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素梅
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受多种因素影响,各因素不仅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运动能力形成的速度,还会对运动能力形成的质量或水平造成一定的影响性,因此,把握关键因素,采取一定的策略及时消除其负面影响尤为重要。然而,不同的学生无论是学习环境、锻炼场所、自身基础与兴趣爱好都不完全一样,学生个体运动能力形成所受的影响作用也有所不同,在探讨如何优化策略以消除负面影响时,也应存在差异性。
在一体化背景下,探讨学生运动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应从群体与个体2个角度探索,精准把握场地器材、体育教师能力等影响因素的影响作用,针对具有负面影响作用的因素,如,场地器材条件严重不足、体育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缺口较大等,探讨其减弱或消除的具体策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一、学生运动能力形成受多重因素影响且存在个体差异
学生运动能力的形成是复杂的,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运动能力不同于运动技术,也与运动技能有一定区分,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需要充分考虑和把握各因素的影响作用,从运动能力构成要素上看,体能、技能和心智能力发展水平与运动能力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和必然的联系。
1.体能是运动能力形成的基础,其影响性是多元的
任何一个专项运动,其运动能力的形成都会受体能的直接影响,学生如果缺少学习该项运动的必备体能,体能发展不到位,那么运动能力的形成就失去了基础性保障。
总体而言,几乎每一类体能都对与之对应的运动能力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性。如,速度快慢直接影响奔跑能力,尤其是与速度有关的短距离快速奔跑能力。要提高快速奔跑的能力,强化速度练习必不可少。除了基本的奔跑受其影响外,专项运动中凡是与速度有关的运动能力形成都以其为基础。足球运动中快速奔跑做行进间传球或成功抢断对手的球等都需要速度素质,否则就难以完成动作。其他素质的发展也都是如此,只是项目不同,所侧重的体能素质类型有一定的倾向性。体能素质强者,其运动能力形成的速度较快,水平相对较高。尤其是多数运动能力的形成需要多种素质的支撑,如,有些运动既需要跑得快,还需要跳得高,甚至需要有较强的力量对抗等。
就个体而言,由于体能素质基础不同,在对同一项目的运动能力进行培养时,不同学生因体能素质差异,其形成运动能力的速度有快有慢,达到的水平也自然有所分层。因此,体能因素对运动能力形成的影响具有普遍性,且不容忽视个体差异性,夯实体能基础有利于运动能力形成。
2.技能是运动能力形成的关键,其影响性是普遍的
运动技能和运动能力的关键性区别在于运动技能是足够熟练了,甚至达到了自动化程度,运动能力是能够灵活自如运用。在运动能力构成因素中,运动技能起着关键性作用。如果运动技术的学练未达到熟练掌握,更未达到自动化程度,那么在生活、比赛或特殊环境下需要相应的运动能力时,就难以实现灵活自如运用。如,篮球比赛中的传接球,当随着赛场环境的变化,需要变换方式或方向进行传接球时,可能由于篮球传接球技能未达到自动化水平,因而会出现尽管想到往哪儿传或怎么传,却难以精准将球传到或精准将球接住的现象。因此,一个专项运动的学习要想达到一定的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就要牢固掌握介于运动技术与运动能力之间的运动技能。
就个体而言,由于运动技能掌握速度有快有慢、程度有强有弱,所以,技能对运动能力形成的影响性除了共性的影响作用,还有基于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技能的影响性也有所区分。运动技能基础打得比较牢的学生,在相应的运动能力的形成速度上就会优势明显。
3.心智是运动能力形成的核心,其影响性是深刻的
运动能力水平达到的高度,除了受体能、技能的直接影响,心智能力发展水平也决定着运动能力强弱,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将其作为运动能力形成的最核心的影响因素。心智能力从字面上解释,无外乎就是心理和智力发展水平。尤其是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或是在特殊的突变的环境中,心智能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会做出怎样的分析、判断和应对。所以,对运动能力培养而言,心智能力不但不可缺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强化。
在心理素质发展方面,对于需要勇敢顽强奋力拼抢的运动,如果在需要拼抢时感到恐惧或缺少自信与勇气,就难以在该项运动中获得成功。又如,在智力发展方面,有些学生先天反应慢,反应时较长,很可能在其做出决断时已经错失良机。当然,心智发展水平既与遗传因素有关,也受后天习得的影响。
总体上讲,心智影响运动能力形成的速度与质量,针对不同个体而言,心智发展程度不同,因此,在对学生运动能力进行培养时,心智这一核心因素不容忽视,且需区别对待。
二、运动能力形成产生负向影响的因素及时消除
在对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行培养时,不仅要明确其构成及影响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尽可能地消除负面影响作用,强化各因素的正向促进作用。所谓负面影响因素,就运动能力而言,即影响运动能力形成的不利影響因素,以及消极影响因素。对此,应从内、外和综合多个方面探讨负面影响因素的消除策略。
1.及时消除内部负面因素的影响
学生运动能力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因素也呈现多元性。概括起来有思想认识层面的,这属于学习态度问题,直接影响学生参与某项运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体能技能层面的,这属于身体发展问题,无论是体能发展基础还是技能掌握程度都与运动能力形成有着最直接的关联,假如体能素质弱、技能掌握不到位,则运动能力形成就会受阻;有心理智力层面的,这属于心智发展问题,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水平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其运动能力的形成质量,发展水平越不成熟,带来的负面影响越大。因此,学习态度不端正,体能和技能发挥不了支撑作用,心智发展不到位,则运动能力的形成无论是速度上,还是发展的质量水平上都将不同程度地受到负面影响。
