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初江西词人与北人交往略考

2021-06-24 14:10张艺蒙
文教资料 2021年8期
关键词:交融

张艺蒙

摘   要: 元初北人大规模南下,在江西,当地词人与南下官员交往颇多,特别是其中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官员,尤其密切。作为定居于江西的色目人后裔,薛昂夫向当地文士学习汉文化,最终成为著名词人。可以说,元初南北文士在江西的交往促进了地域与族群的交融。

关键词: 北人   江西词人   薛昂夫   交融

江西一直是中国南方文学重镇,从宋代开始,相继涌现出欧阳修、晏殊、晏几道父子等。至宋末,聚集于江西的著名词人有文天祥、赵文、邓剡、彭元逊、姚云文、罗志仁、王梦应、王炎午、詹玉、滕宾、颜奎、尹济翁、刘壎、刘将孙、赵功可、宋梅洞、萧高峰等,这些词人由宋入元,不少词人生活于元中期。在南北统一期间,大量北人开始南下,这些北人在江西与当地词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交往。如北方色目人薛昂夫拜刘辰翁为师,按察江西的马煦与刘辰翁父子中秋夜游等都显示出北人与江西词人的亲密关系。

一、江西词人与北人官员的交往

作为元初文坛宗主的刘辰翁与北人官员交密切,这些官员包括行省丞相、统兵将领、按察使等。

莽哈岱是元初江西行省丞相,有善政,去世后刘辰翁为其撰写碑文,歌颂莽哈岱在江西的善政。

至元二十七年秋九月,丞相莽哈岱以江西省治庐陵,凡四十日,薨于位。又二日丧行,居民望过车罢市,长恸至不可忍闻,阖城士大夫,哭于野者,不约而集,无不相向而吊,依依憔悴无聊之色,田野闻之,惊顿踊绝。至有负贩之人,不自知弃其所求,望庐垂涕而返。既数月,有自北方来者,号于马上,儿童父老闻其声者喟然而哀,痛之如新[1](231)。

江西士民之所以对莽哈岱去世如此悲伤,主要是因为莽哈岱来江西之前,当地社会处于失序状态。

方公之未至也,掲竿满野,环赣及汀,历历无墟烟,吾郊关之御夺者,混相浊如市。

莽哈岱到来后,恢复社会秩序,百姓能够安于生产,因此受到当地士民的称赞。

公之来也,悄乎其容,肃然而无声。不惟贪夫股战,军伍旗帜改观,而盗贼望风禠魄,凛焉以消者,复不知其几。不惟城无嚣尘,里无夜惊,而昔之门扃户棘者,蛰见天日,熙然其如初,不惟长亭短堠,行歌逆旅,而深山长谷,妇人孺子,与荷戈之士,杂踵而无何,近邑近州,行者达曙,皆旷十数年所未见,虽太平全盛不过如此也[1](231)。

除此之外,入江西平叛的万户郭昂同样因安定社会秩序的功绩而受到刘辰翁的赞扬。

郭昂(约1234—1294),字彦高,号野斋,郭昂生于金亡之际,长于刀槊,稍通经史,尤工于诗,“习刀槊,能挽强,稍通经史,尤工于诗”[2](3882)。姚燧对少年时的郭昂有更细致的描述,“郭野斋公自其未冠而为士子时,喜关弓驰马,读韬钤书。其先公禁切之,每不為止。交游或近狂之,而弗善焉。迨筮仕也,连三佐戎幕,用其画军旅率辄效,而先公始信其他日果繇武立劳者”[3](50)。胡祗遹曾称赞郭昂,“将见学问日增,贤而有文。不得志,则不为卷怀退藏林逋、魏野之流;得志则道济天下,急流勇退,绍闻邻野,绿野二堂之后。吾亦以此望彦高也。彦高去席曰:‘虽不敏,不敢不自勉,请书之以为诫”[4](285)。郭昂至元二年(1265)上书言事,被廉希宪器重,被授予山东统军司知事,寻改经历,后随同元军南下攻宋,迁襄阳总军司,围困襄阳数年。至元中,迁沅州安抚司同知,佩金符,招降溪洞八十余栅。至元十六年(1279),因在湘西等地平叛有功,被授予安远大将军,“以诸洞酋入朝,帝赐金绮衣、鞍辔,进安远大将军”[2](3882)。二十六年(1289)以万户镇抚州,后改广东宣慰使。郭昂常年活跃于湘西、江西等地。郭昂去世后,为表彰其功绩,谥“文毅”,“故广东道宣慰使郭昂,始以布衣纳策,参赞军幕。从征数年,卒能以智谋勇功,翼成渡江之绩。收抚广南,招怀洞獠,先声所至,莫不震惊。观其横槊赋诗,下马草檄,沉机敏识,概概仁威,虽古良将复出,未敢多让。谨按谥法,博闻多见曰‘文,致果杀敌曰‘毅,宜谥曰‘文毅”[5](210)。

