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俊
摘 要:在初中课程的学习中,道德与法治课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是初中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道德与法治课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引导学生积极向上,道德与法治课开展良好,不仅能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也能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成效。但是现在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利用体验式教学的方法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体验式教学;策略
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因为道德与法治课课本内容较多,文字叙述性强,老师在进行授课时多为灌输式教学,老师讲得多,而学生想得少。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总是会看到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课,而学生被动听讲,课堂效果非常不理想。学习成果的检验只能通过考试成绩,但是这种方法也不一定能够检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教育部在初中设置道德与法治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果老师引导不好,课程很难有效果,学生也就达不到学习的目的。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和我们的教学目标并不相符,现在体验式的教学更关注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从形式上创设课堂情境,再现学习的内容。学生在老师创建的教学情境中体验更真切,在这个过程中构建知識和情感,逐渐得到稳步健康的发展,培养起优良的品德。课堂教学利用体验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法治意识。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方法的作用
新课改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老师作为引导者,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提醒,而不是全权灌输。学生的主体地位意识培养体现在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学知识不能只学课本,要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发挥知识的用处,以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如果老师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达不到教学目标,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引领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实际体验学习知识,感悟出一定的人生道理。体验式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课堂发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作为出发点,让学生融入课堂内容。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体验式教学的策略
1.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创造体验式教学情境
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中之重,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学生也才能够完成知识储备。初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利用体验式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创建特定的情境,学生在特定的模拟情境中感受到真实的体验,从而达到最大化的学习效果。情境的创设需要老师提前备好功课,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性格特点等作为出发点,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讨,自主思考进行学习。道德与法治课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教学。精彩的视频、动画、图片、声音等的播放可以快速地建立模拟情境,学生就能够体验到和生活紧密相关的一些事件和学习内容,在课堂上就可以完成知识的运用。
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一节“享受学习”课程,教师可播放一些寓言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并且深刻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小组合作的体验式学习
新课改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多注意学生的感受,照顾好每一位学生的进度。利用体验式教学方法也需要考虑到以上内容。教师做好引导工作,然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逐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方式互帮互助,有问题组内解决,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
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可以提前留下预习作业,让学生自我阅读,在上课之前就了解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并且对教材内容进行思考分析。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阅读任务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开展小组式教学模式,小组内每一位成员都需要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讨论结束之后,每组可选出一名代表回答老师所提的问题,小组内其他成员再进行补充。这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我思考的时间占据了大部分,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区别于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促进学生认知和品德的形成,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戴蓉蓉.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探讨[J].考试周刊,2019(53).
[2]劳婷婷.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