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考与措施

2021-06-22 03:39刘佳孙永张运喜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6期
关键词:师范教育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刘佳 孙永 张运喜

[摘 要] 课程思政體现了高等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要求。在高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要做好学生思想和价值观的引领。以实践类课程——“师范教育技能训练”为基础,提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初步探讨了教学改革措施,最后总结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成效和教学反思,为实践类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借鉴。通过课程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改革措施效果良好,对于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等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立德树人;师范教育;技能训练课程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多机器人分布式控制系统应用研究”(202002040003)

[作者简介] 刘 佳(1982—),女,山东青岛人,工学博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自动化课程相关研究;孙 永(1987—),男,湖南益阳人,工学硕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实验师,主要从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张运喜(1982—),男,山东邹城人,工学博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自动控制相关研究。

[中图分类号] C22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6-0065-04    [收稿日期] 2021-01-19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学校是国家

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课程是承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载体,高校所有的课程都应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2017年9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署名文章[2],吹响了“课堂革命”的号角,这就需要我们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能,教学改革也成为目前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课堂作为这场教学改革的主阵地,起到关键作用。我们不仅要掌握科学、规范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更应该树立课程思政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

本文以笔者所教授的实践类课程——“师范教育技能训练”课程为基础,提出课程思政改革的几点思考和措施,旨在抛砖引玉,为相关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一个引子,希望今后有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法。

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引领者的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要做好对学生思想的引领和价值观的塑造,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在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几点思考。

1.课程思政就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知识、经验或实践活动过程中。课程思政教育改革,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如何将育人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这点和我们传统的教学有不同之处,传统教学中,教师仅仅或是重点考虑如何将知识点讲透彻,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而课程思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围绕育人的主旨,把知识掌握和价值引领相结合,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锻炼心志及形成良好品格的过程。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也需要从这里入手,深入思考,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如何去引领学生?如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怎样将传统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切实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一般情况下,传统教学内容主要侧重点在于知识的讲解和知识结构的梳理,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怎样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很少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讲授结合在一起。课程思政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我修养,教师就要以新思维去思考怎么设计教学内容,用新方法和新手段,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选择,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展现出更宽广的知识面、更深刻的内涵以及更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由此来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使学生爱学乐学,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

3.如何完善课程思政改革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主要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领导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五种类型[3]。在评价的内容方面,目前评价体系大多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课程,除了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和教师教法评价以外,还需要对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进行评价,对教师在课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进行评价,在评价学生智育提升的同时,还要评价学生德育的提升。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符合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用来更好地对课程思政进行评价。在重视对知识掌握评价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思想素质的评价。

4.教师如何提高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积极影响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人格魅力是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持久、内在、强大的吸引学生的力量,是教师个性品质、自身修养以及业务水平等因素的综合体现[4]。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积极地影响学生,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阳光”教师,具备满满的正能量,这样才能像阳光一样照耀学生,温暖学生。其次,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识与能力。在新时代,学生的关注点非常多,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课堂引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学习新知识和新方法,并且能与实际相融合。最后,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紧跟时代步伐,研究教学改革,使学生自然地接受思想上的洗礼,在不自觉中形成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

本文将基于“师范教育技能训练”课程,探讨几点课程思政改革的措施。“师范教育技能训练”课程是我校师范专业本科实践类课程,包括两笔字(粉笔字和钢笔字)训练、教师实用技能训练、普通话训练和写作能力训练。2020—2021秋季学期,笔者在负责本专业“师范教育技能训练”课程过程中,探索性地进行了一部分课程教学改革,尝试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课程讲座和测试内容中,主要措施如下。

1.在课程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5]。因此,爱国主义教育也是课程思政改革所要求的重要内容。笔者在本次“师范教育技能训练”课程改革中,在两笔字训练部分设计了一次以中国书法为主题的讲座,从中国书法的历史由来、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和中国书法的练习方法三部分进行介绍,比较系统地概述了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了解中国书法的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讲到文字演变的内容时,重点讲了“国”字的由来,繁体的“國”,最里面有一个“口”,代表人口,口下面有一个“一”,表示土地,合在一起象征生活在土地上的人们,代表我们的小家,这个小家外面有个“戈”字,代表武器和士兵,就是说我们的小家有国家军队保护,最外面是个“口”,表示边界,是我们和其他国家的界限。这个国字,非常形象地体现了国家的含义,国家是我们的“大家”,如果没有这个“大家”,我们每一个“小家”失去了保護,也就不复存在了。

在讲“国”字由来时,用到了启发式教学方法,以设问引学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来共同分析“国”字的含义。课堂气氛活跃,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抬头率”,还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进课程中。这个“国”字的详细讲解,主要作用有两点:一是,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文字的伟大魅力,激发了学生对书法的热爱,再进一步讲授怎样能写出一笔好字,如何练就一笔好字等问题的时候,学生的接受程度有了显著提高;二是,学生深刻理解了国的含义,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从心底里认识到个人与国家不可分的关系,这对高等学校的青年学生自觉培养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符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6]的要求。

