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蕾
【摘 要】建设和谐社会是当今的主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对话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教育取得成效的基础。通过树立新型师生观与教学观,加强和重视课间的互动与交流,加强课外学习,丰富对话内容来建立与实施师生对话关系,呼唤儿童的文化回归。
【关键词】儿童文化;回归;师生对话关系;改善
教育是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用适合儿童成长规律的文化去感染、熏陶。从这点出发,儿童文化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达到教育者所期望的目标的条件,为儿童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师生之间平等,让儿童文化得以回归,就必须改善师生对话关系。
一、儿童文化“原生态”之美
“原生态”之美,是儿童的烂漫与单纯,他们用明亮的双眸去观察世界,用纯真的心灵去体验生活,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
(一)关注校园
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节日特点开展活动:如 “六一”开展学习、吟诵、展示、创编童谣“四部曲”,让孩子们唱响“校园新童谣”,充分享受童谣带给儿童的欢乐。“十一”开展读有关新中国成立故事的书籍,开展国家发展知识竞赛。由儿童亲手制作的小书、连环画本,图文并茂,让孩子童心飞扬。
(二)关爱家庭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天地,引导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参与活动。“三八”妇女节,为妈妈制作一张贺卡;爸爸下班回家,给爸爸送上一杯热茶;利用双休日看望爷爷奶奶,做上一道香喷噴的菜肴……锻炼其自立能力,体验人情的温暖。
(三)走向社会
如种花栽树、游园踏青,调查采访赶兴趣的人或事,为贫困山区儿童献爱心,给孤寡老人送温暖等,让学生产生新的认识与感受。“与大自然交朋友”,让儿童把目光投向哗哗作响的杨树、盛开的野花,尽情领略那美不胜收的风光,让美流淌在心中……
(四)作文应回归儿童生活的家园
1.尊重儿童独特的视角——儿童生活原生态
儿童有自己的言语方式。教师要尊重儿童,引导学生之间开展“阳光评价”,学会欣赏同伴的好文,以热情洋溢的语言去鼓励同伴,让学生在互相赞赏中享受成功作文的惊喜与乐趣。最真、最善、最本,才是亘古不变的支柱。
2.珍视儿童纯真的情感——借对话丰盈心灵
儿童文化是“用文字进行对话的过程”,独特的言语来自于儿童与自我、他人、社会、自然的对话,是经过真切感受、想象、思考后的产物。民主宽松的环境,平等愉悦的气氛,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起生活的情绪。
3.映现儿童言语的个性——还儿童话语权
新课标指出“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多一些率真甚至异想天开的缪斯天性,多一些饱含儿童的天真、稚嫩、自然的语言及新奇大胆想象的童心、童真、童趣之言,张扬个性的生命活动。
(五)数学互动回归儿童文化
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事和物,用数学来解释生活现象。如,一年级教学“人民币”后,一位老师设计这样的课后练习:
统计下学生家里一星期的买菜情况,并记录下来,如下表1。
根据上表,请给你的家人一些建议: 。
通过这样的练习,置身于某种具体的情境中。在实践中回归儿童文化,开发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引导学生巩固和发展所学知识与能力,享受学习,提升智慧,实现生活的教育意义和教育的生活意义。
二、改善有效的师生关系
(一)理解学生
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处理问题时要充分理解学生,热情地关心、爱护学生,消除师生心理上存在的隔膜。
(二)尊重学生
学生犯错是正常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改正错误。适当的批评是可以的,但要注意方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心胸宽广,善于用尊重他人的行为影响学生,对学生的不礼貌行为适当加以疏导,使学生能及时认识、改正错误。
(三)信任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听取建议,改进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同时,发挥班干部的作用,让他们各司其职。这样,不但调动班干部管理的积极性,又能把教师从繁琐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省下时间,对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进行更深层的观察与思考。
(四)一视同仁
教师应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贴近每一位学生,做到心里想着、眼里看着每一个学生。多倾听学生呼声,常听取学生建议,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缺点,努力挖掘潜在能力,创造表现才能的机会,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五)赏识的眼光激励学生的成长
教师要善于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教师要有一颗公正之心,平等地对待学生,相信学生的潜能,激励其发展成才。
三、巧用“对话”搭建师生心灵的桥梁
(一)课堂师生的心灵对话
1.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我能行”
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引发的问题的讨论,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用积极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我能行”。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无错原则”。正面看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活动,理解、允许学生可能犯下的错误,做到“让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着遗憾坐下”,“对每个积极参与的同学都画上满意的句号。”
2.师生共建“民主”的教学氛围
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放下“教师”架子,以真实又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消除学生的疑虑,让他们敢与老师讲真话,乐于和老师讲心理话。
(二)课外师生的心灵对话
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多与学生进行轻松、自然的心灵对话,才能成为学生信赖的朋友。
1.课内巡视作业后的对话。当学生开始作业时,教师可巡视,作业结束和学生悄悄说。
2.课余师生共同活动时的对话。深入学生之中,特别要跟不善交往的孩子说“悄悄话”,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
(三)纸上师生的情感对话
1.利用作业评语和学生对话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说上几句话,如“进步了,继续努力!”,“如果你把字写端正点那该多好!”前者给予肯定的评价,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前进的动力,后者对学生委婉地进行批评,比直截了当指出效果要好得多。
2.利用心理日记书面对话
利用学生写心理日记进行书面交流说话也是一条较好的途径。学生们能够在日记中流露真实的心声,使老师能通过学生的日记了解学生心灵深处一般不愿向别人披露的想法,从而“对症下药”,进行心理疏导和自我教育。
师生的平等“对话”,心灵间的“对话”,情感上的“对话”,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更是融洽的师生对话关系,沟通师生情感的一条途径。“教育对话”要轻如丝丝细雨,柔若习习春风,又好似涓涓细流滋润学生的心田。通过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教育对话”去打动学生的心弦,使校园成为师生“对话”的乐园、学生精神的家园,让儿童文化得以回归,这是我们教育追求的一种高境界。
【参考文献】
[1]金志云.给思想一片飞翔的天空——“对话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2002(Z1):107-109.
[2]米靖.马丁·布伯对话教学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3(02):25-29.
[3]聂荣鑫.走向对话:一种新的德育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2002(02):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