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收载的吉林省药用植物资源整理研究

2021-06-25 06:03:44孙云龙孟芳芳容路生高雅姜大成
特产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基原拉丁药用植物

孙云龙,孟芳芳,容路生,高雅,姜大成

(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十一版药典,于2020年12月1日正式实施。2019年,为进一步总结吉林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资料,整理普查成果,充分展示吉林省中医药资源和彰显吉林省生态价值,本团队对吉林省50多年来有关中药资源的文献整理研究[1-12],对其进行分类、对比和整合,在充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出吉林省药用植物资源数量2 200余种。本文将其中药典收载的药用植物品种进行了一系列归纳整理,确定了药典收录吉林省药用植物255种,药材234种。本文将从品种名称、药用部位、分布区域等方面分别论述。

1 品种名称

目前,我国植物学名一般参考《中国植物志》,由于我国中药的特殊性,存在很多中药名称与其基原植物的中文名称不一致,甚至中药名称是另外一种植物的中文名称的情况,这种交叉混淆现象就容易使人产生错乱,导致中药的经营、采收、使用和研究工作发生错误。本文将吉林省分布的药典收载品种与《中国植物志》(1959-2004)比对,同时以最新版《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0》[13](以下简称CoLC)为佐证。在整理核查中,发现共有24个品种出现了品种异名(拉丁异名、中文异名)问题,现分别作出解释如下:

1.1 拉丁学名异名

中药在进行品种鉴定时,首先需要查阅《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但由于其所用拉丁学名与药典不同,导致中药工作者需花费一定的时间明确关系。经整理,共有21个收载品种拉丁学名与《中国植物志》有所出入,本文对其在药典、《中国植物志》以及其是否为目前最新接受拉丁的情况进行了简单地整理,见表1,以期为吉林省的药用植物检索工作提供方便。

表1 拉丁学名差异Table 1 The difference of medicinal plants’Latin names

经表中标记可以看出,在此21种拉丁异名的品种中,有13项药典所用为异名,7项为《中国植物志》所用为异名,1项《中国植物志》未收录。造成药典与《中国植物志》拉丁存在差异的原因较多,可能由于该种发布者在当时条件下并未了解最新发布品种的资料,亦或是最早发表的学名不符合命名法规的规定[14]。比如禹州漏芦的基原植物Echinops davuricus Fisch.ex Hornem.,其拉丁由Fischer于1812年首次发布,1819年又被Hornemann与Treviranus在同一年发布两次,而药典所用拉丁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为Tausch于1828年发布,故依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以前者为其拉丁学名[15]。另有属、种的修订造成同物异名现象,比如决明子的基原植物小决明,其拉丁学名较混乱,《中国植物志》中豆科决明族分为长角豆属(Ceratonia)、任豆属(Zenia)和决明属(Cassia),没有番泻决明属和山扁豆属的记录,决明拉丁为Cassiatora L.,与药典一致[16];而在Flora of China中,豆科决明族中包括任豆属(Zenia)、决明属(Cassia)、番泻决明属(Senna)和山扁豆属(Chamaecrista),将决明拉丁定为了Senna tora(Linnaeus)Roxburgh,保留了原种加词,原来的名称成为了基本异名[17]。决明子的另一基原植物决明,在Flora of China和《中国植物志》中未收录,经查阅CoLC,其接受拉丁为Senna tora var.obtusifolia(L.)X.Y.Zhu,即为Senna tora(Linnaeus)Roxburgh的变种。

1.2 中文名称异名

作为中药工作者,植物的品种鉴定均以拉丁名为准,但由于部分品种药典所用中文名称为另一品种植物的药材名称,极易造成混淆。经整理,共有13个收载品种中文名称与《中国植物志》记载不同,现予以列出,见表2。

表2 中文名称差异表Table 2 The difference of medicinal plants’Chinese names

经对比可以看出,部分品种药典所用植物名与其正名差异较大。一些品种所用中文名称对应的植物并非药典正品。如荆芥,其拉丁学名所对应的植物中文名称应为裂叶荆芥,《中国植物志》中荆芥Nepeta cataria L.并非药典正品[18,19];禹州漏芦基原植物为蓝刺头,其拉丁学名对应的中文名称应为驴欺口,《中国植物志》中蓝刺头Echinops sphaerocephalus L.亦非药典正品[20,21],蓍草、锦灯笼等药材基原植物均是此类情况。又有部分品种所用中文名称为另一药典品种基原植物名称。如苦杏仁基原植物山杏,其拉丁学名所对应的植物中文名称应为野杏,而《中国植物志》所记载的山杏,应为苦杏仁另一基原植物西伯利亚杏[22]。薤白基原植物小根蒜,其拉丁学名所对应的植物中文名称应为薤白,而薤白另一基原植物薤(吉林省无分布)于《中国植物志》中记载为藠头,在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各省区广泛栽培[23,24]。还有一些品种,是由于拉丁学名的合并,导致中文名称的合并,如苍术基原植物北苍术,现《中国植物志》及学术界均认为北苍术与茅苍术同为植物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25],本文分析,药典依然坚持区分二者的原因可能是药材特征差异较大,茅苍术和北苍术有显著差异,其中茅苍术断面朱砂点的数量明显多于北苍术,颜色也较深(朱砂点),茅苍术普遍会析出白色针状结晶(起霜),而北苍术较少。具有医疗价值的中药的分种并非完全是生物分类学意义上的种,中药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种”包含了生物分类学上的“生物种”和具有药效价值的“功能种”,故历代药典坚持了这种区分。然而,在生产、销售过程中,交流中所使用的中文名称,极易导致栽培过程中品种选择的错误,本文希望通过整理,明确品种之间的关系,确保其使用的准确性。

