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下的音乐产业探析

2021-06-28 11:41肖艳杨静一
艺术评鉴 2021年9期
关键词:经济价值文化创意后疫情时代

肖艳 杨静一

摘要:互联网影响着大众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也为音乐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从CD机到流媒体,从免费音乐到线上付费,人们音乐消费的选择方式以及需求心理均发生着巨大变化。2020年的全球性疫情迫使各国启动物理隔离相关政策,云端生活成为了人们文化娱乐的重要方式,云端音乐会发展势如破竹,丰富了音乐产业的多样性。本研究将以现阶段云端音乐产业为讨论内容,试探究云端音乐产业的文化意义与经济价值,辨析现阶段云端音乐产业的生长形态及其在“后疫情时代”下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云端音乐会  文化创意  经济价值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9-0175-03

根据现阶段演出行业协会数据,音乐产业也受到了全球化疫情的影响。国内预计延期和取消的线下音乐会达到20000场次,直接损失达20亿①。音乐艺术因其本身的文化特性,在特殊时期通过网络形成了线上演出的新趋势。

不断完善的信息技术为中国巨大的网络市场提供了经济驱动力,促使中国拥有了庞大的受众群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0%,其中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占网民整体的94.5%②。在手机互联网应用发展方面,网络音乐的用户规模半年增长率均超过5%③,可以预测的是未来的线上演出行业在5G的背景中将会取得更好的成绩。综合各种影响因素,云端音乐会成为了现阶段音乐演出行业的主流方式之一。

一、云端音乐会的传播特点

自全球化疫情起,人类的命运被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现人类共同精神文化的音乐表演艺术在疫情期间与之后都展现出了低参与门槛、受众泛化和内容去中心化的传播特点。

从形式来看,由于特殊时期的隔离政策,音乐表演艺术被迫缩小传播渠道,只能依赖网络进行传播,由此催生出了一种新的产业趋势——云端音乐会。从内容来看,在疫情与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大多数云端音乐会的内容超越了其本身的娱乐属性,不仅属于特定产业的经济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人类分享共同命运的精神价值。从传播特点来看,现阶段的线上音乐会呈现全民参与性和粉丝圈层化趋于模糊的特点,云端音乐会发展到现阶段呈现出了不同的内容与形式:

(一)个体音乐会

具有代表性的个人云端音乐会有安德烈·波切利的古典音乐会——Music for Hope和刘若英的粉丝定制音乐会——《陪你》。前者由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于2020年复活节当日在空无一人的米兰大教堂举办,并通过网络平台YouTube全程直播。4月17日刘若英的线上音乐会《陪你》以粉丝定制的通俗音乐为内容,最终收获1.5亿人次观看量,音乐会的微博话题阅读量也达到了7.21亿,获得9.3的豆瓣评分。云端音乐会降低了粉丝参与的门槛,没有精准的受众,其参与度是任何一场线下音乐会无法超越的。

(二)群像音乐会

音乐作为世界语言,在网络时代更显示出了其力量的强大。除了上述的个体音乐会以外,群像音乐会是另一种极具影响力的演出形式。4月18日Lady Gaga联手 Global Citizen 和世界卫生组织联手举办了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这是一场群像直播音乐会,通过网络直播到世界各地,总历时约八小时。音乐会的部分片段24小时观看量达到了三百万以上,这场全球化演出的影响力也可见一斑。

在“ONE WORLD”开始后不久,国内音乐人也就此做出了回应,北京时间的2020年5月5日,云端音乐会——“相信未来”由高晓松发起,同样是百余位音乐人共同参与的公益性演出,在国内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不同于“ONE WORLD”和“相信未来”,另一种群像音乐会的形式更加具有即时性和社交性,也更加平民化。北京时间4月19日凌晨三点,音乐人老狼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出了一首15秒的《虎口脱险》,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有近150位音乐人以类似“跟帖”的方式在朋友圈上传了自己的音乐片段。这场特殊的“音樂会”以社交媒体为通道,使用短视频的音乐形式,淡化了音乐会主题的固定性。

