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舒通丸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2021-06-24 07:05张雪辉孙伟伟栾英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12期
关键词:静脉炎脉络抗凝

张雪辉 孙伟伟 栾英辉 沈 伏

1 河北省清河县中心医院 054800;2 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监督服务中心

血栓性浅静脉炎又称浅静脉血栓形成,常先有静脉损伤,后有血栓形成,多发生于四肢[1]。发病与诸多因素相关,如浅静脉曲张、感染、外伤、静脉置管、静脉输入高渗溶液、长期卧床等。临床表现主要以肢体浅静脉呈条索状突起似蚯蚓,色暗红,多伴有肿胀不适。该病在临床上常见,严重者可影响下肢活动能力。治疗原则以抗凝为主,但抗凝药物又增加了出血的风险。脉络舒通丸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化瘀通络和祛湿消肿,用于治疗湿热瘀阻脉络所致的血栓性浅静脉炎。本文旨在观察脉络舒通丸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应用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11月收治的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 22~73岁,平均年龄(36.25±7.42)岁,病程3~6d,平均病程(4.76±1.28)d;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35.82±8.26)岁,病程3~8d,平均病程(4.95±1.43)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血栓性浅静脉炎临床症状和体征者[2];(2)经超声检查证实为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者;(3)无抗凝禁忌证者;(4)单纯下肢肢体患病者;(5)知晓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心、脑功能不全者;(2)妊娠及哺乳期妇女;(3)患肢存在溃疡病变者;(4)肿瘤化疗或外伤等原因引起的血栓性浅静脉炎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910,0.4ml:4 100AXaIU)皮下注射,100AxaIU/kg,每12h给药1次,患肢同时使用50%硫酸镁无菌纱布湿敷,温度在40℃左右,2次/d,20~30min/次;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脉络舒通丸(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90636)治疗,12g/次,3次/d,温开水冲服。两组疗程均为2周。

1.4 疗效评价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价。治愈:临床症状体征(肤色、肿胀感、皮温、条索或结节等)均消失;好转:上述临床症状基本消退,但仍可触及部分硬索存在;无效:上述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好转。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5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患肢与健肢髌骨上15cm以及胫骨粗隆下10cm的周径差值。(2)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临床症状评分进行评价。临床症状评分标准[3]:根据患肢临床症状分级进行评分,包括患肢肤色、肿胀感、皮温、疼痛以及条索或结节,无为0分,轻、中、重度分别为1、2、3分。(3)对比两组血流变指标: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型号LBY-N7500B)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低切、中切、高切全血黏度以及血浆黏度。(4)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0,P=0.010<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肢与健肢周径差比较 治疗前,两组间髌骨上15cm处和胫骨粗隆下10cm处患肢与健肢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上述周径差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健肢周径差比较

2.3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临床各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血流变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流变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流变指标比较

2.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无出血、皮疹、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异常变化。

3 讨论

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静脉血管病,多数患者有下肢浅静脉曲张或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因长期血流缓慢、瘀滞,导致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发生。中医认为该病属于“脉痹”“青蛇毒”等范畴,认为血瘀、湿热为其病因,与“湿邪侵袭、瘀阻脉络”关系密切,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祛湿等疗法,对患者采用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4]。脉络舒通丸具有清热解毒、化瘀通络和祛湿消肿的功效,用于湿热瘀滞脉络所致的血栓性浅静脉炎、非急性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所致的下肢肿胀、疼痛、肤色暗红或伴有条索状物的治疗。

临床上对于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西医治疗主要以抗凝为主,血栓较为严重的可结合手术治疗;低分子肝素是目前常用的抗凝药物,可防止血液凝固;但是单独使用时有增加出血的风险,甚至有发生血小板减少和注射部位血肿的发生。脉络舒通丸组方中,黄芪补气脱毒利水,金银花清热解毒,为君药;黄柏、苍术、薏苡仁清热祛湿,当归、白芍缓急解痉止痛,玄参清热凉血、泻火解毒、软坚散结为臣药;水蛭、蜈蚣、全蝎活血消瘀攻毒散结能通络止痛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有清热解毒、化瘀通络、祛湿消肿功效。现代药理学试验表明,脉络舒通丸具有很好的抗凝作用[5]。将脉络舒通丸和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应用,前者祛湿消肿、化瘀通络、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血流变,后者可良好抗凝、抑制血栓形成及蔓延,中西合璧,对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有良好疗效。本文中,观察组联合应用脉络舒通丸,在临床症状缓解、临床症状评分以及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张敏芝[6]的研究也取得了同样效果。也有学者[7]将脉络舒通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疗效亦较好。

本文中,笔者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变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治疗前两组血流变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血流变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流变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有学者[8]认为患病者的部分血流变指标显著高于正常人,因此对高危人群给予血流变检测,对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及时防治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脉络舒通丸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理想,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静脉炎脉络抗凝
串联知识脉络 巧用动态资源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卒中患者的抗凝策略
太原市档案馆牵手百年胡氏荣茶共寻文化脉络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心脏瓣膜术后,抗凝药物这么吃才安全!
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党的建设学术脉络与前沿动态——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Mutually Benefi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