2 药用部位

吉林省作为国家北药基地,是我国常用中药的重要产地,多种地产药材为全国常用品种,应用历史悠久,药用量大,供应面广,在中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药用植物作中药材使用时,有其特定的药用部位。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药用部位不明确,极易导致资源的浪费以及中药质量的下降。本文将药典中234种分布于吉林省的药材按药用部位进行了整理[26],见图1,其中其他类为特殊药用部位,见表3。

表3 特殊药用部位Table 3 Special medicinal parts

图1 药用部位类型统计图Fig.1 Type statistics of medicinal parts

通过整理发现,吉林省分布的药典品种药用部位具有多样性,其中根及根茎为主要药用部位,占比32.9%,其次果实及种子类、全草类分别占比25.6%和18.8%,3类药用部位占总类型的77.4%。在采收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药用部位要求作业,采收非药用部位不但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与破坏,也易导致中药品质的下降。如蒲黄易混有花丝,导致药材杂质超标;又如朝鲜淫羊藿药典规定药用部位为干燥叶,但在采收时,采收人员并不清楚具体药用部位,也没有资源保护的概念,对其进行连根拔起的粗暴采收,破坏了其地下根及根茎,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影响了植物下一年的生长。在此情况下,明确省内药典品种的正确采收部位,引导人民群众对药用植物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可提高药用植物的使用率,降低不必要的浪费。

3 分布区域

依据1995年出版的《中国药材区划》[27],吉林省大部属于小兴安岭-长白山山地区域。中药资源以道地药材、大宗常用药材和珍稀特有药材品种为主,是中国北方野生药材和家种药材的重要产区之一,依据资源普查及著书记载,整理吉林省药典收载药用植物分布区域统计图,见图2。

图2 药典收载吉林省药用植物分布区域统计图Fig.2 Distribution statistics of medicinal plants collected by ChP in jilin province

3.1 东部山区

经整理,吉林省东部山区中药资源最为丰富,共计药典收载药用植物163种,超过全省总品种数量一半以上。本区以长白区系为主,尚有少数华北区系及亚热带植物,如山楂、漆树、盐肤木、金银花和银杏等。本区为人参、五味子、绵马贯众、关黄柏、细辛及朝鲜淫羊藿的核心产区,较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还包括穿龙薯蓣、玉竹、刺五加、黄檗及木贼等吉林省大宗常用品种,所出产的药材占吉林省中药材总产量的70%以上,其中集安市是全国闻名的“边条人参产地”,道地药材分布广,种植、养殖药材普遍;柳河县规模化种植五味子、人参近万亩,但均以农户小规模种植为主;桦甸市的野山参、天麻、五味子和关黄柏等不仅品质驰名国内外市场,也是全国的主要产区之一。

3.2 中部半山区

中部半山区分布药典收载药用植物135种,本区有部分丘陵,其余大部分地区为冲积、洪积和湖积平原。中药资源以草本植物为主,区内一向有种、养药材习惯,种、采药材是本区农民的主要事业收入之一。野生蕴藏量较大品种有路边青、龙芽草、刺五加、东北铁线莲、穿龙薯蓣、五味子和地榆等,历年收购品种百种左右。栽培药材有五味子、刺五加、黄芪、桔梗、薄荷、大青叶、板蓝根、牛蒡子、薏苡仁和小茴香等数十种。

3.3 西部草原区

西部草原区分布药典收载药用植物95种,本区植被具有典型中生、旱生特性,药用植物甘草、麻黄及防风等是本区中药材的特有种和优势种,不仅具有可观的药用价值,而且具有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的生态价值。本区主产的药材由于过度采挖,缺乏保护措施,资源量较20世纪已大大下降。以通榆县为例,由于生境破坏严重,目前中药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榆树疏林、山杏灌丛、杠柳灌丛、贝加尔针茅草原和湿地植物群落中,另外,在包拉温都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山杏灌丛中也有一些分布,其他乡镇原始自然植被已被严重破坏而开发成农田,只在田间地头残存的群落片段中以及一些人工杨树林中有零星分布。

3.4 部分市县栽培品种

经文献记载和实地普查等方式,调查到吉林省另有36种仅栽培的药典品种,该类无野生分布,多以观赏、食用为主,如硃砂根、月季花、牡丹、甜瓜、丝瓜和扁豆等,不形成药材商品;部分药用品种如番红花、补骨脂等,栽培量较小,未形成规模。

4 结论

经分析研究,吉林省分布的药典品种十分丰富,药用部位具有多样性。全省药用植物资源分布趋势与地形地貌特征基本吻合,资源种类自西向东逐渐充裕,较多的地方主要位于东北部及东南部地区,主要包括汪清县、延吉市、龙井市、抚松县和靖宇县等。药用植物资源种类贫乏的地区主要位于吉林省中部的省、市级行政中心,多为城市建成区,区域内植被类型以栽培植被为主[28]。同时,由于中药名称与其基源植物的中文名及拉丁学名混淆,非常不利于其采集、经营、使用及中药研究工作,本文对吉林省内24种药典品种的正、异名进行了讨论,缕清品种目前接受名称与药典之间的差异,保证在生产、加工及研究过程中应用准确,也期望相关工作者早日解决上述混淆的问题。

猜你喜欢
基原拉丁药用植物
牡丹皮的本草考证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中心
拉丁方秘密共享方案
多基原藏药“唐冲”名称、品种、药性和植物亲缘关系相关性考证研究
多基原郁金的性状、显微及气味差异性研究
药用植物资源与育种团队
特产研究(2019年3期)2019-09-21 08:35:32
拉丁新风
爱美的拉丁老师
败酱及墓头回基原的沿革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