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祥明,广东省深圳市第三中学教师。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统编教材九下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作为本单元唯一一篇自读课文,既要服务于单元教学的整体要求,承担借以理解古人的政治生活,感受连类譬喻的讽谏语言艺术,积累文言词语和古今异义知识的任务,同时,它作为一篇自读课文,又有拓展阅读理解,培养学生学习古文情趣的责任。发挥文本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相得益彰,这也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强调的重要内涵。为此,我们设计本课教学,可以淡化字词教学,充分发掘其育人功能,将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训练和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上。一方面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在多层次的朗读中领略语言艺术和魅力;另一方面加强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学会评价人物,提高思辨能力,使学生获得思想上的成长。
一、情趣朗读,由浅入深感受语言艺术
课文虽选自《战国策》,但较一般文言文更加通俗易懂,邹忌委婉善劝的艺术就流淌在叙事和人物对话的字里行间,只有通过朗读的语气语调,才能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理、性格和思想感情,而文字的理解也在多层次的朗读中得以实现。
师:同学们,我们来练习一下快速阅读,要求读得清晰、准确,在此前提下,读得越快越好,要尽量做到如行云流水,我示范读一下。(快速朗读课文前几句,旨在教给学生快速阅读技巧)
(生快速阅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不错,声音洪亮,口齿清楚。但是节奏还不够,缺乏抑扬顿挫,没有读出人物的情绪和心理。继续练习2分钟。
师: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快速朗读,大家推荐一个我们班朗读好的同学。要以最快的速度朗读,但是要读清晰、准确。哪一位来?大家推荐黄嘉鑫,请你来——
生(男):快速朗读第一段。(学生鼓掌)
师:读得很不错。我们女同学谁来挑战一下,谁来?……大家推荐谁?——黄慧容,好,要求读得快而清晰。
生(女):快速朗读第一段。(清晰、准确)
师:你读得快如奔马,急如流星。关于快速朗读,大家课后还可以多练习。
这种快速朗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消除语言的隔膜,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更加重要的是为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人物语气语调和思想感情奠定基础,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信。但要准确理解字词含义,把握语言特殊现象,如重要实词、虚词和一词多义等语言现象,还可进行慢读。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慢读课文,就是咬文嚼字,把每个字音读准确,做到字字清晰。我示范读几句。如:邹、忌、修、八、尺、有、余。一字一顿地读。
生(齐):各自慢读全文。(老师提醒要慢、准确。目的在于读准字音,进一步熟悉课文,同时也增加朗读情趣)
文言文学习,就是要字字清晰,句句清楚。在一板一眼的慢读中,体会语言的含义,有助于对文本思想内涵的体会和把握。在对文本的基本内容熟悉了,对人物的思想性格大体把握的基础上,又可以让學生加强语气语调,进行表情朗读训练。
师:下面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用刚才训练过的三种方法各读一段:快读、慢读、高声读。
生(众):各自朗读。(班里书声琅琅,人声鼎沸,很有感染力)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很好。慢读,咬文嚼字,读准字音;快读,行云流水,熟悉课文,朗朗上口;高声读,渲染气氛,受到感染。
师:其实,最重要的是表情朗读,可以加深对文本中人物性格、思想感情的理解,关键是要读出人物的语气语调和情绪心理。同学们先来展示一下前面练习的三种读法。
生(男):快读“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由此观之,王之弊甚矣。”(学生热烈鼓掌)
生(女):快读第三段。(有个别地方卡顿,不太流畅)
生(女):快读第二段。(读得很流畅、快速、准确,如行云流水)
师:看来,我们南外的同学就是不一般,朗读能力都很强。(学生笑,鼓掌)
为强化对人物语气语调重要性的理解,在表情朗读时,还可以尝试无表情朗读的对比训练,所谓无表情朗读,就是语调平平,没有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节奏单调,就像和尚念经一样。在这种多层次的趣味性朗读训练中,学生就已经将文言文读得琅琅上口,对接下来文言词语理解,故事内容把握和人物思想性格分析就能水到渠成,轻而易举了。
二、疏通文字,质疑释难绽放主体光辉
自读课文要以学生自学为主体,这是语文新课改理念的价值追求,也是自读课文的定位所决定的。
师:同学们在文字理解上,还有什么疑问,我们来一起互相解决。
(生沉默)
师:很好。看来大家预习得比较充分,都已经没有什么字面理解的问题了。那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句子怎么读:
(板书:今齐地方千里)
生(男):今齐/地方/千里。
生(男):不对,应该是:今/齐地/方/千里。
师:为什么这么停顿?
生(男):因为它的意思是: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地方是两个词,应该分开。
师:你理解很正确。看来,同学们对课文文字已经没有太大问题了。我们来熟悉课文内容,讲讲这个故事,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谁先来?
生(女):主要是说邹忌在家里被妻子、小妾和客人蒙蔽了,他就以自己的遭遇劝说齐威王纳谏,齐威王采纳了他的意见,广开言路,国家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生(男):就是说邹忌用委婉的方法劝说齐威王纳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生(女):邹忌现身说法,巧妙劝说齐威王纳谏的故事。
师:同学们都把握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也都简明扼要。老师为你们点赞!