郭昂在吉安与当地文士在鹭洲上诗酒唱和,刘辰翁虽未参与,但事后在《安远亭记》记载了此事,“郭公彦高招讨出江西,众知其文武威风,中州名士也,把酒鹭洲之上。公言往在沅湘,深入谿洞。南士相与,亭其处曰安远,为诗若记”[1](151)。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江西文士对郭昂的态度。刘辰翁认为郭昂安远之功与前代马援、班超相比,不遑多让,“马伏波飞鸢雾潦之叹,计其西南远者七千余里耳,犹以为远;班定远酒泉玉关之感,北归长安,三千六百里耳,犹以为远。若公鹰扬塞外,如酒泉玉关,复不知其几,而又出特磨道,收罗殿,定白杞,服鬼国,往往伏波所未尝到,此岂可以书传横从道里计哉”。郭昂巡行江西,使当地能够沾溉王泽,“公方提师巡行山谷,布宣德意,使蒿艾遗黎复见天日,昔龚遂为宣帝言海滨遐远,不沾圣化,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郭昂通古今,识大体,“公通古今,识大体,初至沅时,以反状告者六七,公不听,迄无反者,问其人,类怨家也”[1](151)。刘辰翁之子刘将孙有《题郭招讨野斋》,诗中有替郭昂山林之思释怀,“少日经行某水丘,至今如画目中留。千年尚父遇西伯,万里伏波思少游。风致山林疑未晚,功名岁月慨如流。但存物外超然意,何必山庐更钓舟”[6](53)。

郭昂在江西抚州期间,举荐当地士人。危复之字见心,临川人,“博览群书,工诗,尤邃于《易》。宋末贡补太学,国亡,隐居不仕。元初,元帅郭昂荐为本路儒学官,不就。朝廷累遣奉御察罕、翰林应奉詹玉以币征之,皆不起。隐于紫霞山,从学者众,及卒,门人私谥为‘贞白先生”[7]。

除了行省及军队的官员之外,刘辰翁还与当地的监察官员有往来。

马煦(1244-1316),字得昌,号观复道人,磁州(河北磁县)人。至元十五年(1278)拜行台监察御史,秩满,佥江西提刑按察使。至元二十二年(1285),除荆湖行省员外郎,改庐州同知。至元二十六年(1289),除江淮行省理问官。二十八年(1291),除江西行省郎中。元贞元年(1295),改为山南廉访副使,二年,行泉府卿。大德三年(1299),拜户部侍郎,四年,迁中书左司郎中,六年,出守济宁。至大元年(1308),移守湖州,三年,召拜刑部尚书。延祐三年(1316),以户部尚书致仕[8]。

马煦在江西期间与刘辰翁、刘将孙等人交往甚密。马煦与父子二人及江西文士在中秋之夜,泛舟宴饮,刘辰翁为马煦填词四首。

群动各已息,在汝梦中游。尘埃大地如水,儿女不堪愁。寂寂古人安在,冉冉吾年如此,何处有高楼。客有洞箫者,泪下不能收。  庾楼坠,秦楼渺,楚楼休。知公所恨何事,不是为封侯。自有此山此月,说甚何年何处,重泛木兰舟。起舞酹英魄,馀愤海西流[1](365)。

