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推进,国内呈现大量新兴产业,对职业高校培养的人才提出高要求。企业作为产教融合深化的重要引导者之一,企业讲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本文基于企业的市场营销视角,论述目前国内产教融合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讲师发展的困境,即企业产教融合的内部驱动力不强、专业学科建设不具有可持续性、企业讲师队伍结构分布失衡、脱离产教融合目标、考核与激励制度不完善。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吸引产业龙头企业发挥产教融合示范、加强产教融合型专业的建设、改善企业讲师队伍结构、完善考核与激励制度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提高企业讲师的专业化程度,深化产教融合,增加企业营销能力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产教融合;企业讲师;培训体系
引言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产教融合对社会经济、新兴人才培养、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强调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组织是产教融合的四大主力,其中企业发挥着主体性作用。企业讲师作为企业派驻至高校的兼任教师,在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为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不仅创造了人才红利,而且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对提高企业营销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国内产教融合发展的现状分析
十九大报告中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职业发展的重大决策,推动了职业教育与企业的进一步融合,明确指出融合发展的思路、目标和内容,但在现实实践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如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不平衡、不匹配,行业人才诉求与职业教育输送专业人才的不对称等问题依然存在,产教融合之路困境重重,寻找突破口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
2.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企业讲师发展存在的困境
面对现阶段产教融合发展的困境,本文从企业讲师发展的角度入手,深入分析企业讲师在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晰企业讲师发展的障碍和困境。
2.1企业产教融合的内部驱动力不强
在现代市场营销环境中,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于企业所参与的项目都希望能够快速产生经济效益。派驻富有经验的企业工程师作为讲师到高职院校参与课程教学,深度参与产学研合作,在多数企业看来,本身必要性不大,而且也减少企业讲师本可以创造的企业经济价值,既浪费企业人员成本,也无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校企合作缺乏长期保障与规划,很难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2.2专业学科建设不具有可持续性
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学科设置都是以区域内的产业应用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但由于企业的参与度不足、高校专职教师对本专业学生培养所服务的产业也缺乏深入的了解,整体的专业预见性不足、教育改革创新的能力有限,导致高职院校的专业学科建设很难真正按照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仅仅只能通过局部改良难以形成常态发展。同时,围绕产教融合的一些具体目标而开展的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实习实训、科研成果、职工培训等一系列活动,仅仅只是针对具体的教育内容,缺乏将产业、企业资源、高校等综合考虑的整体化思维,无法从顶层规划及具体落实上形成产教融合的系统化设计,专业学科建设不具有持续性。
2.3企业讲师队伍结构分布失衡
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讲师作为传授和指导学生专业技术技能且加以实践应用的关键性角色,在对接职业教育与企业用人需求中发挥重要作用。企业讲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在较大程度决定着产教融合的深度。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的企业讲师以合作企业阶段性派驻兼职为主,其虽然掌握一定的实践化技能和生产管理经验,但教学授课能力薄弱,符合“双师型”资格人数较少,队伍结构分布失衡问题较为严重。
3.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企业讲师发展的对策
3.1吸引产业龙头企业发挥产教融合示范
现阶段,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将扮演着关键的指导作用。如何激发企业投入产教融合的兴趣,既需要政府行政主管机构进一步出台相关的政策,给予企业明确的扶持和奖励指引,又需要发挥区域内产业龙头企业的正面示范作用。其中,以发挥区域内产业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更为重要:产业龙头企业往往具备较大的经营规模,对产业人员的用人需求较为稳定,抵御市场经营风险的能力较强,在区域乃至行业内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加强该类企业与高校的产教融合,一方面能够稳定地输出较多有产业经验的企业人员到高校兼任企业讲师,提前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能够在一定程度解决企业用人需求问题,降低企业招聘人员的综合成本,有利于企业经营利润的达成;另一方面,派驻的企业讲师往往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只需对其教学授课能力进行提升,就能很好地发挥教师职能,对高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有益地补充。一旦产业龙头企业能够发挥示范,就能促进产教融合的长效健康发展。
3.2加强产教融合型专业的建设
高职院校的专业学科建设应仅仅围绕产业应用,注重并强调企业的深度参与。政府行政主管机构可以出台一系列鼓励措施调动企业资源的积极投入,高职院校的专业学科带头人也应该积极走向企业、深入到企业的科研应用一线,开展深入的校企合作,比如:高校教师到企业的进行顶岗实习,参与完整的企业科研项目,了解企业所需的专业技术及能力要求;同时,企业也应积极主动聘请高校教师到企业进行用人需求培养方案的联合制定,将企业的员工素质模型、技术能力要求、典型工作任务等融入到高校的专业建设中,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相应的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科研成果转化等工作,实现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型专业的持续性发展。
3.3大力改善企业讲师队伍结构
科学合理的讲师队伍结构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保障。针对现阶段多数企业讲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解决对策和优化策略如下:一是平衡企业讲师专兼职结构。企业应成立专门的员工讲师队伍,合理控制企业兼职讲师的比例,保证专职讲师队伍数量的充足,使得专兼职讲师结构有所平衡;二是优化讲师年龄结构。产教融合的背景要求企业讲师要有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新型的教学方法,所以需要调整原有讲师年龄结构,注重引入专业性较强的青年专职讲师,使得讲师队伍朝着“年轻化”方向发展;三是提升企业讲师学历结构。在企业招聘人员中,提高引进拟担任企业讲师的员工的学历门槛,鼓励在职的企业讲师参加学历进修培训,以提高自身学历水平。通过改善企业讲师队伍结构,以进一步提高讲师队伍的整体素养。
总而言之,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作为政府、高校和社会组织等深入融合的引导者,应积极发挥内在作用力。企业讲师是诠释和推进产教融合的关键角色,也是不可缺少的力量源泉。结合现阶段企业讲师發展的问题,发挥产业龙头企业产教融合示范作用,加强产教融合型专业的建设,同时,大力改善讲师队伍结构,完善考核与激励制度等,以此推动企业讲师的职业发展,使得讲师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的所需人才,使得人才发挥主观能力性以推动企业盈利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万川,邓光,顾云鹏.新时代高职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8(2):42-46.
[2]潘陆益.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的构建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5(3):90-92.
作者简介:胡灿峰(1985.12-),男,福建安溪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电子、计算机软件),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及管理。
恒鸿达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