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小萌 董亚娟 骆玥文
摘 要:构建陕西省旅游业竞争力现状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基于SPSS24.0统计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陕西省旅游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旅游收入及旅游人次的回归模型。研究发现,陕西省旅游业竞争力逐年增强,经济环境与环境保护等是影响陕西省旅游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旅游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影响因素;因子分析;回归模型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15-0125-03
引言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性产业[1],已经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并已成为国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地区都在积极计划并采取行动,使当地旅游业更具竞争力。陕西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已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外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然而,旅游业发展不平衡在陕西省内普遍存在,建立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的科学指标体系,探究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不仅有利于正确认识陕西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而且有利于找寻提升旅游业竞争力水平的有效路径。
研究“竞争力”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是20世纪80年代波特(Porter)提出的钻石模型。多数国外学者从需求侧入手,从旅游吸引力和游客满意度的角度讨论了当地旅游业的竞争力,并逐渐向定性定量结合研究发展[2]。国内学者也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定性分析为主向利用多种模型进行定量分析转变。如刘中艳等构建基础、企业、市场、环境(GEMS)四维模型,对旅游集群竞争力进行实证测度[3]。马晓龙、曹杏娟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的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旅游竞争力水平进行定量评价[4]。吴珊珊等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国家旅游竞争力与游客感知的关系[5]。
本研究将通过构建客观、实时地反映陕西省旅游业竞争力现状的综合评价模型,探究影响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因素,以期为提升旅游业竞争力提供一些思路和方向,为推动陕西省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研究方法和指标体系构建
(一)研究方法
总结相关文献后,本文针对研究的具体需要,基于SPSS24.0统计软件,选择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陕西省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对于旅游收入及旅游人次影響因素的探究,则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
(二)指标体系构建
1.评价指标体系。鉴于目前国内外学者并未就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评价问题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结合竞争力理论、旅游经济理论和旅游产业特点,遵循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及数据的可获得性,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的三层评价指标体系:一是旅游资源系统A1,包括旅游资源评价B1(3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数量C1、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地区面积比重C2)和旅游资源环境B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C3、森林覆盖率C4);二是旅游经济系统A2,包括旅游经济环境B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C5、地区财政税收收入C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C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8)和旅游经济系统B4(旅游总收入C9、旅游总收入增速C10、旅游总人次C11、旅游总人次增速C12、旅行社数量C13、星级宾馆数量C14、餐饮业企业数量C15);三是旅游社会系统A3,主要是基础设施支持指标B5(铁路营运里程C16、公路里程C17、城市供水能力C1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C19、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C20、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量数C21);四是旅游协调管理系统A4,包括旅游与经济协调指标B6(旅游收入占GDP比重C22、旅游收入与旅游人次增长率之比C23)、旅游与社会协调指标B7(旅游企业就业与总就业增长率之比C24、旅游企业就业与第三产业就业增长率之比C25)和旅游与环境协调指标B8(废水排放总量C26、生活垃圾清运量C27、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C28、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C29)。
2.数据来源与预处理。以2004—201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陕西统计年鉴》以及相关统计资料为基础,选取了陕西省的29个指标或生成指标(C1—C29),对于少量统计口径不一致及缺失的数据,采用SPSS24.0软件的线性插值法对缺失值进行填补,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即无量纲化。
二、陕西省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分析
运用主成分与因子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主因子的特征值和贡献率。再运用线性回归法求主因子得分。计算模型为:Qi=ai1c1+ai2c2+…+ai29c29,其中Qi为主因子得分;c1、c2、…、c29表示29个原始变量;ai1、ai2、…、ai29为各变量的系数。将c1、c2、…、c29标准化后,计算出5个主因子得分,据此计算陕西省15年来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得分如图1所示。综合得分越高即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越弱。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可得,陕西省旅游业综合竞争力15年间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2003—2013年,分值呈波动式上升,但数值普遍较低,且波动幅度较大,说明其综合竞争能力在这一阶段非常不稳定,也比较弱;第二阶段为2013—2017年,分值呈逐年上升态势,且相对稳定,意味着陕西省旅游业在经历了数十年的能量积蓄后,综合竞争能力由量变开始向质变演化,竞争能力较强。同时,由于《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施,陕西省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在2016年达到最高,2017年综合竞争力有轻微下降。
