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思路的探讨

2021-06-22 05:57李海民河北省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秦皇岛066000
砖瓦 2021年6期
关键词:汇水区纵坡海绵

李海民(河北省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河北 秦皇岛 066000)

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发展,灰色建筑与硬底化地面建筑不断增加,且频发极端暴雨天气,增加了城市地表径流,时常发生“看海”情况,严重威胁了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提出了海绵城市理念。海绵城市旨在使城市具备“海绵”特性,控制雨水源头,实现慢排缓释,为了将海绵城市作用发挥出来,则应当加强市政道路设计,从点面结合设计转变为“渗排”“蓄滞”结合,实现立体排水,缓减路面积水问题,保证城市道路正常运行。

1 海绵城市概述

1.1 概念

海绵作为人们生活常见物体,其排水性、储水性与吸水性较强,可用于城市建设中,解决储水与排水问题,以此提出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中安装收集雨水装置,集中净化雨水后可实现资源再利用[1]。如西北常年干旱,可收集雨水将其用于植物灌溉;南方多雨水,易造成洪涝灾害,可通过雨水收集装置减少内涝。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要求管理人员采取大数据方式分析水资源构成,重视地表水、自然降水与地下水,加强水资源管理。

1.2 作用

在城市不断发展下,人们愈发注重基础建设。道路建设和人们出行安全、效率息息相关,应当提高道路建设质量,满足人们出行需求。但是,受到出行压力增加与雨水浸泡的影响,增加了地基损坏概率,通过应用海绵城市理念,集中雨水资源,采取资源转化方式,将雨水用于清洁城市和绿植灌溉,不仅能够减少水资源浪费,还能补充地下水,推动城市生态建设发展[2]。

2 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介

以某市政道路为例说明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道路红线宽40m,长为4.7km,西侧规划水系20m宽,示范工程占地654m。海绵城市可称作水弹性城市,需完成渗水、吸水、净水、蓄水的任务,现建设一条海绵城市市政道路,两侧设置集水沟,连接集水井,下雨后雨水可顺着集水沟流入集水井,需要水时在井中取水应用。

2.2 建设思路

该地区处于长江中下游,湖河众多,气候温湿,雨量充沛,城市内年平均降水约为1000mm,且生态系统退化、环境严重污染。为此,该城市积极响应海绵城市政策,以建设自然净化、自然渗透、自然积存的城市为目标,突出建设生态文明地位,以此规划城市道路,采取排、用、蓄、滞、渗、用等工程措施,加强雨水径流控制,实现雨水再利用。

为了让市政道路能够应对强降雨,在不产生洪涝灾害的基础上还能实现资源合理化利用,维持水温生态平衡,将城市放在大自然,为居民留下绿水青山,则需要统筹布局城市道路,建设雨水管渠系统、雨水开发系统、雨水超标排放系统,以此互相依存,互相补充,发挥作用[3]。根据建设海绵城市标准,在市政道路上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无论是施工管理,还是竣工验收,均突出建设要求,增强道路绿化消纳雨水功能,非机动车道、停车道及人行道扩大应用透水铺装,加强建设调蓄设施,提升水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能力。

3 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建设措施

3.1 纵断面设计

市政道路纵断面需综合考虑排水规划需求及设施基本功能,在纵坡低点位置安装雨水排出口,以此收集海绵城市雨水,减少低洼路段积水现象出现概率。该工程中,根据道路纵坡与走向汇水区可分为3个,即冷饭河、湖潮河与车田河,划分各汇水区最低点。其中,冷饭河汇水区,雨水沿着道路纵坡从汇水区向最低点流去,纵坡最大为4%;湖潮河汇水区,雨水沿着纵坡从汇水区排向最低点位置,纵坡最大为2.95%;车田河汇水区,雨水沿着道路纵坡从汇水区排向最低点位置,纵坡最大为2.17%;

3.2 道路排水设计

3.2.1 下沉式绿地

该排水模式是指中心低、两边高的浅碟模式,且在侧石上预留开口,以此引导道路上的雨水回流到下沉式绿地内,实现雨水渗透、排放与存储。雨水超过绿地存储量,则多余雨水能够沿着绿地遗留设施进入市政排放雨水系统。本工程中,根据情况设计下沉式绿地2m,顶面标高相较于设计路面标高低25cm,调蓄有效深度20cm,雨水量在调蓄深度至上,则多余雨水通过收集雨水口或是直接溢流至雨水管道中,雨水在中分带深入土壤后,进入埋设盲管,排入雨水管道[4]。车行道与下沉式绿地间开口处理路缘石,距离设置为10m,且增设路缘石于道路低点,开口处设计沉砂池,以此拦渣和防冲刷。下沉式绿地中设置雨水井盖选用篦状,以检查井井口收集雨水。

