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鹤民,蒋俊杰
1.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深圳 518118;2.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中国澳门999078
国潮设计在我国“文化自信”的号召下应运而生。国潮设计极具艺术特色,紧抓当下审美风尚,深受消费者青睐[1]。可以说国潮设计将特定文化内涵与视觉效果进行了良好的融合,且符合市场规律,运用现代设计的传达手法及思维模式为传统文化的再设计提供了新思路。一种传统文化若想推广传承,借助国潮设计进行创新是一条可行路径。
国潮设计的兴起来源于设计师们对本土文化、传统艺术等的重新思考。当下国潮设计主要体现于中国品牌的创新及传统文化的推广,其案例见图1。在国货的创新上,百雀羚通过国潮设计打造全新的品牌形象,其注重东方女性柔美的表现,以女性形象为主,融合梳妆用品、山水花鸟画、传统建筑等相关文化因素,形成众多偏重清新淡雅的国潮插画,与统一的包装设计相结合,使产品与众不同,保持时尚的同时,更富厚重感、年代感,可谓别具一格。百雀羚的成功让众多女性用品品牌纷纷效仿,在消费市场上形成了一股浓郁的东方美。李宁也通过国潮设计提升了其品牌价值,其通过市场调研创立了中国李宁系列,创作主题多以瑞兽、传统纹样、中国书法等为主,色彩绚丽,视觉冲击力强,深受年轻人的追捧。可见这些品牌从融合传统和创新设计的角度将产品特征进行重塑,推广了传统文化,也易与当下年轻人产生互动。除了中国品牌的创新,设计师也关注于传统文化本身的国潮化推广。最为知名的便为故宫文创,其具体的设计思路是选取故宫藏品进行再设计,而这往往都是国潮化的过程,最终选定合理的载体赋予其实用性,也让更多人透过文化衍生品认知文化艺术[2]。可以说故宫文创让国潮设计有了良好的展示平台。
图1 国潮设计案例
国潮设计的识别性来源于其独特的构成因子,这些因子往往能在视觉上传达出中国韵味及时尚潮流并杂糅成一个和谐共存的整体。具体主要有传统象征因子、文化精神因子以及时尚表现因子。三者的构成关系见图2。传统象征因子指传统文化符号,多为传统象征物。传统象征物在特定的语境中往往能指出一定的文化内涵,从而反衬出对应的人文精神。这部分便构成了国潮设计中的文化精神因子。设计师在设计实践中可运用反推法,从想要表现的内核及表达环境出发推导出画面中所需的元素,以此丰富传统象征因子。最终引入时尚表现因子,其常常作为设计画面中的外显层,即利用特定的时尚设计手法贯穿设计始终而形成了国潮设计风格。
图2 国潮设计的构成因子及其构成关系
传统象征因子是传统文化的符号,也是国潮设计的基垫[3]。因传统事物的组合堆叠才让画面呈现出中国韵味。传统象征因子有:传统物件(如折扇、祥云、元宝等);中国建筑(如长城、故宫等);古今人物(如钟馗、解放军等);神话瑞兽(如龙、麒麟、虎等)……国潮设计中的传统象征因子见图3。这些中国传统的象征物也让画面具有强烈的叙事性,尤其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例如玉兔寓指对中秋佳节的美好祝愿;钟馗寓指避邪驱恶、平安常在。这也延伸出文化精神因子,为设计增加文化附加值,深化画面内涵。
文化精神因子给予了国潮设计的画面内涵,让其在满足当下人们审美需求的同时兼具文化性、叙事性。文化精神因子往往透过传统象征因子表达某种主旨或寓意。它们有的是文化特质,有的是典故传说,有的是宗教信仰,有的是精神情感等[4]。通过设计画面常常能感受到设计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及美好生活的祝愿、向往。有些画面传达出的主旨较为鲜明,易读性较强,也会激起观者对画面的联想。它往往伴随着人们熟知的或流行的事物,是创作的主流。例如以“哪吒闹海”为题的设计(见图4),其极富特色的形象让读者得以快速明确地表现主题,最终映衬出主人公舍生取义,为民请愿的伟大精神。但由于中国人含蓄内敛的处事方式,部分艺术作品的表达主旨需要读者深入探索和分析得出。对于国潮设计而言,其设计对象多为非专业人士且以强化传统文化知名度为设计初衷,阅读负担不宜过大。故在实际设计中,设计者致力于让画面传达的意蕴较为明显,部分作品甚至会配以一定有强烈指向性的、较为精辟的文字来翻译画面,让人们快速到达阅读顶端,识别画面内核。
图4 《哪吒闹海》国潮设计
时尚表现因子是国潮设计的外在展现,其给予了传统文化、中国精神一件华丽的外衣,让传统熠熠生辉,夺人眼球。时尚表现因子极具特色,由众多的视觉表现部分整合而成,也由此造就了国潮设计浓厚的视觉特征并构建了国潮设计的识别系统。
