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类技术质控中心内涵待实

2021-06-21 05:39黄柳
中国医院院长 2021年8期
关键词:医疗机构卫生肿瘤

文/本刊记者 黄柳

有专家表示,限制类技术开展如能实现病历首页等数据实时上传,将极大提升质控力度与成效。

“质控中心的首要职责是确保临床技术应用的安全‘底线’,而限制类技术的质控则需要更加敏感,以守住‘底线中的底线’,决不触碰红线!”在接受《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采访时,福建省肿瘤医院院长、福建省肿瘤放射治疗质控中心主任陈传本对于限制类技术质控如是总结表述。

福建省肿瘤放射治疗质控中心于2002年成立,与省级肿瘤化疗质控中心、肿瘤免疫治疗以及国家级限制类技术——肿瘤消融治疗技术质控中心等均挂靠在福建省肿瘤医院,由陈传本与院内多位权威专家分别担任中心主任,组织全省范围内的技术质控工作开展。

质控中心建设被重点强调

2021年春节前夕,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上,质控中心的建设被明确强调。会议表示,在建设好各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的基础上,要加强省级、地市级质控中心建设。持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以单病种质控为抓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质量管理。

陈传本向记者表示,单病种质控是非常切实的抓手。他继而介绍起在肿瘤领域已经成立的国家乳腺癌治疗质控中心,中心通过各省级中心实时上报或转送的病历数据,实现了信息化的监管,及时发现问题,进而督导落实。

国家级质控中心类似工作模式的优势无需赘言,但陈传本补充,“这一方面对医院信息化的要求较高;另一方面,一份上报表格的填写往往需要耗费医生个把小时的时间。”这无疑也是质控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本刊组织的一次直播会议中,来自山东的一位医院管理者曾指出,从地市级到省一级,各个专业都有质控中心,有时挂靠在一家大型医疗机构的质控中心有十多家甚至几十家,但质控中心实际运行却较为松散,在制定标准、组织培训、调研督查等方面的工作没能做到常规化、定期化。

采访中,陈传本对这一现状给予了回应。他表示,省级中心需要将地市中心的力量充分调动、协同起来,“我们医院各专业的质控中心在各地市都设置了分中心,聚拢了老中青一大批专家与优秀青年医生。大家以公开的标准在不同范围开展工作,包括培训、督导、学术讨论,目标是导向同质化的医疗,运行状态平稳有序。”

限制类医疗技术分为国家限制类医疗技术和省级限制类技术,分别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发布。

限制类技术质控的难疑之处

如上述来自山东的医院管理者而言,依托一家大型综合医院建立了十多个甚至数十个省级质控中心的情况确实存在。在限制类医疗技术方面更是如此,依托省内实力最强、科室建制最全的医院而建十分普遍。但类似医院业务体量往往很大,专家团队精力有限,质控中心如何有效运行,值得思考。

根据业内人士的总结,限制类技术的“题中之意”包括: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人员水平有较高的专业要求,需要设置限定条件才能开展;需要消耗稀缺资源的医疗技术;涉及重大伦理风险的医疗技术;现实中存在不合理的临床应用,需要重点管理。限制类医疗技术又分为国家限制类医疗技术和省级限制类技术,分别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发布。

目前,全国范围均执行的是原国家卫生计生委2015年制定发布的《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2015版)》,而国家卫生健康委2018年发布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则明确医疗机构对本机构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和管理承担主体责任。

医疗机构主体责任、行政领域备案管理,临床限制类技术的开展就有据可循,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记者向东部某县级非龙头医院的骨科医生询问相关情况时,他表示,基层医院包括上级医院不排除在未备案的情况下尝试开展的情况,“有几例成功了再去备案,先备案的话束缚多、压力也大。”面对上级检查或医院评审、复审,他表示,“临时补材料的情况也不少见。”

江苏某省级医院医务部负责人就曾撰文介绍,在限制类技术的应用方面存在着几大普遍性的问题:医务人员未获得资质;患者告知不全面;费用高;相关会诊手续不全面;未及时到主管部门备案;等等。

北京平合医患中心主任张文生就向记者介绍,在高风险手术后的医患纠纷官司中,因为医务人员资质未达门槛而导致医院败诉的案例并不少见。

记者浏览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官网,在“河南医政”专栏中,看到了限制类医疗技术备案的2741条记录信息,检索框中包括了市、县级行政区划以及医疗机构名称、限制类医疗技术名称等条目,可以供公众快速确认相关信息;值得推荐的是,每条备案信息都公示了医疗机构负责人(多为医务科工作人员)的联系电话。

当前各级限制类技术质控中心职责明晰,但内涵需要进一步充实。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官网上,限制类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目录于2019年10月更新,其中列明了全市41家医疗机构分别可以开展的限制类技术。其中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以及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能够开展的限制类技术种类最多,均为14种;有三家医疗机构仅能开展一项限制类技术,为市级限制类的口腔种植诊疗技术以及系统性产前超声检查。

陈传本则提醒,限制类质控中心的工作导向,一定是有别于新技术、前沿技术的推广,需要的是守住底线,避免踩红线。他介绍,依托在福建省肿瘤医院的放射粒子治疗、免疫治疗等限制类技术的质控中心就十分注重日常诊疗经验的总结,比如易发哪些并发症、并发症如何处理等,做到及时总结,继而完善技术指导细则与质控规范。

基于大数据的总结做到有的放矢

在肿瘤诊断领域,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度提出的10项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就包括了“提升肿瘤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评估率”。

陈传本表示,该目标的提升极具针对性,确实如国家卫生健康委文件所述,是“基于对我国医疗质量安全情况客观量化分析,充分考虑科学性、时效性、可操作性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医疗质量安全领域突出或者共性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提出的”。

“我们医院开展的肿瘤治疗技术最为全面,因此,作为质控中心牵头单位带着诊疗规范到各地去抽检,很容易发现许多共性的问题,包括肿瘤治疗前的分期评估,靶向治疗前是否进行了基因检测,胃癌行胃部切除术前的淋巴结清扫是否达到了一定数量等。”陈传本同时向记者表示,如果能做到各个单病种的大数据质控,效果一定好于抽检。

2021年10月16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的“国家级质控中心运行”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重症医学专业质控中心主任邱海波就介绍,中心初步建立了与省、市质控中心联动的质控体系,各级质控中心在重症医学质控网络建设、诊疗规范、指南推广、质控指标的修订、评估和诊疗行为规范、医疗质量提高以及保证医疗安全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当前也正在推进脓毒症、呼吸衰竭等单病种的质控试点工作。

猜你喜欢
医疗机构卫生肿瘤
湖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评审与分析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在医改大背景下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人员如何适应发展需求
致命肿瘤忽然消失
智取红领巾
滚蛋吧!肿瘤君
“饿死”肿瘤的纳米机器人
浙江1200多家医疗机构入驻省药品采购新平台
卫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