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摘 要: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教师借助互联网教学技术居家“在线”教学,催生出一种在教法设计、学法设计、课程管理改革方面独特新颖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基于对“MO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内涵、特征的分析,结合抽样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论证“MO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法、学法和管理方面的独特优势。研究表明,高校教师采用“MO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程管理方式变革,强化课程学习效果,但此种模式也有局限性,尚需改进。
關键词: 疫情背景 “MOOC+翻转课堂” 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大高校教学模式发生转变,高校教师纷纷化身“主播”进行在线教学,教学实践的转型促进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互联网+”教学技术凸显时效性、多功能、社群性、交互性等特点,发挥巨大优势。为此,高校专业教师合理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网课教学优势,慕课教学使师生互嵌性日益深入,互联网慕课时代迎来新契机。
一、内涵及特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催生出关于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课程、新技术的新探索。2008年,加拿大Dave Cormier与Bryan Alexander首先提出慕课(MOOC)的概念。斯坦福大学校长将其比作教育史上的“一场数字海啸”[1](83)。“慕课”是网络课程的多种形态之一,国内许多慕课平台如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等提供了大量优质课程[2](10)。慕课(MOOC)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手段,通过大型数据库,教师通过录制视频的形式,上传到各类互联网教学平台的数字课程,也称“云”课程。“慕课”(MOOC)是网络化教育载体,打破了教室的限制,翻越了院校的围墙,使知识成为对所有人开放的公共物品[2](10)。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指学生在家里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或从网上下载的讲课视频,回到课堂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3](15)。这种模式的实质是“颠倒”和“翻转”,将传统的“师讲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给“翻转”过来,变革师生“角色”,教师不再起“主导”作用,而是“协助”作用。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梳理、归纳课堂知识,学生在课堂上“汇报式讲解”,告别传统课堂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形成类似“席明纳”①(seminar)的研讨课。混合式教学模式(Blended-Learning)是一种将传统面对面教学(线下)教学模式和互联网网络教学(线上)教学模式“结合”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实体”和“线上”课程之中,在线下自主学习、在“线上”和老师互动。
二、突破与优势
“MO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师—学生”二元互动的教育生态,慕课网络教育平台迅速成为教育生态中新的独立主体[4]。新型教学模式开启了新课程的新局面,在教之法、学之法、管之法三个方面发挥优势,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一)教之法优势。
1.从教师教学手段来看教法优势
首先,“MOOC+翻转课堂”可以变革传统教学模式,破除陈旧课堂教学弊端,发挥优势,提高教学质量,“慕课”通过“翻转课堂”实现网络课堂的“讲与学”“讨论与答疑”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2)在课堂时间分配上,慕课以“微型化”“碎片化”特点变革传统课堂的学习时空。慕课以“微课”形式将45分钟的传统课时压缩为10分钟—20分钟,学生可适当休息,劳逸结合。(3)在教法设计上,慕课以“问题为中心”,引发学生探究式学习。教师在课前“抛出”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学生课前预习,在下节课开课之前,学生能够围绕课堂“问题”做出一个有思路、有逻辑、有见地的“逻辑导图”,教师参与辅助互动,互动讨论、查漏补缺,变幻思维;下课前,教师在线发布“线下思考”问题,学生在线讨论、留言回答,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追加式问题”,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能力。
2.从课程教学安排方面看教学质量的提高
“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1)颠覆知识“传递—接收”二元模式:发挥师生互动优势。
“翻转课堂”最大的特征是“翻转”,“颠倒”课堂“讲与听”,知识传递的“传递—接收”模式,颠倒“课内”与“课外”,颠倒“教与学”,颠倒“预习和复习”顺序。课前学生预习,课堂学生讲解,老师课后总结。学生将“被动式学习”转换为“主动式学习”,待下次上课时,知识经过“整理”和“归纳”在课堂上“汇报演讲”,教师只需“查漏补缺”“指导评论”,发挥“点评、总结、指导”作用,对学生有“醍醐灌顶”之效用。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与学”互补优势。
良好的课堂需要将知识从抽象理论分解为具体概念,使用演绎方法,将案例分层次导入课堂,在“课堂内”引导知识、学生在“线下”将系统归纳整理,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线上+线下”结合方法充分克服传统课堂上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全盘盯着电脑学习而无互动和探讨的劣势,利用互联网开放性、互动性、嵌入性的优势,教师重在“引导”而非“灌注知识”,相关知识,举一反三,讲一留二,学生自主“线下”学习,启发学生思维。
(3)丰富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优势。
