富阅读理解,发现文章写作的奥秘。

不仅如此,在每天的课外阅读中,要求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就要圈圈写写,对优秀的批注进行展示,对坚持批注的学生进行表扬,还要对个性化的批注进行鼓励,促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让批注帮助学生更好地触摸文本的语言。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批注策略的运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真正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角度习作动作
下一个动作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