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基础体能测试的合理性研究

2021-06-24 08:10郭淑怡谭广鑫
体育师友 2021年2期
关键词:合理性运动员

郭淑怡 谭广鑫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深入分析运动员基础体能测试的合理性,并在项群理论基础上,提出国家队基础体能测试优化的对策与建议。结果认为,国家队基础体能测试项目偏离专项、测试方式单一以及评分标准过于绝对,不利于运动员专项素质的发展和专项成绩的提高。最后,建议以项群理论为基础,强化基础体能测试的测试项目针对性,将测试方式多元化,评分标准引入过程性评价,考虑基础体能测试与专项体能、专项素质的联系,改善运动员基础体能测试与专项发展的非均衡现状,不断提升基础体能测试的合理性。

关键词:运动员;基础体能测试;合理性;项群理论;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2.025

收稿日期:2021-02-22

作者简介:郭淑怡(1999-),女,广东韶关人,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体能是通过骨骼肌的做工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与获取比赛优异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运动员完成运动技术的前提,它包括一般体能(基础体能)与专项体能。而基础体能是专项体能的根本,后者离不开前者的支撑,前者的提高必然带来后者的进步。为了恶补国家队运动员长期“欠债”所造成的基础体能薄弱、专项体能不强的短板,国家体育总局于2020年2月24日下发文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的通知》。于是,国家各运动队在同年的9月份陆续进行基础体能的测试,但期间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如:傅园慧获得100米仰泳预赛第一却因为体能测试没有进入前八而不能参加决赛、象棋老年选手需通过扔实心球进行体能测试以及短跑名将苏炳添因为3000米测试不达标而无缘100米八强等等。因此,本研究从基础体能测试的起源、现状及其标准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国家队运动员基础体能测试的合理性,并以项群理论为基础,提出国家队运动员基础体能测试调整对策与建议。

1 运动员基础体能测试起源与发展现状

1.1 体能与基础体能

田麦久、刘大庆等学者在《运动训练学》(2006)中认为:体能是通过骨骼肌的做工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赵志英、郑晓鸿(1999)学者认为,体能是指运动员在专项训练和比赛负荷下,最大限度的动员有机体机能能力时对抗疲劳的能力。从某种角度上理解,这种能力就是专项耐力,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持续从事专项工作的能力[2]。王兴等(2003)学者认为,广义的体能是指人们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所必须具有的相应的基本生活能力。狭义的体能是指人们进行各项体育运动而相应具有的跑、爬、攀、蹬等竞技能力[3]。李之文在“体能概念探讨”一文中认为,体能是经过身体训练获得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包括身体形态的适应性变化和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及柔韧等基本素质[4]。杨世勇(2002)学者在“现代体能训练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文中指出——体能是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为提高技术、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这些能力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5]。

不同学者对于体能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但通过综合和分析诸多对“体能”定义的研究认为:体能应是通过运动员身体形态和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是竞技体育的基础,也是运动员完成运动技术的前提,可分为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

基础体能指的就是一般体能。基础指的是建筑物的根脚或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则基础体能(一般体能)就意味着是体能的根本亦是体能发展的起点。而基础体能训练(一般体能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各种非专项练习手段与方法,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技能,改善身体形态,全面地发展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是为专项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一般体能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而专项体能必须以基础体能训练为基础[6]。

由此可见,基础体能适用于所有运动项目,就如每个运动项目体能的“共性”,而专项体能只适用于一个运动项目,即“个性”。基础体能与专项体能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基础体能是专项体能的根本,后者离不开前者的支撑,前者的提高必然带来后者的进步。当专项体能训练脱离了基础体能训练,运动员的体能通常难再有进步;而当运动员的体能达到瓶颈时,提高基础体能就可以提高专项体能,从而提高运动员的体能。因此,提高运动员的基础体能对提高运动员专项体能和竞赛成绩是必要的。

1.2 运动员基础体能测试的起源

运动员的基础体能测试可以追溯到2020年2月24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通知》的出发点是为了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由于长期“欠债”所造成的基础体能薄弱、专项体能较差的问题,制约着运动员决战东京、决胜赛场的能力提升和实力发挥,同时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持续狠抓体能训练工作。

