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英华 韦光武 何新桂 赵艳丽 梁冰玉 张海英 李 虹
(1 广西崇左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崇左市 532200,电子邮箱:76439767@qq.com;2 广西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3 广西医科大学全科医学院,南宁市 530021)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持续血压过高会导致靶器官损伤,从而引起一系列器质性病变[1]。以往研究表明,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控制患者血压对预防靶器官受损具有积极的意义[2]。然而,由于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疾病管理能力低下等因素,患者居家期间的血压往往控制不佳,因此,在患者居家期间对其进行疾病管理指导可帮助其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有利于控制血压[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及智能化手机的普及,基于手机APP的移动医疗服务得到广泛的应用[4]。移动医疗慢性病管理是指通过移动终端应用程序为慢性疾病患者提供医疗信息及服务的一种健康教育和管理方法[5]。目前针对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使用移动医疗慢性病管理系统对高血压管理干预效果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探讨基于移动医疗的慢性病管理系统对广西农村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旨在为科学指导农村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提供参考。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广西农村地区(居住在广西农村地区1年以上)的3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6];(2)入组前未服用任何高血压或抗精神类疾病相关药物;(3)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配合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患者;(2)合并心肝肾及造血系统严重性疾病者;(3)合并精神障碍、沟通障碍、老年痴呆等不能配合研究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92例、女性68例;年龄28~80(58.56±3.88)岁;病程3~25(10.92±2.11)年;高血压分级:Ⅰ级42例,Ⅱ级58例,Ⅲ级60例。对照组男性94例、女性66例;年龄30~78(58.17±3.98)岁;病程3~26(10.70±2.09)年;高血压分级:Ⅰ级45例,Ⅱ级55例,Ⅲ级6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分级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指导,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并向患者发放《原发性性高血压健康护理指南》,指南内容包括用药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并发症预防宣教、运动锻炼指导、情绪管理等,指导患者居家期间阅读。同时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并让患者记录每天早、中、晚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嘱咐患者定期回院复诊。
观察组患者采用移动医疗慢病管理系统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1)组建课题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临床医生1名,预防医学医生3名,专科护士1名,手机软件开发人员1名。医生负责在线与患者互动沟通,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护理措施,软件开发人员负责研发、维护软件,并协助医生和护士指导观察组使用APP管理系统。(2)移动APP研发:由课题组成员自行制作软件,参照相关文献[7]设计APP模块及内容,并由上述6名课题组成员确认APP模块及内容。患者居家期间,由课题组成员协助患者安装并教会患者登陆APP,同时指导患者用手机号码注册。(3)移动医疗APP模块:包括知识模块、互动模块、资讯模块及就诊模块。① 知识模块: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高血压临床表现、遵医用药的重要性、血压仪的使用方法、高血压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定期门诊随访的重要性等信息。患者除了在知识库中阅读相关信息外,软件管理人员每周还向患者推送居家期间高血压管理相关知识及用药指导。② 互动模块:包括在线问诊及病友交流等。在线问诊:每周二、周六安排1名医生在线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病友交流是指患者可通过软件与其他患者进行交流,增强其治疗的信心,减轻焦虑、抑郁情绪。③ 资讯模块:由软件管理人员定向定期向患者推送高血压管理信息,并与患者加强交流。④ 就诊时间模式:包括门诊随访提醒、专家坐诊时间表、专家简介等。根据就诊时间计划表提醒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每周定期在线为患者进行指导,并于周二、周四的上午8:00~12:00和下午3:00~6:00在线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1.3 观察指标 比较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有效率、疾病知识知晓率、门诊就诊率,以及干预前后的疾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1)血压控制有效率:90 mmHg<收缩压<140 mmHg、60 mmHg<舒张压<90 mmHg为血压控制有效,收缩压、舒张压均为每天早、中、晚血压的均值。(2)疾病知识知晓率:采用自拟的《高血压疾病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评价,问卷共25个条目,满分为50分。每个条目答对得“2分”,答错或放弃回答得“0分”,总评分>40分为知晓。(3)每2周复查1次,门诊就诊率指患者按时回院进行复查的比例。(4)疾病管理能力:采用自拟的《高血压疾病管理能力量表》进行评价,量表包括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用药管理、血压测量、日常生活管理、情绪管理等6个维度,共30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1~4分,总评分30~12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疾病管理能力水平越高。(5)生活质量:采用36条目简明健康质量(the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量表[8]进行评价,包括躯体症状、生理职能、疼痛感、精力充沛、社交技能、情感职能、精神状态、总体健康等8个维度,每个维度赋值0~100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率、疾病知识知晓率、门诊就诊率的比较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疾病知识知晓率、门诊就诊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率、疾病知识知晓率、门诊就诊率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管理能力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用药管理、血压测量、日常生活管理、情绪管理及疾病管理能力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上述疾病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管理能力评分的比较(x±s,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躯体症状、生理职能、疼痛感、精力充沛、社交技能、情感职能、精神状态、总体健康等8个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上述各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x±s,分)
以往研究表明,居家期间对患者加强健康指导可提高患者对慢性疾病的认识和用药依从性[9-10]。以手机APP及网络为载体的健康教育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管理中,并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11]。本研究采用自主开发的手机APP对广西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居家健康指导,通过APP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疾病知识,图文并茂,有利于患者更好地理解遵医行为的重要性[12]。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疾病知识知晓率、门诊就诊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这提示移动医疗慢性病管理系统能有效地提高广西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疾病管理依从性,有利于患者控制血压。
传统的慢性病管理模式是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知识宣教,患者被动接受疾病知识,主观能动性差,导致患者疾病管理能力不足,影响患者居家期间的血压控制效果[13]。本研究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移动医疗的慢性病管理系统实施管理,结果显示,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用药管理、血压测量、日常生活管理、情绪管理及疾病管理能力总评分,以及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这提示与常规健康指导相比,基于移动医疗的慢性病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广西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为:(1)移动医疗慢性病管理系统通过互动及专家在线功能,加强了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医护人员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不仅增强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而且能让患者更好地了解高血压治疗中的关键内容[14];(2)医师及家属可借助平台实时掌握患者居家的用药情况及血压控制情况,并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指导[15];(3)基于移动医疗平台,定期向患者推送一些健康信息,包括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用药管理等,可促进患者能更好地了解疾病管理知识[16]。因此,移动医疗慢性病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的血压控制,进而提高患者的疾病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17-19]。
综上所述,基于移动医疗的慢性病管理系统可提高广西农村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管理能力,有利于患者的血压管理,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慢性病管理系统可在社区或农村地区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