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水
淄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淄博 255026
戊肝是一种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1],高职校人群聚集,极易通过食物或水污染常引起暴发或流行[2]。大学生思维活跃,能够迅速接受新观点、新知识,改变不良行为,针对性地对其开展健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为了解淄博高职生对戊肝认知、态度、行为,于2019年10月10日~15日对淄博市某高职校1~3年级在校学生进行调查。
1.1对象 对淄博某高职校1~3年级不同专业在校生,采用标准组群抽样法抽取60个班,每班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抽取10名高职生。发放调查表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72份,医学生174人(30.4% ),非医学生398人(69.6% )。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辅导员负责,学生独立完成现场收回,专业人员统计分析。
1.3资料处理 剔除不合格问卷,编码后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检验。
2.1认知 不同专业高职生对戊肝传染源答对率分别是79.9 %、76.4%,80.1%的学生认为戊肝存在慢性患者,医学类学生对戊肝传染途径粪-口途径认识较好,80.4%非医学类学生对戊肝非传播传播途径有认识误区。68.35%高职生认为接种戊肝疫苗是最重要的、最有效的预防措施,62.1%学生错误的认为戊肝患者也可接种戊肝疫苗,能治疗或延缓疾病发展。见表1。
表1 淄博市高职生戊肝认知情况调查
2.2相关态度、行为 不同专业学生存在有利于戊肝防制的态度、行为。93.7%学生愿意了解戊肝防治知识,88.6 %学生认为防治戊肝应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86.2 %学生认为应戒烟、限酒。存在着不利于戊肝防制的行为,虽然两专业学生在主动接种戊肝疫苗方面有显著性差异,仍有76.6%学生不会主动接种戊肝疫苗。
表2 淄博市高职生戊肝态度、行为调查
2.3获知途经 82.2%学生是通过电视、网络获得戊肝防治知识,获取途径相对单一,校内专题教育缺失,如受到社会、新闻、网络、微信的负面报道影响,有可能获取错误的知识信息。见表3.
表3 高职生获得戊肝知识的途径
高职生属于戊肝高危人群,掌握一些戊肝知识,但知识结构不全面,有错误认识,存在有利于戊肝防控的态度、行为。
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大学生对传染病的认知水平[4]。高职生接受戊肝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网络微信、报纸,应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学系统插播传染病防治知识,利用学校广播系统播放戊肝防治知识。利用学校局域网开辟传染病防治专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利用铭牌、灯箱广告、板报、海报、演讲等方式,加大学校戊肝知识健康教育。
在校学生获得预防保健知识的主要途径应该是学校教育,学校应将戊肝防治也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大纲、检查指标,结合高职生专业特点、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防治知识水平,帮助他(她)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戊肝疫苗在中国16~65岁健康人群中使用已经表现出较高的预防戊肝效力[5],提高大学生戊肝疫苗接种率,可有效建立预防戊肝的免疫屏障,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