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原创歌剧《晨钟》引发的思考

2021-06-28 00:58肖玉容姚连乔
艺术评鉴 2021年9期
关键词:晨钟李大钊

肖玉容 姚连乔

摘要:上海歌剧院原创歌剧《晨钟》首演版于2018年11月亮相上海国际艺术节,反响较好,一致好评,同时吸收了来自各方专家意见,通过修改研讨诞生了的2.0版在中共一大会址唱响,新版较旧版做了修改和调整,该剧传达了崇高的爱国精神和理想信念。由此笔者通过对此歌剧的研究和探索展开了一系列的对中国当代歌剧创作的思考。

关键词:《晨钟》  李大钊  原创歌剧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9-0020-03

一、原创歌剧《晨钟》全新亮相

为纪念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弘扬党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生诞辰131周年当天,上海歌剧院原创歌剧《晨钟》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厅内唱响。展厅内由上海歌剧院青年歌唱家于浩磊、陈朝宾身穿戏装唱响歌剧中经典二重唱《她就叫中国共产党》,纪念馆二楼展区群英荟萃,由青年歌唱家们身穿工装一同演绎《联合我劳工》的经典选段,在“追梦”展区艺术家们还演绎了《丹柯之歌——把光明撒向大地》等。这部历时两年倾力打造的原创歌剧修改版在2020年7月1日全新亮相上海大剧院,新版《晨钟》相对首演版作了较大的修改,由两幕歌剧调整为三幕,以“寻道、行道、殉道”为主线连接全剧,用音乐戏剧的方式向观众述说建党历史、奋斗历史,让观众从中吸收来自爱国精神的养分和感受信仰的力量。舞台上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一同唱响了激昂的旋律,鼓励青年们以新生迎接明天的幸福生活,新版《晨钟》着重强调李大钊在为民族探寻真理的道路上砥身砺行、慷慨赴义的伟大品格,同时增加的新剧情也展现了他作为丈夫和父亲温情脉脉的一面,丰富了人物的情感色彩。全剧主演由上海歌剧院一批年轻的艺术家担当,他们的表演激昂热血,又充满温情与感动。当二重唱《我们的心向着同一个目的地》唱响,将全剧推向高潮。走进歌剧院的观众大多为青年党员,这无疑是一堂“最美党课”, 聚焦革命先驱者的艰苦斗争,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引领广大青年重温党的历史,坚定党的信仰。

二、我国当代歌剧曲折中的探索与崛起

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众多传世之作,其音乐戏剧文化更是底蕴深厚,博大精深。早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歌舞,此后经汉、唐、宋、金逐渐形成相对完整的戏曲艺术,北宋的杂剧与汉代的百戏共同发展,形成一种多门类艺术综合的音乐戏剧。然而,现代意义上的歌剧艺术则是自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后,中国艺术家们通过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规律与传统艺术,汇聚了中国民间音乐戏剧传统优良养分的产物。经过作曲家们的探索与尝试,一直到延安歌剧运动之后,歌剧作为一门独立艺术形式在中国广大群众的音乐生活中才真正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白毛女》在一批优秀秧歌剧作的涌现之后诞生且名声大噪,它是中国歌剧艺术正式确立的标志,中国歌剧创作经过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小小画家》到黄源洛的《秋子》的不断艰苦探索之后,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特有民族风格的发展道路,是中国歌剧史上的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①。从《兄妹开荒》到《白毛女》所造成的浩浩荡荡的秧歌剧运动,在我国音乐文化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便是中国歌剧史上的“第一次歌剧高潮”。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迎来了巨大的转变也给歌剧艺术不断探索开辟新路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白毛女》等一批优秀的秧歌剧开始在中国各大中心城市上演,扩宽了艺术家们的视野也带来了彼此间的观念碰撞和交融。新中国成立以来“新歌剧”创作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同时也面临着挫折与挑战,关于歌剧创作的成就问题、与传统戏曲的关系、与西洋歌剧的异同等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众说纷纭但也获得了积极的讨论成果。大多创新性作曲家们继承《白毛女》并遵循现实主义歌剧传统,坚持科学创新精神,尊重歌剧艺术自身的独有创作规律,上下求索,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优秀成果。继1960年优秀歌舞剧《刘三姐》的诞生之后,乘着《白毛女》的步伐,吸收其艺术经验与创新发展和丰富的歌剧形式并吸取戏曲、话剧、西洋歌剧加以去粗取精,取得了较高的成就。由此诞生了两部优秀的民族歌剧作品,在中国当代史上青史留名——六场歌剧《洪湖赤卫队》与七场歌剧《江姐》,象征着歌剧史第二次高潮到来。它传承了中国二十世纪后半叶的红色经典,其优美的旋律至今乃至以后都会在中国人的心中“隽永”。中国当代歌剧经过将近40年的探索与发展取得成就是不容小觑的,产生了《洪湖赤卫队》《江姐》《原野》《傷逝》《刘三姐》《芳草心》等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同时产生了像施光南、金湘等一批优秀的作曲家以及阎肃、田川等优秀剧本作家。不可讳言,中国新歌剧道路走的迂回曲折,但值得庆幸的是歌剧这一道路是呈螺旋式上升的,在荆棘中摸爬滚打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也给新时期歌剧创作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那么何时才能迎来中国歌剧史上的第三次高潮呢?在国家文化发展基金的支持下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例如,有关于中国古代神话的原创歌剧《楚霸王》《天地神农》等;歌颂历史人物的《楚霸王》《岳飞》《西施》等。近10年以红色主题的歌剧逐渐成为作曲家的首选,有《田汉》《雷雨》等,歌剧《晨钟》继承了现实主义歌剧的传统,将歌剧艺术同伟大历史人物,人物的生活情感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刻画出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坚持歌剧艺术反映生活、透析情感、表现时代,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正确方向,正是这个方向的坚定红色主题歌剧会不会将当代歌剧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呢?会不会迎来广大听众的共鸣?值得翘首以待。

