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姝杰
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心内科,山东淄博 255120
稳定型心绞痛,为劳动所致心肌缺血,容易引发胸部及其四周位置不适,并发心功能障碍、无心肌坏死。主要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窒息,一般处于胸骨后可放射到心前区、左上肢尺侧面、右臂、两臂外侧,以及下颌部,多持续数分钟,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症状[1]。需要注意的是,心绞痛为因心肌需氧、供氧暂时失去平衡引发的心肌缺血症状,这一疾病男性发生率大于女性发病率。发病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炎、风湿性冠状动脉炎等。诱发因素包括劳力、情绪激动、急性循坏衰竭等因素[2]。故此,该文将该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30例稳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绞痛患者作为试验对象,评价采取尼可地尔治疗、常规方法治疗的效果、安全及对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130例稳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绞痛患者,应用计算机表法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65例。观察组男38例,女27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2.5±4.5)岁。参照组男36例,女29例;年龄44~80岁,平均年龄(62.3±4.2)岁。观察组、参照组临床相关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接受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稳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绞痛;患者、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甲状腺功能异常;恶性肿瘤;对该研究使用药物禁忌。
两组均通过常规方法治疗,予以调脂、抗血小板,以及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治疗前1周停用抗心绞痛相关药物。观察组在此之上给予尼可地尔(国药准字H23022716)口服治疗,5 mg/次,1次/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8 d(1个疗程)。
①对比两组稳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
②临床疗效评判标准: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使用量降低70%以上为显效;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使用量降低50%以上为有效;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使用量降低不足50%为无效。(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总有效率[3]。
采用SPSS 2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参照组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对比[(±s),次/周]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对比[(±s),次/周]
?
稳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绞痛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该病属于临床上常见心血管疾病,需合理调节微血管收缩功能,以此有效改善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4]。胸痛为心绞痛发作时的主要表现,一般在胸骨体段/中段后波及心前区,存在手掌大小的范围、界限不清楚,会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无名指、小指等位置[5]。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风湿性冠状动脉炎以及情绪激动、梅毒性主动脉炎等,均为引发稳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绞痛的原因。胸痛为压迫、发闷、烧灼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情绪激动、劳动等因素,均为稳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绞痛的诱发因素[6]。通常情况下疼痛症状会逐渐加重,持续时间为3~5 min,停止诱发症状活动即可缓解,可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缓解,这一疾病可数日发作1次,亦可1 d发作数次。临床多通过常规方法治疗,比较常用硝酸酯、钙拮抗、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虽然可获得一定效果,但无法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7]。因而,为巩固治疗效果该文选用尼可地尔治疗,该药物为硝酸酯类药物、K+-ATP通道开放,不但能使人体细胞浆中的钙离子浓度下降,而且使得血管平滑肌保持松弛的状态,降低患者心脏负担。与此同时,给予尼可地尔治疗,患者心肌细胞中的氧供需平衡改善效果较好,不易发生耐药情况。尼可地尔作为硝酸盐类衍生物,有硝酸酯类药物的功效,在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的同时,能够使得血管平滑肌为松弛状态,加强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及心肌血流灌注量,防止微血管过度收缩,对心脏进行有效保护,且这一药物在改善患者机体能量供应、抑制炎症反应、避免发生用药心脏毒性等多个方面优势突出[8-10]。不仅如此,这一药物能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持续增加冠脉流量,对冠脉痉挛加以抑制,促进细胞内环磷酸鸟苷浓度,这时细胞内钙离子总量能在较短时间较少[11]。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31%,较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8.46%高(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显著低于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P<0.05)。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为(11.05±1.82)、(10.97±1.78)次/周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3.79±1.58)次/周,低于参照组心绞痛发作频率(5.43±1.62)次/周(P<0.05)。这和洪雨[12]的报道结果基本一致,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5%,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6.2%(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实验组、对照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分别为(11.36±1.83)、(10.96±1.48)次/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数据分别为(3.81±1.59)、(5.42±1.61)次/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选用尼可地尔治疗稳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绞痛,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患者心绞痛的发作频率。
综上所述,尼可地尔对稳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绞痛患者治疗的效果较好,不易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情况,并且能够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可在该病患者的治疗中予以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