对于在当前这个奥运周期开始突出强调强体能补短板,中国赛艇协会、中国皮划艇协会主席刘爱杰谈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隨着社会发展,我国体育人才的成长通道上已经不具备像过去那么完善的“三级训练网”,体能短板尤其是基础体能短板要比以往更加凸显[7]。

1.3 运动员基础体能测试的现状

自体育总局下发《通知》以来,国家队运动员基础体能测试在全国游泳冠军赛上引起了较大的舆论风波,笔者以2020年9月开展的全国游泳冠军赛为界限,总结运动员基础体能测试的发展现状:

1.3.1 全国游泳冠军赛开始之前

在2020年2月至9月,各级体育局、运动队开展体能训练专项会议为基础体能测试做充分准备。5月25日,根据总局相关文件,为了切实掌握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河北省体育局体举柔中心各运动队在体能与康复训练研究中心进行了体能测试,包括基础体能测试、躯干稳定性测试和板块体能测试三大部分[8]。6月5日,陕西省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举行2020年体能大比武活动,此活动严格按照总局体能比赛标准动作要求和评分标准组织实施[9]。9月26日至28日,2020年全国场地自行车锦标赛基础体能测试在山西体育中心新建体能中心进行,组织实施了本次全部的基础体能测试[10]。除此之外还有各省市的运动队,为全面贯彻落实《通知》要求精神,为了深入评价运动员身体体能状况,合理制定运动员训练方案,根据《通知》的要求进行运动员训练和基础体能测试。

1.3.2 全国游泳冠军赛开始至今

2020年9月26日,傅园慧在全国游泳锦标赛暨东京奥运会达标赛的女子100米仰泳中以59.48s的成绩获得预赛第一,是唯一一位冲破1min大关的选手,却因为体测成绩未达到前八而无法进入决赛。同日,余贺新在男子50米自由泳预赛中也取得第一名,并且打破了宁泽涛此前保持的全国纪录,达到奥运会A标,却同样因体测未通过未能进入前八而无法进入决赛。次日,女子1500米自由泳预赛中辽宁选手王简嘉禾打破全国记录和亚洲记录也未能进入决赛[11]。在这之后,2020年全国空手道A类赛暨第十四届全运会积分赛开赛在即,10月10日中国空手道协会组织全体参赛队员进行了体能测试(第一站、第二站)[12]。11月10日,全国空手道锦标系列赛(第三站)体能测试在山西体育中心进行[13]。在全国游泳冠军赛风波过后,各运动队依然按照《通知》的要求实施贯彻基础体能训练与测试。

运动员基础体能测试不达标而早早出局的例子比比皆是,游泳项目作为奥运会的夺冠热门,又是中国的传统强劲运动项目之一,这现象不禁让人陷入沉思。而由于基础体能测试不达标致使专项成绩优秀的运动员被淘汰,在国内外的体育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2 运动员基础体能测试的合理性探讨

2.1 中国竞技体育现状

对于运动员来说,检验训练效果最好的方式就是比赛,而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无疑是重中之重。通过对比近五届中国、美国以及英国三国奥运会的金牌数和奖牌总数有着较大变化(如图1),中国无论是金牌数还是奖牌数都呈现出“倒U型”趋势,相反美国和英国正在稳步上升。五届奥运会奖牌数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的竞技体育的运动成绩和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有所下滑。而体育总局通过基础体能测试提高运动员的体能,为东京奥运会做好充分准备。

除此之外,穆文浩、李大新学者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GM (1, 1) 模型预测法分析近3届奥运会中国队奖牌的项群分布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奖牌分布特征为稳定夺金项群有9类项群(具体项目为举重、赛艇、跳水、体操等);不稳定夺金项群有5类项群(具体项目为场地自行车、皮划艇等);无金牌项群有4类项群(具体项目为场地自行车、三级跳远等)。其中,在奥运奖牌的发展趋势预测中,有10个项群奖牌可能呈现下降趋势[16]。

种种迹象表明近十年来我国运动员竞赛成绩和竞技状态有所下降,而基础体能测试这一措施就是要将这一下滑趋势变为稳定甚至是上升趋势,提高运动员的体能,从而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

