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书璠,李 慧,奚然然,郭锦晨,2,冯 烨
(1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儿科专业,安徽合肥 230038;2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广州中医药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为自身性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常常牵涉多个组织器官,严重者威胁生命[1]。其发病机制复杂多变,尚无彻底治愈的疗法,但运用中药诊治SLE 发挥着减毒增效的优势。《神农本草经》首载生地黄,性寒,味甘、苦,其入肝、心、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和养阴生津之效[2]。药理实验表明,生地黄具有补血、抗炎及调节免疫功能等多个方面的药理作用[3]。本研究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析近30年中药治疗SLE含生地黄处方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
以“红斑狼疮”OR“系统性红斑狼疮”OR“SLE”AND“中医”为主要的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90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所有中医药治疗SLE 且处方中含有生地黄的文献,从中整理归纳出处方203例。
①均为中药治疗SLE;②病案记录、方药信息完整且含生地黄;③仅患SLE,无其他兼症。
①数据库中内容相同的文献;②临床症状、方药信息不完整或无生地黄;③除中药外其他治疗方法介入。
将筛选出含生地黄的方药信息录入Excel 2010构建数据库,由两人同时负责数据的审查,进一步确保数据的精确性。以《中药大辞典》[4]为标准,予以药物名称规范化处理,如“蚤休”规范为“重楼”,“仙灵脾”统一为“淫羊藿”,“炒薏苡”命名为“薏苡仁”等。
①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Excel 2010对中药、归类及高频组合进行频次频率统计分析;②关联规则分析:应用IBM SPSS Modeler 18.0 对使用频数≥47次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依据中药之间的关联关系绘制复杂网络图,展示各药物间的密切关系;③决策树模型分析: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通过CHAID,CRT,QUEST三种决策树方法构建决策树模型。
203首含生地黄的处方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中药除生地黄外,还有牡丹皮、甘草、赤芍等,频次≥25次且排名在前30位的药物,见表1。
表1 含生地黄处方中高频次药物情况(频次≥25)
203首含生地黄处方中共264味药物,功效分类按频次排列,使用频次居前5 位的为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利水渗湿药,共占比约74%,其中生地黄、甘草、丹参、牡蛎、茯苓的使用频次分别位列各类药之首。药物分类情况及高频使用中药,具体见表2。
表2 含生地黄处方中药物种类分布及高频用药情况
设置支持度≥23%,203首处方中常用中药组合有22 组,其中2 味药的组合有17 组,3 味药的组合5组,具体结果见表3。使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在支持度>25%,置信度>80%的条件下进行研究,获得关联规则如表4。从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图可知,生地黄、牡丹皮、玄参、甘草、赤芍、青蒿之间关系最密切,见图1。
图1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图
表3 含生地黄处方高频次药物组合分析(支持度≥ 23%)
表4 含生地黄处方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25%,置信度>80%)
2.4.1 数据预读 经数据预读,选择频次最高的生地黄作为因变量,其余42 个中药作为自变量进行决策树模型的筛选过程。运用IBM SPSS 22.0 软件中的CHAID,CRT,QUEST 决策树方法进行识别规律的挖掘,使用10 倍交叉验证方法将已形成的识别模式进行验证,为了统一将父节点数均设定为10,子节点为5。
2.4.2 CHAID 决策树模型 采用CHAID 算法进行决策树分析,筛选出牡丹皮、熟地黄、玄参、薏苡仁、茯苓、紫草、麦冬7 种中药形成决策树模型。该模型深度为3,共有15 个节点,8 个终结点,形成8 个对牛膝有无的识别路线,牡丹皮为最佳识别药物。10倍交叉验证结果显示其中药判别准确率为78.1%,见图2。
图2 系统性红斑狼疮含生地黄处方CHAID决策树识别模型