混合式教学模式最大的独特优势就在于具有强大的互联网教学资源优势,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慕课教学平台课程种类多、师资力量强大、教学资源丰富,不同专业、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实现按需学习、按兴趣、按专业、按培养方案要求选择搭配专业系统配套课程,保证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多元性、系统性。
(二)新模式的学之法优势。
“MO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式、填鸭式”学习转化为“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显示出学生的学之法优势。通过抽样调查②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1)在学习终端平台选择方面,25人(占比58.14%)使用手机客户端上网课,6人(占比13.95%)选择IPAD学习,有12人(占据27.91%)通过笔记本电脑学习②,手机、平板IPAD和台式电脑成为学生“在线学习”的“三大客户端”,使课程学习具有易获取性、便捷性,变革以往的学习方式,呈现出学法的优势。(2)在学习动机和学习需求方面,有28名(占比65.12%)学生每天学习规定专业课程1门—2门,仅有1名(占比2.33%)学生在线聆听名校讲座;有14名(占比32.56%)学生在线聆听考研课程②,由此可知,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根据自身学习偏好、学习动机和学习需求自主学习保证学习进度、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课程知识的“阶梯式跨越”。(3)在“师生互动”方面,32.56%会与教师进行在线互动,51.16%的同学在线提问;9.3%的同学会以留言方式与老师沟通、互动交流;6.98%的同学会看情况决定是否与老师互动②;在“生生互动”方面,有22人(占据51.16%)和同学交流,有2人(占据4.56%)不会在线上和同学交流,有19人(占据44.19%)会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是否在线和同学交流②。慕课教学的优势在于及时沟通,教师第一时间在线批改作业,填写批阅评语,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具有精准评估、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之优势。“MOOC”教学凸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线上互动的强大优势。(4)在学习时间分配上,学生在线实现碎片化学习。本次抽样调查,43位同学,有32位(占比74.42%)同学慕课学习时间控制在1小时—3小时;有9位同学(占比20.93%)网课学习时间在3小时—5小时,2位同学(占比4.65%)每日学习在5小时—9小时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循环播放”功能有助于学生纠错学习、停顿学习、重复学习,保证学习质量。
(三)新模式的教学“管理之法”优势。
从管理方式来看,“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学院的教学管理方式发生变革。(1)慕课网络课堂设置“电子教务”功能,包括课堂教学组织、教学监控、成绩管理、学分认定与教师工作量考核等。(2)教学资源建设方式的改革。引入MOOC课程模式,建立人工“课程数据库”,根据学校学生特点和学习习惯将慕课资源“打包”设计,将慕课提供给不同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实现管理方式的电子化“存档”管理。(3)教学设施建设的改革。引用新型互联网教学模式有利于学校智能教学改革,学校将对全校使用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师进行统一规范化培训,提高教师操作技能,满足学校信息化教学、电子化、智能化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三、存在的问题
事物有利就有弊,“MO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在充分发挥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尚需改进。
(一)技术操作参差不齐,学习效果尚待优化。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暂不开学,老师突然开始准备“在线教学”,此次教学转型实践是对高校教师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的一次“考验”,体现在课程开发设计、教学实施技术及板书使用体验方面。
首先,从课程的开发设计上,慕课设计过程包括:课程录像与视频制作设计、PPT版式设计、习题设计和考评方案设计。慕课一般分为“直播”和“录播”两类。“录播”设计步骤为:准备教案——录制视频——剪辑视频——导出视频——上传平台——发布通知。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编辑美化、润色课件PPT,录制视频、剪辑视频、上传视频是一项连锁“工程”,教师需要细细打磨、认真准备,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影响慕课的教学质量。
其次,网课教学实施者技术操作水平不一,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目前网课教学存在年龄分层、熟练程度分层和课程分层,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同。(1)在年龄分层和熟练程度上,高校教师年龄层从30岁—60岁不等,慕课的熟悉程度和技术操作化水平不等。青年教师对视频软件操作较为熟练,保持新鲜感和活跃感,容易“进入角色”,部分中老年年龄群体教师在录制课程的软件操作上有些不适应,更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对学习新型的视频软件缺少兴趣,操作技能不够熟练,进入角色的适应期较长,比如,教师在课程录制和课程剪辑、设备配置等方面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临时布置教学场地、临时购买“网课主播”所需要的三脚架、话筒等设备的情况时有发生。
再次,从课程板书来看,慕课动画板书和传统课堂粉笔字板书效果不尽相同。“板书”是教师运用黑板或投影上的文字、符号、图像的方式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增强记忆、提高效率的教学行为[5](156)。慕课网络课堂采用PPT的动画功能具有条理性、层次性、演绎性,增加艺术感,新型的“互联网”慕课虽然有电子板书(动画设计和播放)功能,但是教学操作体验较弱,另一些年轻教师认为用软件写板书确实排版不佳、难以操作、教学体验效果不好,影响学生的上课课程观看体验。理科教师(數学、物理、化学)的传统课堂教学使用粉笔板书推导公式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凝聚学生注意力,教学效果强于网络课件PPT的动画播放功能。可见,互联网网课虽然功能强大,但是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板书质量输出不佳,导致学生学习体验效果不佳。在慕课教学时,应注意到教师年龄层次、熟练操作程度及课程类别的差异性,进行规范化网络教学技能培训,提高网课教学质量,化繁为简,避免“事倍功半”的教学输出。