三、歌剧《晨钟》的艺术呈现

歌剧《晨钟》,是上海歌剧院围绕革命伟人李大钊的事迹为主要内容创排的原创歌剧,剧名取自于1916年李大钊回国以后创办的《晨钟报》②。“晨”代表太阳升起的早晨,代表了理想之中华,青春之中华,是清晨七八点钟的太阳,冉冉上升,“钟”意为唤醒世人的警钟,是唤起民族觉醒的钟声。历时三年的该剧首演于 2018 年 11 月 2日,第二版修改版于2020年 7 月 1 日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作者均为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其中作曲许舒亚,编剧姚远,指挥张国勇,导演熊源伟。作曲家们从剧本、音乐到舞台呈现较第一版有了大的改变,新版中的李大钊除了被塑造为一个英雄人物之外,编剧还通过其妻子与女儿的角色丰满了人物的感情线,使得李大钊扮演丈夫和父亲不同角色赋予了他别样的一面,让角色更加有血有肉。编剧还在原有基础上将宇剑与琴君的爱情线重新作了调整,使那个特俗时期年轻人的感情脉络在战火硝烟中尤为闪亮鲜明,不仅象征着革命的火种生生不息,也赋予了人物浓浓的情感色彩。剧中的宇剑和琴君是青年代表,也是“晨钟”意象中的“晨”,李大钊对他们的教诲和精神引领正是伟大精神绵延传承的象征。剧中琴君和宇剑的爱情结晶,则预示着中国后继有人,源源不断。此外,全剧在塑造不同人物的性格设定与各不相同的时代气质时还兼顾了音乐形象气质整体、统一。比如,当李大钊的咏叹调“共产主义 我心中的桃花源”唱响时,句句歌词直击观众的内心,就像敲响的阵阵钟声,将李大钊心中的坚定信仰刻画到极致;李大钊等六人的重唱“仰起头,我们满心欢喜”则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李大钊与琴君的二重唱“丹柯的故事”则字里行间透着对英雄不屈不挠、以身报国的精神表达。新版对于人物李大钊夫人赵纫兰增加了笔墨,丰富这位女性人物的理想信念,从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增加了爱国情怀,使其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新版在丰富李大钊人物情感关系增加了其女儿李星华,在歌剧的戏剧性上来说李星华这个人物并没有带来强烈的戏剧性效果,但是这个人物设定赋予了李大钊更多铁血柔情的一面。在第一幕中,陈独秀即将南下,李大钊与陈独秀并肩行走在雪花飞舞的路上,剧中这一场景上做到了最大化的情景还原,用飘洒的雪花衬托未来道路的艰难险阻与不确定性。此外,剧中唱词也尤为出彩,在传达词意时通过思辨的描写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如在第一幕开始时,琴君讲述被自己父亲逼迫去给吕凤麟做妾的悲惨遭遇,最后无奈之下自杀。这里琴君唱了一段叙述性咏叹调:“无人为我流泪,无人为我悲哀,是我走错了一个世界,还是误入了这样的时代?不!我决不忍受日复一日的折磨,我只能做到,我可以做到——让明天永不再来!” 这段唱词中,一句“让明天永不再来”含蓄诗化地将琴君决意离开人世的意思表达出来,琴君盼不到的明天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伟人一定要看到明天作对比,侧面反映了期盼美好明天到来的迫切心情,可见作曲家的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剧中的人形象鲜明,如琴君属于剧中牵线搭桥的人物,为剧中的女高音,她的音乐形象是青春活泼的,激昂的;陈独秀在音乐上更多地体现他个人的思想的坚定性。剧中的两个反面人物张作霖、吕凤麟的音乐形象分别是粗暴和狠毒,阴险和阴暗,其中张作霖的音乐素材采用东北二人转,音乐体裁则采用中西结合并更加突出民族音乐的特征,在正歌剧的形式下突出中国的民族音乐的创作技法,在和声上用中国民族音乐调式中的商调和徵调代替歌剧创作中常用的大小调,增加的中国元素使得整部歌剧在听觉上更具中国韵味,更为亲切自然。在服饰的选择上也高度的还原了时下普遍流行的服饰,如李大钊的长袍马褂、陈独秀的西装、赵纫兰的旗袍、宇剑的学生装、琴君的裙袄,展现出当时华洋杂处、社会动荡的穿衣风尚。除此之外在歌剧演出的舞美设计上也下足了功夫,不仅保留了视觉上宏伟效果,且刻画出如诗如画的意境。舞台的戏剧性呈现结合重新打造的多媒体背景,为剧目赋予了丰富的视觉体验,舞台上多次采用“书籍”和“钢铁”增加舞台视觉的形象,“书籍”隐喻知识分子,喻指思想的火焰、民族意识的启蒙与觉醒;“钢铁”则象征工业发展,喻示工业时代的艰难与刚强,突显抗争与牺牲。在最后一幕中,沉重的锁链透过光影投射在李大钊身上,也呼应了“启明的星,用它的闪烁呼唤阳光”这一唱词,凸显了李大钊舍身取义的伟大品格。

