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
毛泽东是书海、人海、政海、民族抗争之海的弄潮儿,波涛万顷,千帆竞发,兀立潮头唱大风!他读了《四书五经》《二十四史》;读了楚辞、汉赋、唐诗;读了西方启蒙新学、马列经典、哲学、历史、自然科学;读了少为人知、稀奇古怪的各种闲书杂籍。他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写下了许多读书笔记以及有趣的评论。他从实践出发,以书为机场跑道,起飞升高,翱翔万里,睥睨天下。在书海内外掀起风波,激起浪潮,真是亘古少有的奇观。
如果说毛泽东留给我们的读书遗产是光彩夺目的庞大宝库。那么,接受这份遗产,则需要费一些力气。毛泽东读书量大、面宽、时间跨度长,笔记简与详、深与浅、独特性与概括性不一,整理起来可能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而读书笔记又常常最富个人色彩和随机性,有些还是进入自由王国的“任我行”之语。海量的精彩片段,令人难以形成完整全面的认知与结论。《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以下简稱《精讲》)在这方面立了大功。全书148万字,分为“战略”“哲学”“文学”“历史”四大卷,以现存有据的毛泽东批注过、评点过、谈论过的文字记录为依据,以观点为条目,每条由原文(有些略去)、毛泽东的笔记和谈话、精讲三个层次组成。《精讲》最具特点的是“讲”,讲得精准、精到、精确,富有学术性、思想性、条理性与全面性。既有对原书作者的介绍,又有毛泽东阅读的背景、笔记或谈话的针对性和着力点,还有各种相关说法、历史勾连等,就连毛泽东在其他场合、其他年代谈到同一人物、同一事件、同一本书时的不同或相同的说法,也一一互为印证。最后,往往还能读到水到渠成的点评。如此,读者得以捋出毛泽东思考的来龙去脉。
《精讲》还告诉我们,毛泽东博览群书不是“翡翠兰苕上”的文人自赏,而是有“掣鲸碧海”的大作为、大志向。他看重的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把学用之道发挥得出神入化。读了《精讲》,可以设想,毛泽东曾以怎样的热忱、怎样的妙悟,面对书之海洋、书之山岳、书之深邃内涵。
可以设想,毛泽东正是在书海里,活跃了思维,造就了精神品质,解开了精神枷锁,与古今中外的圣贤智勇切磋了能力,试炼了精神,发现了新大陆、新图景!在沉浸于书海时,他的主体精神得到前所未有地充分发挥,他是最纯粹的自我。可以说,没有20世纪中国翻天覆地的历史洪流,没有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就没有毛泽东;没有那些浩瀚典籍的滋养,不可能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也不可能有毛泽东的诗情、才情,高度、深度。
《精讲》实为一部可读之书,信息量大、知识性强,可以知人、鉴史,让人大开眼界。为了给读者铺设一条坦途,编者们知难而上,做了大量考订查找、印证对照的编辑工作,考虑周全、繁简得当、扎扎实实、兢兢业业,为毛泽东的读书事迹树立了一座永远的丰碑。此外,书中的《学用之道——毛泽东书山路上的风景》这篇长序,堪称全面论述毛泽东读书生涯的纪念碑文。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