不饮强须饮,不饮奈何明。也曾劬秃当了,依旧滑如冰。一吸金波荡漾,再吸琼楼倾倒。吾杓亦长盈。试入壶中看,只似世间晴。饮连江,江连月,月连城。十年离合老矣,悲喜得无情。想见凄然北望,欲说明年何处,衣露為君零。同此大圆镜,握手认环瀛[1](366)。

明月隔千里,风动帐纹开。故人锦字如梦,梦转雁初来。倚遍西山朝爽行,过石头旧渡,久别忽经怀,不得与之语,日夕独持杯。调绿水,歌白雪,有心哉。也知尻高啄俯,无计脱尘埃。狗尾貂蝉满座,身带鵕鸃弄粉,一舆一臣台。岁晚不如愿,谁更忿灰堆[1](369)。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芙蓉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子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1](340)。

从刘辰翁词中“知公所恨何事,不是为封侯”一句可以看出,马煦对封侯拜相的淡然,同时,刘辰翁在词中流露出对人生的一些感慨及对马煦的真挚感情。

刘将孙也有中秋和马煦之诗。

空蒙露气霭天庭,桂影无风玉宇澄。一段碧云如渡海,半床凉月欲眠冰。昔离今聚怜秋雨,坐咏行歌得酒朋。踏破琼瑶三万里,广寒元不用梯层。

不知秋夜几何长,似可淋漓更几章。落月窥人如半面,清风对客不成霜。坐来欢伯聊知已,行听箫声为断肠。如此江山如此酒,可能隐约待回廊。

鼓笛沧江破夜阑,意行缓坐得追欢。一年此夜况有客,万里与君同倚栏。叠纸挥毫驰腕脱,停杯移坐就天宽。纵谈满眼中州集,更觉琼楼玉宇寒[6]。

刘氏父子与马煦在中秋之夜,登楼饮酒赋诗,作书纵谈,感情十分融洽。

大德四年(1300)十一月七日,当时任职湖南廉访使的卢挚为当地学子礼聘姚文云。

大德四年,岁合庚子,冬十一月七日,后学涿郡卢挚顿首载拜奉书,江村先生执事:挚由诸生,承乏侍从,遂叨持宪节,膺一道之寄,始来湘中。窃伏惟念材能谫薄,无所肖似。既视印省俗,谒先圣校官,诚不自揆力揆分,盖常以蜀之文翁,闽之常衮自诡,庶几无负国家委任,部使者勉励宣明之意。而潭学素称多士,志于殖学艺文,不委流俗,笃好古道者,莫不踶跂振跃,操觚挈牍,咀英花,嗽芳润,以求理义之指归,辞章之统绪。是正其所未至而难其人。不惟逢掖诸生之所拳拳,至于搢绅、处士愿欲喜乐者,林林然,亹亹焉,亦莫不以得师取友为务,为言者,皆是也。挚是时为言江村先生之贤,向也得其人于文字中。前岁使过筠,亦尝观道德,听言论于须叟之顷,迄今耿耿不能忘也。盖先生之文,先秦西汉之文,而有得于洙泗濂洛之传,本六籍而支三传,左右以群史诸子者也。其渊粹博赡,当与王介甫、曾子固颉颃;至于近代,叶适、洪咨咨、刘克庄诸人,则瞠若乎其后尘也。挚知先生者如此。挚也言之,潭之搢绅、逢掖然之。居无何,挚以不习风土,得疾在告,濒于危殆者屡矣。移痾归田之章,至于数四,竟未得请。迨秋冬之交,方稍稍向平。前月初吉,爰举释菜之典,文学诸君,遂复有绛帐江村之请。即舆议往,司讲黎生季方饬礼币以东。若夫弟子事师之勤,具于别幅;俾不肖者,尺牍先焉。惟先生慨然而来,嘉惠学徒。使如挚者,亦时时簉迹衿佩之末,以抠衣函丈,日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湖湘之间,文风丕变,不惟此邦盛事,使楚越列郡,亦皆靡然,知所兴起。异时挚获附骥尾,有光汗青之编,卢果可以侪蜀文匹闽衮者,实昉于先生。岂不伟欤!或者有谓:先生作止语默之间,静重不茍,虽挚与诸生,所以向慕依记者,出于慺慺之诚,乃轻于然诺,不于再于三,然后命驾,则师道不尊;或微词婉意以自诿,则挚窃谓先生,必不然矣。盖见义勇为,乐与人为善,实虚焉,有无焉,挚知先生者如此。若夫握瑜懐瑾以自珍,佩兰袭芳以自洁。珍则珍矣,清则清矣,异乎时中者矣。先生必不然矣!惟先生亮之。

