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华 张雪萍 徐杪 何盼盼 闫鹤立 王向波*
1.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神经内科, 北京 100069;2.首都医学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北京 100053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 NMOSD)是一组主要由体液免疫参与的抗原-抗体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谱。本研究中, 我们选择NMOSD患者113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ab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其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为临床诊治NMOSD提供参考.
1.1一般资料 收集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2016-1至2021-3的113例NMOSD患者,107位为女性,6位男性,诊断时年龄19-70岁,平均39.3岁。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2016年发布的《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的标准。血清和脑脊液AQP-4检测采用的是欧蒙基于人胚胎肾-293细胞(HEK-293)的细胞转染色法。对照组(n=50),为健康体检者,并排除慢性湿疹、慢性腹痛腹泻、鼻炎皮炎、哮喘及偏头痛等疾病,男性(n=4),女性(n=46),年龄40.6岁±15.5岁。组间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检测方法 静脉抽血3 mL, 分离血清, 采用美国BIOMERICA公司生产的食物过敏原检测试剂盒, 用ELISA半定量法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水平.
1.2.2评价标准 14项食物检测包括牛奶、鸡蛋、猪肉、牛肉、鸡 肉、鳕鱼、玉米、蟹、蘑菇、大米、虾、大豆、西红柿和小麦. 针对每种食物过敏原IgG抗体浓度的不同, 可判断为“0级、1级、2级、3级”4种情况, 并可对检测结果进行分级(表1).
表1 食物特异性抗体IgG水平分级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6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抗体阳性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1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 NMOSD患者中, 对1种食物不耐受者有(n = 39), 占34.51%; 同时有2种食物不耐受者(n=32);有3种、4种、5 种、6种、7种食物不耐受的人数分别为n = 13, 3, 4, 4, 1。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浓度阳性者(n = 91), 占 80.5%。健康对照组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浓度升高者(n=9,占18%,), 其中对1种食物不耐受患者(n=5), 同时对2种、3种,4种食物不耐受者各1例.NMOSD的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χ2=57.159,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2种以上食物阳性的患者占比率比较χ2=4.728,p=0.03,也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别。
2.2NMOSD患者对不同食物的不耐受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检测, 其不耐受的食物依次为鸡蛋、牛奶、西红柿、小麦、大米、鳕鱼、虾、蟹、玉米、大豆、猪肉、蘑菇、牛肉、鸡肉. 其中对鸡蛋不耐受的患者(n = 41), 阳性率36.28%; 对牛奶不耐受均为(n = 37), 阳性率32.7%; 对食物不耐受率的范围为 1.77 %(牛肉蘑菇)- 36.28%(蛋黄蛋白)(表2).
表2 113名NMOSD患者血清FI试验结果并与健康组阳性率对比。
食物不耐受是一种由免疫球蛋白G介导的变态反应性疾病[6], 具有起病隐匿、迟发性、发生率高,多引起慢性病症,可与多种系统性疾病具有相关性[2],多表现胃肠道症状[4,5]和皮肤症状[7]等特点。目前国内关于食物不耐受对神经系统的相关性关注不多,而国外已有学者研究食物不耐受与偏头痛、多发性硬化,系统性血管炎等之间的相关性。尽管人们对食物不耐受的机制至今尚有争议, 但其存在的事实及产生的后果还是得到公认的。
我们可以观察到,多数患者在食用上述阳性食物并不导致出现明显的皮肤或者消化道症状,可使得患者长期食用该食物。患者可能本身消化道内缺乏相关的消化酶,某些相关食物的蛋白质可能未被完全水解成氨基酸, 而以多肽形式透过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或淋巴液中, 被患者的免疫细胞识别为特异性抗原,剌激机体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进而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组织及器官的毛细血管内, 激活 补体释放血管活性肽样物质和趋化因子, 吸引中性粒细胞及吞噬细胞, 引起系统性的免疫应答。当机体内的免疫相关因子到达一定浓度后或者超过一定阈值后,还可以触发免疫泛化,可能对NMOSD患者的再次复发提供了免疫应答生化基础,在NMOSD发病过程中起易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