三、陕西省旅游收入及旅游人次影响因素回归模型构建
对陕西省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后,本文又进一步对影响陕西省旅游收入与旅游人次的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以期能提出促进陕西省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提高陕西省的旅游业综合竞争力。
由于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中共有29个变量,如果在回归方程中引入某些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或可能和其他变量有很大程度重叠的变量,就可能会因为残差平方和SE的自由度减小而使回归方差σ2的估计增大,影响回归方程的预测精度。因此,本文利用SPSS24.0软件,使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模型的回归均方=0.164,残差的均方=0.000,F=94 913.345,P=0.000。因此,线性回归方程显著。同时,模型的常数项=0.042,“旅游总人次”的回归系数=1.009,回归系数的标准误差=0.005,回归系数检验的t值=194.277,P=0.000;其他变量的回归系数P值均小于0.05,按照α=0.05的显著性水平,认为8个回归系数都显著有意义。
由于涉及的变量过多,多个变量之间大多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运用方差扩大因子法进行多重共线性诊断。从诊断结果可知,“旅游总人次”“废水排放总量”“公路里程”三个变量的方差扩大因子(VIF)很大,均超过10,说明简单采用Enter法强制输入8个自变量的回归方程将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当通过检验,发现解释变量中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时,要设法消除这种共线性。因此逐步剔除方差扩大因子(VIF)中大于10的变量。最终得到旅游收入最优回归模型:
y=-0.148+0.529X1+0.396X2+0.194X3-0.118X4+?着
其中,X1=餐饮业企业数量,X2=城市供水能力,X3=地区财政税收收入,X4=总人次增长率。
最终得到旅游人次最优回归模型:
y=-0.492+0.732X1+0.382X2+0.223X3+0.229X4+0.132X5+?着
其中,X1=餐饮业企业数量,X2=环境污染治理,X3=工业固体废物,X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5=旅游企业就业率与总就业率。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基于对陕西省旅游业15年时间序列评价结果、旅游收入及旅游总人次回归模型的构建,可以发现,陕西省旅游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步。影响陕西省旅游收入的因素主要有旅游经济、地区经济等;影响陕西省旅游总人次的因素主要有旅游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等。
(二)政策建议
1.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增长。经济环境是旅游经济运行的重要条件,反映了特定经济模式和经濟管理机制下旅游经济运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机遇与挑战并存,陕西省应把握好经济发展的基础带动作用,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契机,积极推进城市化和信息化建设进程;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结构,释放旅游经济活力,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增长;同时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将陕西省建设成为高质量的国际化旅游目的地。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释放经济主体活力。旅游基础设施结构与公共服务体系已经成为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的短板之一。在抓住新型城镇化这一国家发展长期战略蕴藏的政策机会,以“新基建”带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市场投融资体系,合理引导资本进出旅游要素市场,释放旅游业经济主体活力;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前提下,稳步推进餐饮、住宿等旅游企业优化升级,达到以点带线、线面结合、全面推进的目的。
3.加大环境保护投资力度,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以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促进区域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旅游方式。应各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促进生态旅游良性发展。政府需树立生态经济、生态制度、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空间和生态人居“六位一体”的生态文明旅游模式,制定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层面指导景区环境承载力限定、旅游企业低碳发展、社会公众文明旅游;加大环境保护投资力度,积极发展绿色环保旅游产业,如文化旅游、农业旅游等项目;创新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多渠道实现全域范围的绿色旅游、低碳旅游、智慧旅游和生态旅游,从而实现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持续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勇,朱星霖.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J].旅游论坛,2018,(4):76-87.
[2] Crouch G.I.,Ritchie J.R.B.Tourism,Competitiveness,and Societal Prosperity[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99,(3):137-152.
[3] 刘中艳,李明生.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测度的GEMS模型构建及应用[J].经济地理,2013,(11):187-192.
[4] 马晓龙,曹杏娟.省域旅游竞争力的空间格局与形成机理研究[J].旅游科学,2013,(2):14-23.
[5] 吴姗姗,吴晋峰,王云弟,吴剑.国家旅游竞争力与游客感知的关系研究-以旅华欧美游客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4):202-208.
收稿日期:2020-09-0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形势下中国入境旅游经济增长研究”(18BJY195)
作者简介:韩小萌(1995-),女,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旅游经济、旅游市场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