2.2 运动员基础体能测试标准存在的问题分析

2.2.1 测试方式单一,不符合运动员的专项素质发展

从《国家队体能达标测试评分标准(2020年2月版)》(以下简称《标准》)可见,所有运动员采取的是同样的测试方式。运动员利用同样的测试项目虽然测试的仍然是同一身体部分的力量素质,但由于不同专项的运动员的身体状况有所不同,用统一化的标准去衡量基础体能势必会影响专项素质。对于游泳运动员来说,脚踝踝关节的灵活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打腿的效率。3000米和30米冲刺跑的基础体能测试与训练势必会影响游泳运动员的专项发展。长期发展下去,国家运动员将会形成基础体能提升,专项发展停止或退步的局面。

2.2.2 测试项目偏离专项,不利于运动员专项成绩的提高

我国国家队基础体能测试仍处于探索阶段,这一测试项目存在诸多问题。测试项目真正符合运动员专项发展的并不多,其原因与《标准》中的测试项目设置有关。如3000米这一项目是测试运动员的有氧耐力,长期的专项训练使得短跑运动员全身的肌肉多为快肌,短跑时通常以磷酸原供能系统供能为主。而3000米的长跑通常是有氧氧化系统供能为主。3000米和50米两者对肌肉类型、供能要求完全不同,因此過多的长跑训练就会影响短跑成绩,影响训练进度乃至整个计划。由于测试的项目偏离运动专项,不符合运动员专项发展,将会限制运动员专项成绩发展,难以达到提高运动员专项成绩这一目标。

2.2.3 评分标准绝对化,限制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挥

由于我国国家队运动员基础体能测试采用评分标准终结性评价,未能进入基础体能测试的前八名,就无法进入决赛,这使得部分优秀运动员出现了预赛成绩第一,甚至打破记录,也无法进入决赛的现象。相反,也会有一部分运动员专项成绩一般,而由于基础体能测试成绩排名靠前而进入决赛。这两种不符合竞技体育精神的现象,再次显现我国国家队基础体能测试的不合理性,从源头上限制了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挥,影响运动员后续的训练计划和比赛发挥。

基于以上三点的分析,不同专项的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大相径庭,而这次基础体能测试以统一标准测评运动员显然缺乏合理性。但从长期看,这种基础体能测试将会提高运动员的专项体能,从根本上恶补体能短板,提升专项成绩。因此制定合理的基础体能测试项目和标准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3 基础体能测试项目与标准体系构建的对策与建议

发掘所有运动项目都适用的基础体能测试项目难度较大,并且在一般训练学理论中,通常难以关注和揭示出混同于所有项目之中的一组项目的训练规律。以一个项目的训练实践活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专项训练理论,难以做出具有更为普遍适用性的提炼和概括。而根据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从纵向看,除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外,还有项群训练学。项群训练学是适用于部分运动项目的运动训练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各运动项目都是分属不同的类别,从而可以不同类别的项目来制定每一个运动项群的基础体能测试项目与标准。根据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可分为体能主导类、技能主导类、技心能主导类和技战能主导类四大类[1]。

3.1 测试方式增添多样性,实现运动员基础体能与专项素质同步发展

在大力推崇国家队基础体能测试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运动员的专项素质。国家队基础体能测试的方式可根据项群理论中运动项目的分类进行改革,提升运动员基础体能测试时测试方式的可选择性,满足不同类别专项运动员的需求,实现基础体能训练、测试与专项素质同步发展,以提高运动员基础体能训练的效率,缓解大赛备战压力。如花样游泳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型项群,这类运动项目应尽量减少路上跑动测试,并且根据测试项目的本质,充分考虑游泳运动员的特征后重新构建基础体能测试的项目和评分标准,将体能测试“专项化”。

3.2 强化测试项目的针对性,提升基础体能与专项发展的统一性

由于基础体能测试是为国家高水平运动员而制定的,测试项目偏离运动专项是制约国家训练队基础体能测试开展的一大难题。基础体能训练的制定是依据所有项目的共同特征进行制定,而专项体能测试是根据运动员所在专项的主要特征进行制定,虽然基础体能测试选取的所有项目都存在的共性元素,但由于基础与专项体能测试的关系连接较为疏远,直接表现在运动员在专项训练之余,还要进行与专项背道而驰的基础体能训练,是不利于运动员的基础体能与专项体能训练,不利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如何合理设置基础体能测试的项目,需要以项群理论为基础,通过结合各类运动专项的运动方式和类型将项目细化,在合理的范围内强化基础体能测试的专项性,尤其应缓解当下许多成绩优异运动员因体能测试某些项目不及格而无法进入决赛、参加奥运会的矛盾。此外,还可以充分借鉴各项目专项测试系统构建的经验,改善基础体能测试项目设置的不合理现象,提升基础体能与专项发展的统一性。

