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季梅
【摘 要】小学数学项目学习指的是在数学教材的基础上,通过项目、课题等方式,多方整合教学资源和教学素材,为学生构建开放性的学习空间和平台,激发学生隐含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探究思维的发展,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项目学习;实践探究
传统的数学教学的模式多以线性教学为主,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学习激情很难被激发出来,探究潜能也被压抑。此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需求,不利于学生数学情感的发展。小学数学项目学习模式的有效使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及多方整合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空间,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对外部世界的有效探知,提高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
一、重视实践,超越教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世界上的很多知识是不能通过口口相传的,需要人们亲身经历、体验才能感知。小学数学教材中也有着一些教学素材,单靠教师的单一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以教材为基础,重视教材知识的理解,同时又要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构建相应的教学项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实验等活动,展开有效的项目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深刻领悟,获得丰富的教学体验,促进学生能力的重新构建。
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之后,教材中要求学生利用附页中的图形完成圆柱和圆锥模具的制作。教师可依据此题巧立学习项目,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1)量取自己头围的长度,制作一顶适合自己头围的博士帽。(2)两人一组,利用课堂教学知识,协作完成圆柱的制作,并尝试独立完成圆锥的制作。(3)创意活动展示:以圆柱和圆锥为主,不限使用材料,可在模具上进行不同的个性装饰。(4)开展创意作品互评活动,各小组上交作品后,进行不记名投票,评选出“最佳创意作品”和“最佳合作小组”。
案例中,在教学之后,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巧设项目主题,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使知识得到相应的延伸,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力。
二、源于生活,回归教材
人们的印象中,数学学科就是为了研究图形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其实,数学学科还担负着思维方式的形成,理性思维的构建、科学态度的养成以及语言交流等任务。数学与人类发展紧密相连,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项目学习中,教师可引领学生从实际生活中选择项目主题,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具体事物入手进行研究,给学生创设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促进教材知识的有效理解,养成学生探究的习惯,延伸他们学习的深度、宽度和厚度,实现思维能力的稳步提升。
例如:在教学《统计》之后,教师可依据学生暑期经历,设置项目学习主题——制订旅游计划,任务布置如下:(1)让学生对暑假期间同学们去过的旅游地点进行调查、统计。(2)依据学生的统计结果找出学生共同去过的地方,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确定下次旅游地点,并设计最佳旅游方案。(3)依据学生制定的旅游方案,作出旅游经费的相关预算,包含交通、住宿、伙食、景点门票等费用。(4)运用课堂教学所学知识,展示上述统计结果,可通过曲线行驶呈现出来。学生按计划任务逐步完成,逐步掌握了统计的实质,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案例中,项目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是学生所经历过的,可以激发学生进行统计的热情,主动的参与到项目活动中,促进了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效累积,深化了统计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提升了学生的反思、创新能力。
三、注重基础,发展学生
数学教学并不是越有深度越能体现学生的能力,很多时候,过于深度的教学会让学生屡屡失败,使学生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而以教材为基础的教学,会触发学生探究的动机,让学生想要进一步的深入探索,即使某一时刻面临困难也不退缩。因此,在项目学习中,教师要注重教材知识基础,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探究思维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爱心义卖”项目学习活动:(1)以小组为活动单位,自主设计义卖商品;(2)准备制作义卖商品的相关材料;(3)小组成员通力合作,集大家的智慧于一体,动手制作义賣商品;(4)核算商品成本:设计费、材料费、耗损费和人工费用等,计算预期利润,给商品制定合理的售卖价格;(5)班内展示义卖商品,就义卖商品价格展开交流、讨论,检验商品定价是不是合理,并作出相应的微调、修改;(6)小组成员再次合作,探讨、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制定简短、有创意的义卖商品推销语。学生依据计划实际参与项目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案例中,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入手展开项目活动,结合学生课堂知识基础,让学生围绕主题亲自体验,参与商品设计、制作、定价、售卖等过程,获得了真实的体验,提高了学生的人格品质。
四、多方涉猎,突破局限
传统的班级授课形式较为单一,学习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项目学习研究跨越多个学科,将零散、孤立的知识综合在一起,实现了不同学科的有效融合。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不仅要掌握数学学科知识,更要对其他学科知识有所涉猎,突破了学生思维时空的限制,将教学内容延伸到各个不同领域,有效的整合了教学资源,拓展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认识公顷》时,为了促进学生对这一抽象概念的学习,教师可设计项目学习活动——我眼中的公顷,让学生分层次展开活动。(1)同学们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要求边长长度为10米;动手测量学校操场的长和宽,并计算操场的面积;算一算,想要组成1公顷的面积大小,需要这样的操场或是正方形多少个。(2)晚上散步时,和父母一起沿学校外墙走一圈,估算一下学校的面积为多少,并借助网络查找资料,对估算结果进行验证。(3)选择周边的景点,如某个湖泊,借助地图估算湖泊面积,并实际查找对结果进行验证。
案例中,学生通过层层探究,借助不同学科知识,真实的感受了面积的大小变化,逐渐构建了“公顷”这一概念,数学思维得到相应的延伸,促进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最大化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数学学科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性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项目学习,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建构良好的知识体系,促进数学思维的提升,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构建精彩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方美红.深度学习:基于“学”的视角重构小学数学课堂[J].教育科学论坛,2020(26):3-6.
[2]徐建干.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课堂实践与应用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0(08):70-71.
[3]曾鹏.回溯本源·以“静”“煮”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20(04):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