国潮设计的“潮”在视觉上极为显著。在视觉上基于中国传统并融入流行艺术表达而迸发的创新给予了国潮设计独特的视觉表现力。本研究主要从线条特征、色彩特征及构图特征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国潮设计是以中国传统美术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故在视觉方面很大程度地吸收了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中国绘画极为注重线条的表达,从线条中可以读出绘画者在创作时的心境与情绪,也用线条的变化赋予画面节奏韵律[5]。中国传统绘画以画面意境表达为中心,发人深思遐想。国潮设计吸取了这一特点,从国潮作品中可以发现线条表达的比例极大,但其表达方式也根据需求或目的发生了改变。国潮设计作为当下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表达出的事物应明确,故在线条的语义传达上大部分较为肯定、大方。最终的效果便是线条明确、变化少,整体略粗硬。这样的形式虽削弱了国画线条表达的意境,但让画面更有气势,引人注目。传统线描与国潮设计的线条表现对比见图5。
图5 传统线描与国潮设计的线条表现对比
我国的美术作品自古以来便存在固定的色彩观念。《孔子·势篇》中提及:“色不过五,五色不变,不可胜观也。”可见我国的色彩运用是以“青、赤、黄、白、黑”这五色为基础而不断融合或变化的结构[6]。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或是作者的创作心境中演变更新。当下为了快速吸引观者眼球,设计者常常会选用对比强烈的色彩博取用户的关注度。国潮设计的色彩提取,见图6,其常选用明度较高的色彩,整体作品绚丽夺目,让传统元素熠熠生辉。值得一提的是,国潮设计的画面中通常存在2~3个主色,大多数构成对比色。这亦是国潮设计得以使多种“艳色”和谐共生的重要原因。
图6 国潮设计的色彩提取
中国人独特的艺术创作思维,不仅在上述的线条和色彩上有所体现,在构图上也不例外。有些艺术画面为了烘托出一定的意境,给予观者大量的想象空间,常常会选择留白处理,例如传统的山水画、花鸟画多是如此[7]。有些画面则反之,为了表达吉祥寓意及世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最终画面布局,较为饱和,营造出浓厚的团圆景象,使观者为之欢喜,例如传统的织锦纹样或年画极多采用此构图方式。国潮设计两者兼具。鉴于其主要功能让观者热爱、深究传统文化,常以后者的构图形式为主,以饱满的姿态传达风韵。在具体设计时,应选择合适的构图方式或是留白空间,主要以画面主题及主要表达的韵味、精神等而裁定[8]。
国潮设计的视觉特征见表1。
表1 国潮设计的视觉特征
对国潮设计提出一个范式设计流程,见图7。国潮设计首先应选定设计主体,其可为现代事物亦可为传统事物。创新设计常常是一个解构再重构,提取再重组的过程。故对设计主体展开分析,开展解构与提取工作,导出精华元素。这些元素主要分为三层,分别为外显层、行为层以及心态层。外显层为事物的外在展示,在视觉层面上,常包括线条、纹样、色彩、工艺等。行为层是主体物处于社会的进程中而迸发的一系列动作,例如作品的创造历史、文化背景等。心态层是事物顶层,传达出一个事物期待与读者产生的情感共鸣,包括传达精神、启示启迪等。随后选取设计可用元素置入国潮设计中,结合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完成创新,画面中含有全新的构成因子(见第二部分“国潮设计的构成因子”)。除了在时尚表现因子上,为追求当下的审美风尚,在保留传统风格的同时强化视觉效果,其余两者基于国潮设计的推广传承作用常进行延续,某些设计因其用途会有一定的更新或偏移,有更为明确的设计指向。而后对设计进行衍生与扩展完成设计创新及推广传播。
图7 国潮设计的设计流程
这里以清代补子纹样为例,利用国潮设计进行传统文化创新设计。清代补子是清时在官服胸前或背上织缀的织物,其隶属于清代云锦。不同的动物补子代表不同的官品职司。文官饰以禽,武官饰以兽。体现出了清时严密的等级制度[9]。清代补子纹样凝聚了前人的智慧,孕育着前人对世间万物的思考与探索。可以说清代补子纹样蕴含着丰硕的传统象征因子及文化精神因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当下为了对其进行推广传承,利用国潮设计手法为其置入时尚表现因子是可行路径。保留传统的同时让最后画面更符合当下审美风尚,强化关注度,以此打开文化消费市场。这里选取清代武官四品补子虎补子展开设计实践。
