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金兰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重心应从关注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转向关注学生对化学学科价值的理解、获得的情感体验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上。采用问题情境创设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融入情境的情况下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因此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明确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了解其创设要点及创设主体对象,贴合教材制定教学策略。本文就高中化学问题情境教学作出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核心素养;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问题情境创设通过搭建具体真实的情境,在解决或解释真实情境中学习相关化学知识,在设计过程中利用层层递进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高中化学涉及的知识内容丰富,学习难度较初中有很大提升,加之高中生日常学习压力较大,若没有合理的教学手段实施教学,极易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失去兴趣,学习变成被动接受,不但学习效率低下还无法实现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需充分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以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及教材内容,将问题情境创设应用于各个学习环节中,提高化学教学效果[1]。
一、问题情境创设应用于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及要求
针对教学有效性方面,主要体现于以下几点。1.提升学生兴趣。问题情境创设有多种方法,教师可将化学知识与生活资源连接,借助科学故事、社会热点、生活情境等导入知识点,也可应用现代化技术、实验等方式为情境创设提供有力条件。这些教学方式相较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吸引学生注意,且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更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2]。2.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很多复杂的知识点,教师可借助情境创设,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化学学科知识,不仅使學生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学的学科价值,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直观化,推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3.创新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合理有趣的问题设计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可以降低对知识理解的难度。学生在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中,培养了严谨的化学学科思维,激发了创新思维。
针对教学应用要求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贴合新课程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通过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最终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须同时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情境创设时,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设置的问题应能够满足课程教学目标。2.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情境创设主体对象是学生,教师在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时,必然需要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符合学生认知、能力水平的条件下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才更能够让学生接受和感兴趣。3.与化学知识有效连接。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与课本知识有较强的关联性,在情境中学生能够根据问题、通过思考和探究联想到新知识,这样才能有效突出该方法的应用效果。
二、问题情境创设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合理策略
(一)分析班级学生情况,制定化学教学策略
教师明确教学应用要求后,在化学教学前需要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为问题情境创设提供基础参考条件。首先教师应先对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估,主要通过日常化学测验成绩、课堂习题完成水平、课堂问题回答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解。其次教师还需考虑班级学生的综合情况,主要借助互动交流的方式,获知学生的想法、学习思路、兴趣等。将以上两方面进行汇总分析,得出的学生信息才更加完整全面。最后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化学知识内容等方面,结合学生信息制定教学策略,将问题情境创设方法联同其他有效方式共同应用于具体的化学教学中。
(二)以生活为主题,创设问题情境
生活现象、生活事例是学生常见且熟悉的,将其与化学知识连接,创设问题情境,更容易调动起学生积极性,同时简化知识复杂内容。比如在学习磷(P)元素时,教师可以导入生活中所存在的“鬼火”现象,并展示与“鬼火”相关的图片,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被‘鬼火追的经历?你对‘鬼火有哪些了解?”对于高中生来说,其生活经历较多且了解的内容也相对较多。有的学生说他有一年暑假回乡村姥姥家,夜晚在后山墓塚中就看见过“鬼火”;有的学生说在所看过的动漫中,有描述过“鬼火”,它飘在空中,呈绿色。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适时引导告知学生这种现象并不是灵异现象,而是与一种化学元素有关,进而增强学生好奇心,引出化学知识点磷(P)元素。在导入知识后,教师也可借助播放“鬼火”视频的方式,再次合理设置问题,要求学生思考“鬼火”是何种化学反应所得,其颜色变化又受什么影响。同时教师还可以大致讲解人体元素构成,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鬼火”进行了解探索,达到掌握理解磷(P)元素的学习效果。在知识讲解后,教师可再次播放有关“鬼火”的视频,在已了解磷(P)元素相关化学知识的情况下,学生能够清晰得知,磷本身在空气中容易发生自燃,形成磷化氢气体,可随风及空气流动。而人骨骼中含有大量的磷,当去世后身体经过腐烂等系列变化,磷元素就会形成磷化氢,进而出现“鬼火”现象。当人处于该环境下,在快速走动时会使空气加快流动,导致出现“鬼火”追着人跑的情况。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化学知识,以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还能树立正确观念,相信科学。
(三)导入化学历史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应对化学知识的由来、相关发展情况进行了解,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比如在教学氯气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为学生讲解相关历史故事。在讲述完历史故事后教师设置问题:“你们知道这个化学毒剂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吗?为什么会导致人中毒?”由历史故事导入,在无形中将学生引入创设的情境中,全身心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联系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利于发散思维与提高创新想象力。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在教师的讲解与自主学习下了解化学毒剂的组成,了解氯气的特点是具有强烈刺激性且有毒。
(四)借助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信息技术手段是现阶段教学中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途径。比如在教学原子、微粒运动等知识内容时,在以往教学中教师难以通过板书的方式直观向学生展示具体的结构和微粒运动变化过程,学生仅能依靠教师的讲述和课本知识进行理解,容易出现理解不透彻的问题。而利用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可下载微粒运动的动态视频、使用三维技术制作原子结构示意图等,再配合合理的问题设置,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涉及的知识量大、难度较大,且新课程标准下,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等方面也有了新的规定。所以现阶段教学中,教师需要先熟悉新课程标准,掌握问题情境创设方法的要点,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操作方案,通过结合生活、化学历史故事、时事热点、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方式将化学知识以多样的形式进行展现,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柳红明.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魅力中国,2020(29):132.
[2]纪舜豪.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J].科学咨询,2020(34):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