线上音乐演出产业虽然不一定是疫情的必然结果,但是疫情期间的特殊环境却为音乐演出产业提供了转型的契机。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伴随着人类对信息传播的渴望和依赖,线上音乐演出很可能是顺应沉浸式传播趋势(即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而出现的一种能够做到内容泛化传播的音乐演出模式,即“以泛在网络为基础的、面对所有人提供的个性化传播,是多对多和一对一同时发生的传播④”环境中的产物,也就是说,云端音乐会成为独立完整的产业模式将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种音乐演出模式以泛化的传播和泛化的受众为特点,以低参与门槛的粉丝定制和去中心化的群像演出为内容,这些特点因疫情初见端倪,在后疫情时代也仍会延续。

毛不易9月20日线下线上结合的Live音乐会——“像我这样的人”以及萧敬腾10月25日无观众的线上直播Live音乐会——Jam Hsiao2020都是云端偶像音乐会的典型作品。这些线上音乐会可以直接通过视频网站和音乐App观看,并且以“直播+录播”“整段+分段”的多样形式进行传播,其受众不具有针对性,呈现乏化传播的特点,目前此类音乐会仍然以TEM live为主要制作平台。10月10日至19日,第23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计20场云端音乐会,可见传统音乐会也在发生着改变。快手和QQ音乐联手的12号唱片选秀节目针对短视频中的流量音乐与网红制作内容,提高了内容的去中心化和多元化,扩大了受众群体。2020年11月6日12号唱片在网络平台进行12号唱片Live 公演舞台直播,选秀音乐会也发生了网络泛化的转型。疫情过后“云端音乐会将会成为更有力量的产业形式”仍旧是一种猜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云端音乐会具有不平凡的文化意义和经济价值。

二、云端音乐会的人文精神

(一)回应内心需求,激发精神动力

“人本主义”是人类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思想之一,对现代社会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以至于媒介传播也终将完全进化为“以人为中心”的传播方式。全球化疫情之后,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代表人类精神世界的文艺作品在后疫情时代多以积极乐观的面貌出现在大众传播的场域中,以回应大众的内心需求,通过音乐产业塑造文化认同成为激发大众精神动力的有效手段。

现阶段云端音乐会多以“正能量”与“公益性”为主题,如前文提及的刘若英的《陪你》以及萧敬腾的线上音乐会,其选择歌曲的标准就是“听起来会快乐的,有爱的歌”。虽然部分音乐会以商业化的粉丝定制为基础,但在特殊时期也少不了对“陪伴”“梦想”和“爱”等主题词的呼应,体现着“超音乐”内容的文化与情感力量。

从美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音乐是情绪内化的媒介,人们能够通过聆听音乐,在音乐中内省情绪,进行自我对话。康德认为美是一种无利害关系的愉快体验,是一种普遍传达的“自由的愉快”⑤,中国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也认为美是“与实用活动无关⑥”的一种自由无判断的和谐体验,人本主义心理学又将幸福的感受与内在的和谐相联系。此外,在中医科学中,“移情易性”的治疗手段也对音乐缓解负面情绪做出了阐释,如《理沦骈文》所说:“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⑦。所以,音乐作品中具有正能量的“超音乐”内容是十分可贵的,具有和谐人心境的作用,因此,文艺从业者更有必要对具有积极能量的音乐进行有序引导,并使其得以良性延续。

(二)云端的情感连接与社会支持

与现实社群进行类比,人们在网络中不断寻找着“网络社会支持”,即“在虚拟空间的交往中,人们在情感、信息交流,物质交换的过程里被理解和尊重时获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⑧”。

音乐艺术本身就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尤其是在全球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音乐的情绪体验使得音乐艺术拥有强大的文化情感向心力,并且通过网络开拓出更大程度的辐射范围。这就意味着参与同一云端音乐会的人们将会产生共情心理,然后依据同一情感,彼此连接和相互支持。在本质上,网络社区也是心理社区的体现,人们在云端音乐会中得到的虚拟化社会支持虽有别于真实的生活,但也能够带来真实的情感体验。基于泛化的传播与受众,这种情感甚至会衍生出更加宏大和普世化的体验,如在全球抗击疫情的时刻,由全球化云端音乐会引起的情感共鸣正是唤醒了人类文化中的共性的善意。