(生掌声热烈)
这个环节让学生自主学习,互相质疑释疑,解决字面问题,理解文章大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符合新课改理念的要求。教师不宜包办代替,把自读课文当成教读课文来教,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学,弄懂大意即可。
三、训练思辨,自由评判彰显个性风采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的设定,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核心任务,引导学生自由评价人物,自选角度,发散思维,自定观点,紧扣文本,展开思辨训练,既能彰显学生思想风采,体现个性魅力,又能有效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和语言两种能力同步发展,让自读课文成为学生驰骋思想、激发兴趣、培养语感、深度阅读的磁场。
师:下面我们重点来评价文中的两个人物,希望大家发散思维,大胆质疑,各抒己见,绽放我们智慧的火花!当然,要观点鲜明,而且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我们要善于发现人物身上的优点,择其善者而从之。也要看到人物身上的不足,要辩证地看待人物,其不善者而改之。
生(女):我为齐威王点赞!因为他有思想。从“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中可见,齐威王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应该发布怎样的政令。
师:你也很有思想,发现齐威王是个有思想的君王。继续——
生(男):为齐威王点赞!因为他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在听了邹忌的进谏以后,他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说明齐威王从谏如流,广开言路。
师:大家帮他归纳一下,齐威王善于听取大臣(下属)的意见,这是一种什么品质?
生(杂):从善如流,从谏如流。
生(女):我认为邹忌很善于说话,能够用一种齐威王便于接受的方式劝他纳谏。
师:他用了是什么方式?
生(女):他讲了一个故事,以故事为例,来劝说齐威王,很巧妙。
生(男):邹忌是一个谦虚、明理的人。他的妻子、小妾和客人都说他很美,那么多人赞美他,但他并没有自大,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并以此去讽劝齐威王纳谏。
生(男):他本来很美,但他觉得不如徐公美,说明他很谦虚。
生(女):我认为齐威王也是一个聪明的人。从后面“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可以看出,齐威王听了邹忌的建议,采取了一个策略:不仅让大家来指出他的缺点,更好地治理国家,也可以让人民对他的不好言论消失。可见,他很聪明。
生(女):邹忌不仅聪明、谦虚,还能够为国家着想。晚上睡觉的时候,从家里的小事想到治理国家,“暮寝而思之”。而且他很有勇气去向君王进谏,说明他有爱国主义情怀。
师:你说得很好。我们虽然是一个普通中学生,也要胸怀祖国,热爱祖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邹忌虽是一个小人物,但忧国忧民,值得我们学习。还有新的观点吗?
生(男):邹忌是一个善于思考,会总结事物规律的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这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从这可以看出邹忌晚上在反思,善于分析现象中的原因,总结事物的规律。
师:他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善于反思,在反思中总结。还有其他的观点吗?
生(女):我认为邹忌有两个优点。首先,他是個很理智的人。他的妻子说他美,但他并没有沾沾自喜,又问小妾和客人。即使三个人都说他很美,他还是要反思自己,果然见了徐公后,发现自己不如徐公美。其次,他还是一个说话有说服力的人。他语言委婉,用自己家庭生活现身说法,劝谏齐威王,把自己的经历和皇上的情况联系起来,发现其中的相似处,善于规劝。如果他直接对皇上说,你被蒙蔽了,可能会触怒皇上,招致杀身之祸。
师:这个同学的分析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赞美邹忌为人理智、善于辞令。
师:同学们说了邹忌和齐威王很多优点。那么,他们是完美的人吗?他们就没有什么缺点吗?
生(男):从标题看,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什么邹忌要委婉、间接劝说,而不直截了当呢?因为齐威王平时可能听不进意见,你看“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皆以美于徐公”,这就说明齐威王是个刚愎自用、固执己见的人。
师:有理有据。虽然证据并不特别充分,有自己的观点就很好。
生(女):齐威王也有很多缺点,犯下过很多错误。从“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就可以看出来。如果不是邹忌的劝谏,可能发现不了齐威王以前在治理国家上是有很多问题的。
生(女):邹忌莫名其妙,喜欢刁难别人。客人有求于他,他却莫名其妙地问他和徐公谁更美。见到妻子和小妾,也要问自己和徐公谁更美,有点神经兮兮的。
师:明知故问,就是一种刁难。你的观点很犀利哦!
生(女):齐威王以前听不进意见,从两个地方看出来,一是邹忌要委婉进谏,不敢直言进谏;二是齐威王下令以后,“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没下令之前,很多人敢怒不敢言。
生(男):齐威王不能明事理。从“王之弊甚矣”看出,他以前受到了很多蒙蔽,不能明辨是非,而大臣们可能也是报喜不报忧。
师:同学们讨论热烈,精彩纷呈,观点鲜明,依据充分,紧扣文本评价人物,体现同学们思维活跃,善于发散和质疑,具有批判精神。
生(男):邹忌思维方式有问题!他在家里遭到这样的对待,被妻子、小妾和客人蒙蔽了,所以他认为齐威王也会受到这样的蒙蔽,这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师:你的这个观点很新颖哟!为什么呢?
生(男):我们普通人在家里受到了蒙蔽,君王就一定会受到这样的蒙蔽吗?这不符合逻辑,只能说,齐威王有可能受到类似的蒙蔽,而邹忌却武断地认为:“王之蔽甚矣!”假如齐威王是一个贤明、有头脑的君王,他是不会被蒙蔽的。
师:所以,同学们做任何判断,一定要有足够的依据,不能主观臆断。你看,邹忌是不是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呢?总之,看待事物,评价人物,我们要善于多角度思考,多维度评价人物。
学生辩论兴趣浓厚,精彩观点不断涌现,而且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也就愈加深入。至于邹忌和齐威王究竟孰是孰非,并不是这节课关注的重点,而是在这种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发展。这种思辨训练和文本深度学习的路径和策略,还能培养学生“有创意地表达”的能力,值得语文同行重视和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