要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形成,外部条件无论有多么优越,也只是属于关键性影响作用,而学生的学习态度、体能、技能、心理智力才起着决定性作用。学生需要改善内部影响环境,端正学习态度,高度认识运动能力形成的重要性,充分了解和把握运动能力形成的规律性,有效参与,从而促进运动能力形成。提升体能、技能水平,消除体能弱与技能不足的问题,需要通过持之以恒坚持锻炼,养成锻炼习惯。有效发展体能,熟练掌握技能,才能为运动能力形成提供重要保障。强化心智发展水平,达到运动能力形成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哪类项目,都不能缺少心智支持,心智发展水平越高,越能体现出较高的运动能力水平。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运动能力的形成要强调重要性、突出实用性、增加学理性等,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及时消除消极、被动的学习现象。要组织实施好勤练与常赛活动,夯实体能与技能基础,使得运动能力的形成有强有力的支撑。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心智发展与专项运动相结合的训练,如,增加难度培养挑战精神,设置在复杂环境中参与专项运动练习以提高分析、判断、决策能力等,从而提高在运动竞赛或特殊情况下的较强能力的体现与发挥。
2.及時消除外部负面因素的影响
学生运动能力的形成受诸多外部力量作用,诸如学校体育资源是否合理匹配,场地器材条件是否达标,体育师资配备是否到位,学校体育的相关规章制度是否健全等,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运动能力形成产生助力或阻力作用。
就场地器材而言,如果一所学校场地器材资源匮乏,学生运动能力形成则缺少基础性和关键性保障。就体育师资而言,假如学校体育师资尤其是专业师资严重缺乏,教师专业性不强、数量不足,学生正常的体育课就难以开足开齐上好,也就难以保障学生运动能力的形成。因为不够专业的体育教师,或者部分其他学科兼职教体育的教师(即兼职体育教师),多数对如何准确教会学生运动技能难以把握。就学校体育的相关规章制度而言,若制度化建设或制度不健全、不具体等,则难以发挥其规范、引领和监督指导作用。场地器材、体育师资、规章制度等缺乏保障,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形成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因此,丰富和优化场地器材资源、补充和强化体育教师资源、完善和细化规章制度等都有助于运动能力培养及确保其形成的速度与质量。
3.及时消除综合负面因素的影响
从总体上看,学生形成运动能力所受的影响因素,有的不是单独受某一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如,某一外部影响因素中的场地条件受限,或某一内部影响因素中的体能基础较差等,多数情况下是同时受外部多重、内部多重或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共同的、综合性的影响。因此,分析学生运动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时,既要多元化分析,又要层次性判断,忽略任何一方面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运动能力的形成,如果不对影响因素进行层次性判断,那么综合性负面因素的消除就很难得力。
及时消除综合负面影响因素尤为重要和迫切。首先,要明确区分。要能分清正负向因素的影响作用,正负相对,影响作用相反,确立负向因素的边界,然后根据影响因素的大小排序,尽管每一个影响因素都需要关注和消除,但是需要有轻重缓急和难易之别。其次,要精准施策。无论负面影响因素有多少,也无论其综合呈现方式怎样,都需要精准施策。
就学校而言,优化各类资源条件,满足教师上好体育课、开展好体育活动的必备条件,满足学生参与优质的体育学习、课外锻炼、体育竞赛等关键条件保障至关重要。学校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决定外部影响因素资源条件改善的程度。
就教师而言,体育教师的责任心、认知度、技能性、教学方法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对运动能力培养过程的把握、培养效果的达成也都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与专业水平等,也需要具体而精准的施策。
就学生而言,学生自身的条件改善尤为重要。提高认识水平,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不仅要把健康作为一种责任来看待,而要将形成运动能力,未来参与合理有效的终身锻炼作为一种必备的素养目标。让体育锻炼成为一种健康持久的生活方式,为健康而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就政府而言,各级政府尽管更多地是从政策角度进后完善并优化,但政策要求越具体,制度建设越健全,越能发挥引导、督促和推动作用。政策不仅要大力倡导,而且要有明确要求,无论是场地器材的条件保障性建设,还是教师发展的专业化要求,抑或是学生发展的根本性促进,都应对正向、积极影响因素集中发力,才能充分发挥其运动能力形成的合力效应。
运动能力不仅是体育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也是学生未来进行日常生活、参与运动竞赛等的必备能力。对由体能、技能和心智能力构成的运动能力而言,其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是多元的,有外部的、内部的,更多情况下是综合的。但无论受哪些因素影响,明确分析、精准施策都至关重要。消除一切不利因素,努力创造条件,形成合力才能更有效促地进学生运动能力的形成。
[本文系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与测评系统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ATY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