2.在课程测试中,将传授知识和价值引领有效结合[7],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们的教育是以“德”为统领的全面人才培养,高校教育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8]。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9]因此,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就应该时刻思考,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程体系中。

在师范技能的钢笔字测试中,笔者将习近平总书记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讲话等重要讲话的部分内容,作为测试时的书写材料,提前给学生,让学生认真练习,之后再进行规定时间内的测试。因此,学生在测试之前的练习和测试过程中,不断地抄写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青年人的重要寄语,在反复阅读和书写过程中,可以深刻领悟到作为青年人的使命和责任,使自己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一代。在评阅本次测试书写内容时,笔者还发现,与同专业往届学生的书法测试试卷进行对比,本次学生书写的字迹更加工整,态度更加认真,这一结果值得欣慰,说明本项“师范教育技能训练”的改革措施是正确而有效的。

3.对普通话测试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往“师范教育技能训练”课程中的普通话测试环节,是教师给学生在备选话题中随机指定一个,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来说,而且只是面对测试教师一人进行描述。本次课程改革中,笔者将普通话测试的内容和形式都进行了改动。首先,对备选话题精挑细选,指定一些积极向上的话题,例如:我的愿望、我的成长之路、我尊敬的人、我热爱的家乡、谈谈社会公德、谈谈个人修养等。其次,将测试方式进行了改变,提前布置话题,让学生准备,测试时组织所在班级同学全部到场,每个学生在备选话题中自由选择一个,面对全班同学,站到讲台之上,进行2分钟演讲,对所选话题进行描述。其中有一位同学的演讲给笔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选择的话题是:我尊敬的人,讲述了自己祖父的故事,他的祖父一生淡泊名利、艰苦朴素,事事为他人着想。后来祖父去世了,但是却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点亮了一盏明灯,为他照亮人生的路。这个学生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笔者依旧能感受到他祖父给他带来的那股力量,这个故事也同样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学生,敬佩的感情溢于言表。

在本次普通话测试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积极的热情,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本次普通话测试成绩明显优于往届,结果优于预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后的方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非常珍惜登上讲台展示自己的机会,精心准备,在每位学生对积极向上话题描述的过程中,其他学生也一直被正能量感染着。本次普通话测试改革效果非常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以上是几点“师范教育技能训练”课程中进行的课程思政改革的初步措施,这几点措施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比预期效果更好。希望通过对于这类课程的改革初探,引起研究人员的进一步探讨,形成比较完整的课程思政改革体系。

三、教学改革成效与教学反思

(一)教学改革成效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师范教育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所学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相融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养成高尚品格。通过一些小故事,提升了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以及投身于师范教育事业的专注和期待。

以學生为主体的普通话教学改革,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上台演讲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师范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同时,学生获得了知识带来的愉悦,以及自信和自尊。进行教学改革的授课班级,学生的“抬头率”和课程参与度明显提高。

通过思政和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使教师不断思考和研究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设计新的教学方案,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受到了积极的影响,这些都说明本课程的教学创新改革收到了成效,值得推广。

(二)教学反思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使用了图片、视频、案例、人文知识等素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抽象的知识,营造了宽松活跃的氛围,培养学生善学、乐学、活学。通过思政教育元素,培养了学生的情感,积极影响了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充分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学生的自主思考、讨论和主动参与,对掌握课程内容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

在课程教学的实践活动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交流讨论还不够充分,不能及时反馈其思想动态;普通话测试的话题过于分散,今后将考虑设置更集中和导向性更强的话题,使学生在话题演讲过程中感受到更强的精神震撼。

四、结语

本文以所在专业的一门实践类课程为基础,提出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初步探讨了几点改革措施。授课教师通过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对专业课程或实践类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课程内容有效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像“盐”一样,溶入各种各样的“食物”中,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实现润物无声,深入人心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陈宝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N].人民日报,

2017-09-08(7).

[3]张兴红,刘佳佳.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28(4):20-23.

[4]董金城,谷芳,王峥.网络时代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9(4):24-26.

[5]李月娥.思想纵横:厚植爱国主义情怀[N].人民日报,2020-07-07(9).

[6]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EB/OL].(2019-11-12)[2020-11-28].http://www.gov.cn/zhen

gce/2019-11/12/content_5451352.htm.

[7]胡术恒.论课程思政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融合——基于罗素教育目的观的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36(2):117-122.

[8]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9]习近平在北京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EB/OL].(2016-09-09)[2021-10-10].http://www.gov.cn/xinwen/2016-

09/09/content_5107047.htm.

Thinking and Measures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 Discussion Based on the Course of Normal Education Skills Training

LIU Jia, SUN Yong, ZHANG Yun-xi

(School of Auto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mbodies the fundamental task and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ers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knowledge and ability, but also do a good job in guiding students' thoughts and values.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some thoughts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uss the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based on the practice course of Normal Education Skills Training. Then the authors summari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lections, which provides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reform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practice courses. The results of practice show that these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are effective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patriotism,improving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and carrying out the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normal education; skills training course

猜你喜欢
师范教育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中国近代幼儿师范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高专音乐师范教育课程建设刍议
师范教育“初等数论”教学改革探索——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