卢挚文中期望姚文云来湘授业能够改变湖湘等地区文风。

目前所见文献中,刘辰翁父子与北人交往的材料比较多,这些北人以入赣为官的北人为主。从中可以看出,江西词人与北人之间的关系是亲密的,特别是一些为善政的北人官员,更是受到当地士人的人情赞颂。

二、薛昂夫与江西词人的交往

除了汉人文士之外,一些定于此的色目文士同样与江西词人交往密切,其中最著名的词人是生长于江西的色目词人薛昂夫。

薛昂夫(约1271-约1350),本名薛超吾,字昂夫,号九皋,汉性马,一般称作马昂夫,西域回鹘人,其祖迁居中原后,先居沁阳,祖某任职御史大夫,始后迁南昌。薛昂夫大德年间出任江西行省回回令史。至治元年(1321)出任太平、池州、衢州、建德等路总管。

王德渊在《薛昂夫诗集序》中对薛昂夫的生平做了介绍。

薛超吾,字昂夫,其氏族为回鹘人,其名为蒙古人,其字为汉人。盖人之生世,封域不同,祖孝也,仕元朝明圣之代,蒙元朝水土之恩,名不忘国,忠也,读中夏模范之书,免马牛襟裾之诮,字不忘师,智也,惟孝与忠、智,根本立矣[9]。

赵孟頫认为薛昂夫在江西期间接受汉文化,变化气质,他的老师正是刘辰翁。

嗟夫!吾观昂夫之诗,信学问之可以变化气质也。昂夫乃西戎贵种,服旃裘,食湩酪,居逐水草,驰骋猎射,饱肉勇决,其风俗固然也。而昂夫乃事笔砚,读书属文,学为儒生,发而为诗、乐府,皆激越慷慨,流丽闲婉,或累世为儒者,有所不及,斯亦奇矣。盖昂夫尝执弟子礼于须溪先生之门,其有得于须溪者当不止于是,而余所见者词章耳[10](174)。

除此之外,薛昂夫还为江西太和人词人胡士茂此稿作序,不过目前未见其序,“往者季父词稿,司马昂夫尝序之矣”[11]。

正是得益于汉文化的涵化,薛昂夫在元初南方词坛声名显著。元初词集《元儒草堂诗余》选其词三首,王德渊称赞其诗词:“新丽飘逸,如龙驹奋迅,有并驱八骏,一日千里之想,振珂顿佩,未见其止。”[9]赵孟頫更是称赞其诗:“激越慷慨,流丽闲婉,或累世儒者所不及,斯亦奇矣!”[10](174)

元初,南北完成统一,大量北人开始南下,南北文人交流增多,作为江南文化重镇的江西,词人与北人的交往相较其他地区更多。一些南下的北人与江西词人关系密切,甚至色目文人如薛昂夫等拜当地文士为师,学习汉文化,增进了族群融合。

参考文献:

[1]刘辰翁.刘辰翁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

[2]宋濂,等.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3]姚燧.姚燧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4]胡祗遹.胡祗遹集[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

[5]柳贯.柳贯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

[6]刘将孙.养吾斋集[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7]抚州府志[M].清光绪二年刻本.

[8]虞集.道园学古录[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周南瑞.天下同文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赵孟頫.赵孟頫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

[11]王礼.麟原文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元代翰林国史院文人研究”(批准号:20CZW030)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交融
情境交融的概率统计问题
穿越时空的文化交融——浅析小说《春香》的主仆关系
真美
鸡尾酒与音乐艺术的交融
为何用“民族交融”替代“民族融合”?
宗教交融 古建遗珍 汇聚地
集聚思想碰撞推进文化交融与发展
中外艺术精品展览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疯狂与前卫的交融 巴塞罗那发现艺术的极致表达
交融的独特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