清代补子纹样作为云锦织物,本身就拥有丰富的传统元素及文化寓意。从虎补子中提取主要纹样。虎补画面中含有虎纹、云纹、水纹、江崖纹、红日纹、蝙蝠纹和植物纹。这些纹样各有寓意及特色。虎纹是虎补子中的主体纹样,为武官四品纹样,具有认知功能。虎作为百兽之王,有驱邪纳福的寓意。云纹在清代补服中,甚至在云锦中都极为常见[10],云纹的妙用也造就了云锦艺术富于变化、不呆板的艺术特点。水纹与云纹一样,为常见的辅助纹样[11-12],其灵动富有曲律的绘制特色象征着智慧、聪颖。江崖纹及红日纹常出现于官服中,江崖纹形为耸立的山崖配有惊起的水波,寓为江山一统。红日纹则象征帝王的恩泽,也是皇权至高无上的物化体现,两者皆为指代皇权永固。蝙蝠纹及植物纹也是清代补服中的辅助纹样。蝙蝠纹的名称里含“福”的谐音,有福气飞至的美好寓意。植物纹来源于前人对自然的细微观察并归纳而成,传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对虎补子各纹样的提取及翻译见表2。
表2 虎补子各纹样的提取
纹样的创新再设计是融入时尚表现因子的关键一步。在尊重补子纹样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展开元素的重构及创新设计。参考国潮设计对于主体物常常采用拟人化、夸张化的表现手法。这样的方式可与观者产生多层互动,让画面兼具故事性与文化性。创新的导向要基于传统。本研究主要采用关键词设计法确定创新方向。选取十名年轻人参与其中,男女比例为1:1。首先让十人写出提及虎形象,最容易联想到的三个关键词,将关键词提及次数进行总结统计,最后的结果见图8。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虎的称号及头顶的“王”纹及百兽之王的称号让人印象深刻且虎常常以凶猛的形象示人。其次考虑到为武官补服的创新设计,可融入武文化的设计元素,结合虎的特征来拟定一个武侠形象。特定形象的视觉表现常常借助人物动作和器具配备的组合来达成画面的认知功能,故再次进行头脑风暴,让十人继续联想与武侠相关的三个物品的关键词,最后结果见图9。结合调研结果并采用国潮设计手法完成了虎纹的创新设计,见图10。在结合大众认知的创新画面中虎左手持酒壶,右手持长枪,身着披风、斗笠,背挂长刀,怒视前方,虎虎生威。其符合清代补服富含趣味又不失庄严的艺术氛围,也遵循了虎形象及武侠文化的普众特点。
图8 虎形象的关键词提取
图9 武侠相关物的关键词提取
图10 虎纹的创新设计
完成了主体物的设计后,对辅助纹样开展创新设计。在遵循国潮设计风格的前提下,可尝试与主体物产生一定的互动联系来丰富画面,这种联系可为视觉层面的亦可为隐性的,以此来强化画面的视觉表现力及文化内涵,图案故事性的表达也更为突出。主要辅助纹样的设计结果展示见图11。
图11 主要辅助纹样的创新设计
国潮设计的色彩运用较为成熟,常有艳丽之态。这里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清代补服的艺术特色,可以补服用色为中心进行创新。这样的方式能更优质地传播传统文化,避免国潮设计的同质性。清代补服在纹样的用色上极为丰富多彩,但背景色常常选取较为深沉的颜色,例如黑灰色、蓝灰色等,最终达到的艺术效果自由且冷静。这便反映出了清代补服在极力表达自身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时,也给予观者严肃静谧的氛围,预示着清朝严密的等级制度。在设计时遵循国潮设计用色特点并降低背景色明度,让画面更为厚重,亦显现出清代补服的艺术魅力,也可丰富国潮设计的表现方式。最终设计展示见图12。
图12 虎补子国潮设计
在完成了补子纹样的创新设计后,为了深入文化消费市场,可进行一定的设计扩展及衍生品开发来丰富设计结果、强化推广深度[13]。在产品的选择中,考虑到补子纹样常用于衣物中、虎形象有辟邪恶,佑平安的作用等。结合当下产品的实用功能进行衍生品设计,见图13。
图13 衍生品设计
国潮设计紧抓当下审美风尚,受人青睐。国潮设计的盛行是国人重视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国潮化也让传统文化的创新有了新式载体。本研究对国潮设计进行论述并选取清代补子进行国潮化设计实践,阐述了对传统文化进行国潮设计的具体设计流程,丰富了国潮设计的表现形式,有效地避免了设计的同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