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圣龙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人民医院,山东 聊城 252300
心血管疾病作为一种循环系统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是人体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出现病变,如心脏,动、静脉血等。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多会表现出呼吸困难、眩晕、昏厥等症状[1]。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等[2]。因此,本研究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来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18人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中医组引入中医的治疗方法,西医组使用常规的西药进行治疗,探讨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来我心血管内科院进行治疗的心血管患者100人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中医组(n=59)和西医组(n=59)。
中医组男性30人,女性29人,患者年龄为40-72岁,平均年龄为(49.73士4.62)岁,其中,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8人,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功能不全17人,缓慢性心律失常10人,病毒性心肌炎14人;西医组男性32人,女性27人,患者年龄为43-75岁,平均年龄为(48.62士4.76)岁,其中,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7人,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功能不全18人,缓慢性心律失常12人,病毒性心肌炎12人。两组患者的其他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中医组 冠心病心绞痛多为心肾阴虚,因此中医多采用滋阴益肾、养心安神的方法,临床使用枸菊地黄汤和首乌延寿丹进行加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功能不全多为气阴两虚夹瘀,因此中医多采用生脉散、炙甘草汤和加减复脉汤等进行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多为气虚血瘀阳虚,因此中医多采用益气通脉温阳的方法,临床使用桂枝茯苓丸和温阳散寒通脉汤进行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多为外邪入侵,因此中医多采用益气养阳透毒治疗的方法,临床使用银翘散、五味消毒饮、泻心汤、竹叶石膏汤等进行加减治疗。
1.2.2西医组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一次10-20mg,一日2-3次,严重可增加至40mg/d;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功能不全患者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波立维或倍林达等;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阿托品或者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进行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使用地塞米松10-30mg/d,分次静注,连用3-7天,病情好转改口服。
1.3观察指标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症状缓解时间(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眩晕)。其中,治疗有效率使用显效、有效和无效进行评价。显效指临床指标恢复正常,不适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指临床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不适症状基本消失;无效指临床指标没有恢复,不适症状未消失,治疗有效率以显效和有效为标准。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情况 结果表明,中医组共有2人无效,西医组共有11人无效,且中医组的治疗有效率(96.61%)优于西医组(81.36%),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情况 结果表明,中医组各项症状缓解时间明显低于西医组,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迅速、发病机制复杂以及病程较长等特点,这些因素会给每一个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患者在很大程度上会存在焦虑或焦躁等负面情绪,这种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病人病情的康复治疗过程,而且是诱发医患矛盾的主要导火索。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被广泛应用,多是采用辩证论治和整体观念进行用药治疗。在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中医会通过中药、针灸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调节,可以结合西医先进的诊断手段,更加准确地达到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目的,让患者恢复健康。
本研究,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来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18人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将这118名患者分为中医组59人和西医组59人。其中,中医组引入中医的治疗方法,西医组使用常规的西药进行治疗,结果表明,中医组的治疗有效率(96.61%)优于西医组(81.36%),且中医组呼吸困难、胸闷、心悸和眩晕症状的缓解时间明显低于西医组,两组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