(二)长期学习影响学生视力、符号沟通减低学习兴趣。
虽然“交互式平面”使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参与感得到极大提高,但是,线上教学开展一段时间以后,部分学生非常期待赶紧“复课”,普遍反映是天天在家中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网课,眼睛受不了。
从此次问卷抽样调查统计结果来看,有6名同学(占比67.44%)认为上网课不能跟同学交流面对面沟通,有4名同学(占比9.3%)认为上网课见不到老师本人②;有29名同学(占比67.44%)认为“反复看太多视力不好”,有4名(占比9.3%)同学认为上网课的问题是“讲到不懂的不能举手回答”②。由于学生尚未开学,基本都是在“屏幕”端进行学习,虽然“循环播放”和“反复回放”功能便利,但增加了学生观看课程的疲劳感和学习时间。正如有学者认为,慕课是“另一种形式的应试教育,是应试教育的搬家”[6],另外一些学者认为,让学生大量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势必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7]。上述观点不无道理,的确,在现有慕课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慕课强大的功能带来便捷性的同时也带来对慕课学习者的用眼负担和疲劳感,科学的课程设计是在保证学生劳逸结合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而不是通过另一种形式“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强化学习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通过“学生—屏幕”进行单一在线互动沟通是“机器技术”背后的“符号沟通”③,慕课教学建立起来的符号沟通互动使学生强化了符号“沟通”能力而弱化了“人际”沟通能力。长此以往,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互动无法达成,因为基于电子载体的(人—电子媒介—人)的网络互动永远无法替代面对面的人际交流[2](10)。符号沟通使学生学习兴趣减低,跟老师沟通能力减弱,“在线”沟通不如课堂举手沟通及时,电子“屏幕”背后的老师就像“机器人”客服一样,感到注意力涣散、用眼疲劳、学习兴趣减低、随时离线或者转换教学“频道页面”。
(三)无法捕捉学习表情,教学效果反馈滞后。
慕课网络教学反馈呈现出“反馈滞后”现象。传统的教学课堂是“一对多”模式,师生在同一时空场域,学生是否听懂、是否疑惑直接反馈在面部表情上,老师第一时间看到表情,判断学生是“一脸迷茫”还是“顿悟”;而在互联网“慕课”课程教学中,教师在“云端”“滔滔不绝”地讲课,学生在“云端”默默地听,教师无法看到学生面部表情,出现“反馈滞后”现象,说明线上沟通的网络符号表情始终无法替代真实的面部表情。因此,基于这种“反馈延迟”的教学体验,慕课互联网教学仍然需要改进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使教师能够透过网络平台直观地看到学生表情、及时反馈、安排教学讲解、答疑进度。
四、展望及改进
“任何对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全球性的、大众传媒的、受因特网影响的世界文化的研究,必须严肃考虑传播的最普遍方面——连接性”[8](15)。“MO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了“师生”“人—机”的有效连接。慕课教育教学模式在“教与学”“师与生”“课程和知识”之间建立“多元连接”,使“停课不停学”成为可能,达到促进“知识传递”和教育传承的目的。目前,“MO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仍存在不足,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互联网教学功能和技术手段,使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紧密结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商榷式”“发现式”教学模式。相信“MO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未来能发挥更大的潜在优势和强大魅力,使教学更加有魅力,教育质量更上一层。
注释:
①“席明纳”(seminar)为一种互动研讨会的教学方式,旨在进行以圆桌式、研讨式的互动探讨为特点的小型互动课堂,也就是研讨课。
②笔者使用“问卷星”对于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本科班学生就“疫情期间你的网课学习情况”进行问卷抽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实收到有效问卷43份,以大三学生居多,以43位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为分析依据,因而样本总量不大,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③借助表情包和符号、文字、媒体表情实现的沟通。
参考文献:
[1]蔡宝来,张诗雅,杨伊.慕课与翻转课堂:概念、基本特征及设计策略[J].教育研究,2015(11).
[2]周雨青,方万玉.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基于慕課、微课、翻转课堂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
[3]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8).
[4]高地.“慕课”:核心理念、实践反思与文化安全[J].东北师大学报,2014(5).
[5]邢红军.大学教学技能精进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6]钟启泉.回到常识才能谈点基础教育[J].上海教育,2014(4B).
[7]倪闽景.用研究的态度推进慕课在基础教育的应用[J].上海教育,2013(10A)
[8]詹姆斯·罗尔.媒介、传播、文化——一个全球性的途径[M].董洪川,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本研究为重庆师范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服务社区建设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与实践创新研究”的阶段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