2.4.3 CRT决策树模型 运用CRT算法进行决策树分析,筛选出牡丹皮、熟地黄、玄参、薏苡仁、茯苓、紫草、地骨皮、牛膝、知母9种中药形成决策树模型。该模型深度为5,共有21个节点,11个终结点,形成11个对生地黄有无的识别路线,牡丹皮为最佳识别药物。10 倍交叉验证结果显示其中药判别准确率为81.8%,见图3。
图3 系统性红斑狼疮含生地黄处方CRT决策树识别模型
2.4.4 QUEST 决策树模型 应用QUEST 算法进行决策树分析,筛选出牡丹皮、玄参、熟地黄、薏苡仁4种中药形成决策树模型。该模型深度为3,共有9 个节点,5 个终结点,形成5 个对生地黄有无的识别路线,牡丹皮为最佳识别药物。10倍交叉验证结果显示其中药判别准确率为73.8%,见图4。
图4 系统性红斑狼疮含生地黄处方QUEST决策树识别模型
由表1常用药物频次统计结果可知,203例处方中排名前30味的药物,除生地黄外,还有牡丹皮、甘草等。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是生地黄,《珍珠囊》中明确指出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和养阴生津的功效[5]。SLE 患者先天不足,正气亏损,无法迫邪外出,热入营血,致气血两燔[6]。《药鉴》记载生地黄,其性大寒,能除诸经之热[7]。《备急千金要方》载有名方犀角地黄汤,《温病条辨》所载清营汤,《类证活人书》中化斑汤等均含生地黄,它为古代治疗SLE 的高频药物[8]。药理实验表明,生地黄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复方制剂治疗SLE疗效显著且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9]。随着中药诊治SLE 逐渐规范化,生地黄诊治SLE 方面呈现出极其重要的作用。
表2 药物归类及高频用药结果显示,所有药物分布以补虚药和清热药为主,其次为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平肝药等。正虚邪实为SLE发病的关键,肝肾阴虚是其病理基础[10],热伏营血是其病机,故需扶正祛邪,补益肝肾之阴以扶正,清热凉血解毒以祛邪,兼用清热平肝、化瘀活血、利水渗湿之品。毒邪蕴结,内伏营血,迫血以妄行,损伤脉络[11],故诊治SLE以清热为要。本研究清热药共56味,中药使用频次达1 046次,占35.43%,为治疗SLE的主要药物。疾病发展过程中正邪交争,耗气伤阴,毒邪留恋,气血阴阳失调[12]。补虚药共37味,以补阴药、补气药为主,与补血药、补阳药并存,共奏调和阴阳,益气补血之效。补气类药中的甘草,用药频次达101 次。补阴药类中的鳖甲清热养阴的功效显著[13],使用清热药的同时兼以滋阴之品。毒邪久伏,邪热难解,灼伤营血,伤及脏腑[14],易致瘀、生风、水停,病情复杂多变,兼证颇多[15],运用补虚、清热药物的同时选择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平肝、利水渗湿功效的中药。
基于药物组合及关联规则分析得出,生地黄常与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清热、清虚热、益气养阴等药效的药物联用,如白花蛇舌草、玄参、甘草等,生地黄-金银花、生地黄-青蒿-牡丹皮等皆为临床处方常用组合。从图1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图可知生地黄、牡丹皮、玄参、甘草、玄参、青蒿及赤芍之间关系密切。生地黄-丹皮为支持度最高中药的组合,支持度为68.14%,是治疗SLE最基本的药物组合,二者均入心、肾经,生地黄具有清营凉血、养阴润燥之效,牡丹皮长于活血不动血、凉血不留瘀,二者相伍,增强活血凉血、滋阴清热之效[16],三项组合中两者常与甘草、青蒿、赤芍、知母、水牛角配伍应用,增强益气养阴、清热凉血解毒之效。生地黄与甘草、知母、水牛角、玄参、青蒿、金银花、赤芍、牡丹皮配伍,均为置信度100%的药物关联组合。毒邪化热,内伏营血,伤及脏腑[17],用清热药以清热解毒。水牛角清解血中分热毒,生地黄善滋阴养营,两者合而用之,清营凉血、解毒化斑之效增强[18]。
决策树模型常应用于临床基本证型的研究,因变量为证型,自变量为证候因子,以构建疾病的基本证型[19]。本研究应用此类方法,探析治疗SLE含生地黄处方用药规律,以生地黄为因变量,其余药物为自变量,进行配伍决策模型的分析。本研究所构成的三种决策树模型中,CRT 决策树算法判断准确率达到了81.8%,高于CHAID 与QUEST 这两种决策树算法。CRT决策树算法筛选出牡丹皮、熟地黄、玄参、薏苡仁、茯苓、紫草、地骨皮、牛膝、知母9 种药物形成的决策树模型。生地黄与化瘀活血药、清热药及水渗湿药等联合使用,玄参、知母、牡丹皮清营血热,地骨皮、知母滋阴退热,紫草清热凉血、化斑解毒,熟地黄、牛膝滋阴补血、活血化瘀,茯苓、薏苡仁具有益气健脾,利水渗湿的功效,共奏清热滋阴、凉血化瘀、除湿之功,符合SLE 热伏营血、瘀阻脉络、水湿停聚等病理特征的用药方式。
本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近30年中药治疗SLE 含生地黄处方用药规律,总结归纳出本病以肝肾阴虚为本,瘀、热、湿、毒构成SLE关键致病因素的病机特征,治疗上采用扶正祛邪的治疗思路,以益气滋阴、解毒清热、清热平肝、化瘀活血及渗湿利水为治法,颇具特色,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