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秋灵
百色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广西百色 533000
抑郁症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失眠多梦甚至绝望自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随着近年来社会不断发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使得抑郁症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上升[2]。目前,药物干预是临床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改善抑郁行为,提高生活质量[3]。艾司西酞普兰引入我国的时间为2006年,是目前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属于一种选择性抑制剂,具有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等优势[4]。该文通过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间选取该院收治的64例抑郁症老年性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对比分析抑郁症老年性患者通过帕罗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该研究选取该院收治的64例抑郁症老年性患者为主要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方式分组,每组32例。实验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男18例,女14例;年龄最小62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是(72.30±5.40)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3年,平均病程是(8.30±2.30)年。参照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男19例,女13例;年龄最小62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是(72.60±5.1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3年,平均病程是(8.50±2.35)年。在统计学软件中录入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和参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对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同意并在家属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临床研究,另外医学伦理委员会也对该次研究的全过程予以监督和批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关于抑郁发作的一些诊断标准[5];年龄>60岁。排除标准:患者有身体功能障碍,比如肝脏等;治疗前服用过抗抑郁类的药物;其他类别的精神性疾病。
参照组:该组患者予以帕罗西汀(国药准字H2003 1106)治疗,具体为:1次/d,20 mg/次,治疗1周后根据病情状况增加剂量,控制在20~50 mg范围,最大剂量<50 mg,治疗时间为12周。
实验组:该组患者予以艾司西酞普兰(国药准字H20103548)治疗,具体为:1次/d,10 mg/次,治疗1周后根据病情状况增加剂量,可提升至20 mg/d,治疗时间为12周。
1.3.1 抑郁状态 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6]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评价两组的抑郁程度,共计20项内容,回答有4个等级:持续、经常、有时、偶尔,其中正向评分有10个,反向评分有10个,总分80分,判断标准为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3分以上。
1.3.2 治疗效果 显效: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SDS评分下降>80%;有效: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SDS评分下降>50%,但<80%;无效:治疗后SDS评分下降<5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3 生活质量通过SF-36生活质量评定量表[7]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评价两组的生活质量,包括活动、躯体健康、生理角色、生活功能、总体健康、心理健康、情感角色、社会功能,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越好。
1.3.4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比较两组患者出现乏力、便秘、头晕、食欲减退、明显出汗、口干舌燥情况。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将两组治疗前的SDS评分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实验组SD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SDS评分的组间比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SDS scores between groups[(±s),points]
表1 SDS评分的组间比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SDS scores between groups[(±s),points]
组别SD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n=32)参照组(n=32)t值P值60.22±3.40 60.50±3.40 0.329 0.743 47.48±2.32 50.15±2.20 4.724<0.001
实验组显效18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96.88%;参照组显效14例,10例,总有效率7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效果的组间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groups[n(%)]
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生活质量评分的组间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groups[(±s),points]
表3 生活质量评分的组间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groups[(±s),points]
组别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n=32)参照组(n=32)t值P值58.45±5.40 58.00±5.45 0.332 0.741 80.45±7.34 72.50±6.86 4.476<0.001
表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比较[n(%)]Table 4 Comparison the rates of adverse reactions with patients between groups[n(%)]
实验组乏力1例,头晕1例,总发生率6.25%;参照组便秘2例,乏力2例,头晕2例,食欲减退2例,明显出汗1例,口干舌燥1例,总发生率31.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抑郁症也被叫作抑郁障碍,随着情绪不断消沉会导致病情愈发严重,甚至自杀。抑郁症一般的发作时间为2周以上,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难以彻底实现治愈。抑郁症不仅影响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还对其家庭产生一定影响[8]。随着我国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增多,老年抑郁症人数不断加剧,加上老年人受心理、身体等方面的影响,临床治疗更加复杂,需引起足够重视[9]。
目前,临床针对抑郁症仍以药物治疗为主,艾司西酞普兰片和盐酸帕罗西汀片是治疗抑郁症的常用两种药物。艾司西酞普兰属于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类药物,可用于抑郁、焦虑的治疗,具有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的优点,获得很多医生和患者的青睐[10]。而帕罗西汀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及反应性抑郁症,具有抗抑郁和焦虑的双重作用,能够高度选择性地调节大脑中5-羟色胺的平衡,具有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但此药效起效慢,降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11]。该研究中,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后的SDS评分低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老年抑郁症患者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下可以有效改善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除此之外,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低于参照组(31.25%)(P<0.05)。这也与刘姜慧等[12]学者报道一致[艾司西太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54%,盐酸帕罗西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抑郁症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起效更快,疗效更确切,安全性更高。以上结果充分证实艾司西酞普兰具有以下优势:①疗效确切;②有利于改善抑郁症状;③实现生活质量的提高;④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相比帕罗西汀片,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更佳,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