3.3 评分标准引入过程性评价,提高评分标准的多元化和合理化

基础体能测试对于运动项目的相似性要求比较高,而各运动项目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专项素质各不相同。为了减少优秀运动员的流失,基础体能测试的评分标准需要引入过程性评价。通过对运动员在进行基础体能训练的前后體能方面数据的统计分析,再进一步对运动员基础体能评分,了解运动员基础体能与专项体能的提升程度,不断优化运动员基础体能训练的评分标准,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达到运动员基础体能与专项体能同时提升的最佳效果。同时,基础体能测试的评分标准设置也要不断尝试运用大数据网络平台,对运动员体能变化的信息进行收集、自动化处理和报告,提高基础体能测试数据分析的智能化水平。

科学的理论指导势必会使得基础体能测试更为合理,增强基础体能测试与专项体能测试之间的联系,强化运动员的基础体能。通过建立更为完善的评价标准,提高过程性评价的权重,而不单单是以终结性的基础体能测试成绩作为是否进入奥运会的衡量标准。多元化的基础体能测试评价体系更为合理与科学,才能提升我国运动员的基础体能,提高我国运动员的专项素质,缩小与世界强队的差距。

4 结语

基础体能测试对于运动员来说是必要的,合理化的基础体能测试可以提升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有利于提升专项体能和延长运动寿命,也可以帮助教练员更清楚地掌握各项指标。而如何将基础体能测试合理化、完善化就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其中,项群理论为基础体能测试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调整测试方式、测试项目和评分标准,提高基础体能测试的合理性,促进运动员基础体能和专项素质同步发展,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和身体素质,为决战东京、圆梦奥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刘大庆.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2] 赵志英,郑晓鸿.对“体能”的探析[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01):44-46.

[3] 王兴,司虎克.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科学化探索[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3(01):8-10+48.

[4] 李之文,体能概念探讨[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03):1-3.

[5] 杨世勇,现代体能训练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贵州体育科技,2002(01):41-42.

[6] 张梦倩, 2011年国家男子佩剑队队员一般体能训练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7] 葛会忠,扈建华.中国赛艇协会主席:当时国家队100多人,只有1人达到英国队入队标准 [EB/OL].[2020-09-30]https://www.sohu.com/a/421891306_115479.

[8] 体举柔中心.体举柔中心开展体能测试活动[EB/OL].http://www.hebsport.gov.cn/tiyukuaixun/2020/0527/13896.html.

[9] 省体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全国场地自行车锦标赛基础体能测试在我局体能中心进行[EB/OL].http://tyj.shanxi.gov.cn/mainmodule/show-48715.html.

[10] 张江舟.我省举重摔跤柔道项目举行体能大比武[EB/OL].http://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006/12/content_729154.html.

[11] 李雪颖.全国游泳冠军赛设置体能测试 强化基础体能训练 提升专项实力 冲击世界水平[N].中国体育报.2020-09-27.

[12] 山西体育发展中心. 全国空手道A类赛 体能测试60分成“投档线”[EB/OL]. http://tyj.shanxi.gov.cn/mainmodule/show-48762.html.

[13] 省体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全国空手道锦标系列赛(第三站)体能测试日前结束[EB/OL].http://tyj.shanxi.gov.cn/mainmodule/show-48919.html.

[14] 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http://www.olympic.cn/.

[15] 新浪奥运. http://match.2012.sina.com.cn/medals/.

[16] 穆文浩,李大新.基于项群理论的近3届奥运会中国队奖牌分布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9,40(03):20-24.

猜你喜欢
合理性运动员
从合理性和高效性浅谈初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药学管理对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影响观察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奇遇
关于用逐差法计算纸带加速度合理性的讨论
马虎的运动员
运动员
关于韦伯科层制合理性的再思考
思维擂台赛
最后剩下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