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21-06-21 09:28吴俊
教育界·中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意识现状分析

吴俊

【摘要】综合型、创新型人才是前教育领域中需要重点培养的人才类型,教育机构应该将这方面的培养贯彻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科目当中,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在初中教学活动中数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师必须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局限,推行新的教学手段,积极创新数学教学的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篇文章首先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随后探讨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原因,最后则是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以供相关教师参考,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意识;现状分析;原因探讨;教学策略

数学和生活实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高于实际生活,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可以更好地指导自身的生活,可以让自己的思维逻辑更加紧密,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解析生活现象,分析世界空间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当今社会,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核心素养的渗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判断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将这种创新精神延伸到后期的学习和生活中。简而言之,教师必须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落实好创新教育工作,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安排科学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成长和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一、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现状

在当前初中教学活动中,虽然大部分教师都贯彻落实了素质教育理念,但是这种素质教育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到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导致很多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仍然比较低。首先,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数学课堂氛围比较紧张和压抑,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在课堂上完全是教师自顾自地进行知识讲解,而学生只是在下面埋头看书或者是做题。其次,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数学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没有纠正学生不良的数学习惯,或者本身所传授给学生的就是一种不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例如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公式,这样会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越来越僵硬。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结合生活实际,没有结合具体的数学情景,而数学知识本身就较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比较涣散[1]。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原因

首先,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基于时代发展需求的。目前我国已经步入了新的发展时代,在当前时代中强调的是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而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具备创新精神,要敢于突破一些传统工作方法的限制。而创新精神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因此,在初中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该落实好创新培养工作,让初中生树立创新理念,并将其转变为一种思维习惯,对其产生终身的影响。其次,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在当前教学活动中知识理论教学只是最基础的,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才是最终的教学目标。当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之后,才能够在数学领域越走越远,才能灵活地处理各种数学问题,并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有效地联系起来,最终指导自己生活得更好,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另外,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社会中,人才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是否能够快速地适应各种平台[2]。

三、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具体途径

(一)树立以创新为主的新型教学理念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想切实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树立以创新为主的新型教学理念,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数学教学的针对性。教学理念作为一种意识活动,对于教学实践工作有着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将创新理念融入日常的数学教学目标以及数学教学内容当中,围绕创新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并积极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源,让创新培养落实到教学的方方面面,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当中。例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形定理”这一课时,就可以通过PPT给学生展示在生活当中常见的一些三角形图形,比如三角形建筑物、三角形包装,引入本节课学习内容,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如:“这些三角形物品都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要选择三角形而不选择其他的图形?”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随后再让学生自己用纸以及剪刀等工具制作一个三角形,让学生从实践活动当中去找到三角形的特点。相对于教室直接教学,这一种教学形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记忆[3]。

(二)切实做好数学教学手段的创新工作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对自身的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的创新,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同时向学生传递一种创新的理念,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当中创新意识得到培养。教学手段的创新工作主要是指教师必须摆脱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积极引进现代化教学设备。例如,教师在教学“几何图形初步”这一单元的时候,其中会涉及许多的图形,那么在教學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设备,利用PPT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但是在制作PPT的时候教师不能够完全照搬教材,在保证基础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生活当中常见的几何图片。在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对这些几何图片进行分析和对比,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分析能力找到这些图片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随后再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想象生活当中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让学生根据几何图形的理论定义,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出一些新的图形,让学生摆脱传统思维的局限。这一种教学手段,既保留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又体现出现代化教学的趣味性,在课堂上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破学生已经固化的思维。

(三)建立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当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在这一时期的创造力会更强,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通过各种手段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数学课堂并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学习和自我能力展示的地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留下自我思考和自我学习的时间,要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在讲台上一味地讲解知识。教师在讲课过程当中,讲解练习题时可以随机抽取学生,让学生站起来进行讲解,并鼓励其他学生研究不同于该学生的解题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讨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例如,教师在教学“正多边形和圆”这一课时,其中很多几何数学练习题都需要通过画辅助线的途径来解决,而辅助线的做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辅助线有不同的思考方向。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多启发学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思维。

(四)不断丰富数学学习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数学教材,要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数学学习内容。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普及数学方面的文化故事,通过数学文化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公式理论的来龙去脉,了解数学的形成历史,并从这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教师在教学“勾股定理”这一课时,就可以向学生普及这方面的历史知识,告诉学生勾股定理最早在《九章算术》当中就已经被提出了,而在古代主要运用于方田的计算和测量。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记忆,让抽象的知识有一个具体的载体,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加轻松,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寻找生活当中能够运用勾股定律来解释的一些现象,当学生拥有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之后,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创新。其次,教师应该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充分联系起来。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创新也同样来源于生活。因此,在创新培养活动当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回归于生活,从生活当中去认识一些数学理论知识,把握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综上所述,创新精神是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必须要具备的素养,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对此高度重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充分落实好创新培养工作,将其作为数学教学目标,不断地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创新数学教学的手段,科学地开展各种数学教学活动,为学生构建创新课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李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探究[J].科教导刊:電子版(中旬),2019,10(11):185.

[2]马维贞.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J].学周刊,2020,9(05):17-18.

[3]孙艳.刍议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读与写(教师),2019,22(04):181.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意识现状分析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