3.2.2 透水铺装

市政道路中透水铺装属于常用海绵城市措施,应用较为广泛,按照面层材料可将其分为沥青混凝土铺装、碎石铺装、透水混凝土铺装等,后两个通常用于小车流量和人行道路上,具有良好效果,前者则用于铺装机动车道[5]。并且,透水混凝土具有良好渗透效果、质量轻的特点,成为普遍应用的铺装材料。在科技发展下,涌现出更多新型透水铺装材料,兼具环保型与透水性。本工程在人行道路上应用透水铺装,从上至下人行道结构分别为滤水砖8cm,找平层4cm,透水混凝土20cm和级配碎石20cm。路基土由于多是红黏土,为避免雨水无法下渗,导致人行道浸泡,在级配碎石中安装透水盲管,收集无法下渗雨水排入管道内。

3.3 透水性沥青路面

在路面设计中,常用透水性沥青混凝土,其作为虹吸率较大的断级配混凝土,具有粗集料紧密相连,细集料少的结构特点,混凝土孔隙率通常超过20%,见图1。

图1 透水性沥青路面

透水性路面选择管道排水+路床渗透的方式,以此处理路面雨水,雨水如若低落到路面上,可直接在路面空隙中向下渗透,经过垫层与基层后,雨水即可渗透至土中,汇集至地下水。遇到强降水天气,雨水能够通过基底层管网系统与沟槽流入河道沟渠与蓄水池,以此留用灌溉草木农田。透水路面和排水路面、不透水路面存在较大差异,排水路面仅面层可渗透雨水,通过不透水基层横坡汇集至排水管网,透水路面不仅能够将路表积水迅速排除,还能对雨水合理应用,节约水资源,所以,国家大力倡导建设海绵城市[6]。本工程中,通过分析路面结构进水方式,来降低整体路面结构承压力,所以选择在轻交通量与路面承压要求小的地方应用透水路面,如城市支路、小区道路等。而对于较大交通量的主城市道路,可在机动车道应用普通不透水路面,非机动车道应用透水路面,结合交通等级、地质、气温等决定其他路面铺装。

3.4 生态滞留带设计

生态滞留带主要是在低洼区通过卵石、灌木等设施,发挥填料吸附与过滤作用净化雨水,暂时储存雨水后,缓慢将其渗透至周围土壤,减缓地表洪峰流量。该滞留带通常下凹20cm左右,排水系统设在底部。

3.4.1 建设雨水花园

在工程中借助交叉道路口低点位置,建立雨水花园共3个,调蓄种植草沟所收集的雨水,将其外溢。雨水花场每个占地为10㎡,雨园施工类似于自然排水系统,表面却未终止其他植物,放置粗粒河卵石,目的在于阻隔沉淀草沟径流的悬浮垃圾与浑水,避免遗留雨水污染下游水系。在雨水花园中,需定期维护清理河卵石,充分发挥其效果。

3.4.2 水质比较

该工程中采取入渗式植草沟,在源头上就地处理径流传输,替代原本直接进行雨水收集的雨水口,可有效去除初期雨水重金属、TN、TP、SS等物质,保持湖泊河道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要求,可用于景观灌溉。

3.4.3 径流比较

应用SWMMS软件建立自然排水系统模型,分别用五年一遇、两年一遇、一年一遇的2h雨型和五十年一遇、二十年一遇、十年一遇的24h雨型模拟,分析无LID设施排水系统情况。LID设施与传统管道对比通过结果可知,五年一遇为291.30/427.35;两年一遇为132.71/296.84;一年一遇为49.13/220.19;五十年一遇为513.71/665.05;二十年一遇为476.76/563.40;十年一遇为397.04/484.08。表明自然排水系统全流量减少量由于传统设计,峰值最大减少54%。

3.5 排水管材选择

在设计排水管道中,需根据使用需求选择管材,本工程综合考虑以下方面:一是管道应用环境,道路管道无论使用还是运输,不可避免会遭受积压和碰撞。所以,为提高管道质量及运行效率,需选择抗压性强的管材,多数应用钢筋混凝土管;二是不同排水要求,排水管道污水排放存在腐蚀性,则选用抗腐蚀性强的管材,如耐酸碱塑料或不锈钢型排水管道;污水排放量较大,且排水管道设置较长,则选用管材强度高,内壁光滑的材料,如UPVC管和PVC管;三是管材运行工况,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每天输送污水量逐渐增大,易造成运行排水管道中产生压力流或满流情况,所以,在设计排水管道中,要求其具备良好承压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建设也应当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采取海绵城市建设方式,以加强市政道路设计,解决城市排水、降水问题。因此,可结合实际情况,从道路纵断面、道路排水、透水性沥青路面、生态滞留带、排水管材这几方面出发,合理规划市政道路,运用科学蓄水排水技术,从而避免城市交通系统受到降水影响。

猜你喜欢
汇水区纵坡海绵
不同坡地汇水区降雨径流磷元素流失研究
基于路面排水需求的超高过渡段临界纵坡量化研究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半柔性复合路面在重交通长大纵坡路段的应用
道路最小设计纵坡探讨
复杂下垫面城市暴雨内涝汇水区划分方法研究
海绵是植物吗?
揭示车路协同矛盾 破解长大纵坡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