四、《晨钟》引发对当代歌剧创作的探索的思考

首先,继承了《兄妹开荒》《白毛女》等优秀的民族歌剧的传统,坚持把歌剧艺术最大化的展现给人民群众,与社会生活、历史时代、神话故事紧密结合,坚持歌剧艺术反映群众生活,服务人民群众的正确方向。其次是很好地将民族传统戏剧的养分吸收,加入各类民族乐器丰富音乐的配器,去粗存精,准确鲜明地刻画出剧中的人物形象,使我国当代歌剧音乐创作极具民族特色,不可复制。再次,积极吸收和采用西方歌剧的体裁和创作技法,注重旋律线条在音乐中的主导地位,剧本的创作在结合我国民族民间艺术风格前提下增加戏剧性冲突,生动的表现人物故事,注重唱腔的优美动听,最大化地贴合普通大众的欣赏习惯。最后,在歌剧演员的选择上加入了80、90后青年歌唱家,使歌剧表演更具青春活力,歌剧的声部划分丰富使得歌剧整体音色在听觉上也十分出彩,更加的切合广大人民听众的审美选择,使得歌剧艺术的发展更具有动力,导演熊源伟还评价道:“别看人家年纪都不大,但是却能准确地揣摩人物,能以作曲家写的旋律唱出符合规定情境的人物形象,让这部歌剧焕发出了它耀眼的光芒”③。目前我国越发注重对“红色”记忆的追寻,作为中国歌剧最新成果的《晨钟》无论是在故事选材、人物形象塑造、创作的思维性还是戏剧性的选择上都十分讲究,力求精益求精。未来几年将会持续在各大院校、上海歌剧院、国家大剧院进行巡演,相信一定会带来一定的反响。在中国当代歌剧发展的这70年以来,经历了重重考验,但在新形势下的歌剧艺术正在走向成熟,不断地创造出伟大的音乐作品,正在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歌剧艺术竭尽全力地作出贡献和不断呈现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钱苑,林华.歌剧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居其宏.歌剧综合美的当代呈现[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127-162.

[3]游暐之.歌剧《晨钟》:将信仰化作前行的力量[N].中国文化报,2020-7-28(04).

[4]老井,祖忠人.一部很“正”的作品——观上海歌剧院原创歌剧《晨钟》[J].歌剧,2018(12).

猜你喜欢
晨钟李大钊
革命先驱李大钊(下)
李大钊和他的北大好友们
李大钊与赵纫兰的革命者爱情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岁末雾晨赴友处尝酒
关怀青年的李大钊
天下掉下辆电动车
李大钊资助北大贫困生
晨钟文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