三、云端音乐会的经济潜能

(一)泛化受众群体,增加市场影响力

不同于线下演出,云端音乐会呈现出了受众群体的泛化,也表现出不同于传统线下音乐会的经济效应。一场传统线下音乐会的观众受到演出地点和剧场容量的限制,同时观众需支付相对昂贵的费用获得参与的资格。但云端音乐会则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参与门槛,加上多种类型的参与方式,云端音乐会突破了粉丝消费的局限。中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7.25亿,占整体网民的87.5%。此外,自2004年我国互联网开始快速普及(此时95年出生人群9岁,处于小学阶段),2009年开始我国智能手机进入快速普及期(此时95年出生人群年龄14岁,处于初中阶段)⑨,直至目前,青壮年成为时代的主要劳动力和消费者,移动互联网自然也成为时代最主要的消费渠道,我们应该意识到文化产业的互联网消费时代已经到来,云端音乐会可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音乐一直被认为是时间的艺术,但在数字储存方式日益强大的当下,云端音乐会现场以数字化的方式在网络平台上被“永久性”的储存,使一场音乐会成为了“永久性”的消费对象。受众有了更多的观看方式,人们可以在任何地点观看直播平台的音乐会现场,也可以随时观看该现场的录制。短视频平台也为云端音乐会提供了分段传播的可能,虽然短视频音乐缺少了传统音乐会的连贯性,但却增加了受众参与的灵活性,这些都使得音乐演出产业具备了“快消”的特点,给音乐演出产业带来更大的市场。在疫情之后逐渐复苏的演出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头部IP占据了最多的市场份额,但是80%左右的小众品牌仍然无法得到新的市场机会。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秘书长潘燕在北京国际音乐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大会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已具备影响力的IP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应当注意的是尾部IP的相对价值,这意味着演出行业更需要关注产业尾部的发展情况,促进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增加尾部音乐产业的经济效力,积极启动有利于实现长尾效应的经济模式。

(二)跨领域融合,形成多维产业链条

目前为止,部分云端音乐会采取线上打赏或者会员门票等方式来收取一定的费用,如防弹少年团在今年6月举办的线上演唱会“BANGBANG CON”就创下新的世界记录,预计总收入达到1810万美元⑩。但是目前为止,大部分云端音乐会仍以免费的公益演出为主要形式,那么云端音乐会是否能够有所收益呢?事实上,云端音乐会的经济效益远不止观看量在时间中纵向的延伸,也包含着横向的跨界融合。在线下音乐会禁演期间,部分音乐人通过云端音乐会为自己即将举办的线下音乐会埋下伏笔,或者主动与其它产业结合。如与电视剧《想见你》接轨的《想见你》OST超现场音乐会。根据TME Live的数据显示,其观看量超过了600万,微博热门话题累计超过10亿。其影响力与电视剧产业紧密相关,实现了不同产业之间的绑定。类似的的创新点层出不穷,而在经济与流量相系、行业壁垒逐渐模糊的当下,一个创新点就能够引发多领域共振的蝴蝶效应,所以云端音乐会的经济效益不容小觑。

即便如此,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在线下音乐会禁演期间,购买一线艺人现场音乐会门票的用户订单仍然持有75%的保留率;而整体演出的订单保留率也达到了66%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秘書长潘燕就“后疫情下:演艺市场的复苏情况”给出数据:剧场和户外演出在国庆8天长假内举办了5000余场,观演人数达180余万,平均票价为200元,整体票房收入达3.6亿元  ,可见大众对于观看现场音乐会的需求依然强烈。

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云端音乐会已不再是线下内容的复制,其自身已然具备了独特的艺术特点,且具有无限的发展潜能。所以,与其说它是特殊时期昙花一现的产物,更像是网络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为止,云端音乐会拥有良好的社会反响,具有大体量的潜在受众,其内容与形式不仅体现着人本主义下的人文关怀,积极助力于大众的精神建设,也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盈利可能。

猜你喜欢
经济价值文化创意后疫情时代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从当下油画市场视角浅析油画创作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经济外语类人才的企业价值
基于熵权—TOPSIS法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巧借“文化创意”实现转型升级
关于《教育的经济价值》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