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野生梭伦剥管孔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2021-06-21 02:00张云龙王慧真刘保卫郑素月
中国食用菌 2021年4期
关键词:菌丝体氮源碳源

张云龙,王慧真,王 震,刘保卫,郑素月**

(1.河北工程大学园林与生态工程学院,河北 邯郸 056021;2.河北工程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河北 邯郸 056021;3.黄淮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梭伦剥管孔菌(Piptoporus soloniensis) 为世界性分布,属于非褶菌目(Polyporales) 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剥管孔菌属 (Piptoporus)。剥管孔菌属由Karsten在1881年建立,包括3个种,分别为桦剥管孔菌 [Piptoporus betulinus(Bull.)P.Karst]、栎剥管孔菌 [Piptoporus quercinus(Schrad.)Pilát] 和梭伦剥管孔菌 [P.soloniensis(Dubois)Pilát][1-3],其模式种为桦剥管孔菌(P.betulinus)[4]。梭伦剥管孔菌与硫磺菌(Laetiporus sulphureus) 子实体在某些特征上有些相似,故从形态上经常被误认为硫磺菌,1983年Lombard将梭伦剥管孔菌与硫磺菌从菌丝和孢子特征方面进行了区分[5]。研究发现,梭伦剥管孔菌在液体培养中产生热带水果的香味,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分别鉴定出其主要和次要化合物为γ-癸内酯和γ-辛醇内酯,而γ-癸内酯可以作为食品香料、日用化妆品香精以及饲料香味剂等[6]。梭伦剥管孔菌中分离制备的肽酶(PsoP1)可作为凝乳酶的替代品,在医学上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7]。

在野生食用菌的资源开发、保护、利用方面,野生食用菌的分离鉴定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结合形态学和分子ITS鉴定,对野生食用菌进行分类、开发等基础工作,为完善大型真菌的种属分类提供依据。关于梭伦剥管孔菌的研究,目前未发现国内相关报道。通过对采集野生梭伦剥管孔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培养测定该菌株菌丝体的生长发育条件,以期为该菌株的驯化、食(药)用价值研究、商用价值开发等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野生子实体采集于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马市坪乡南坪村 (东经 115°55′,北纬 33°12′,海拔 933 m)。采集时间为2018年7月29日,子实体长于山中漆树上,由河北工程大学食用菌实验室进行菌种分离、鉴定和保藏,菌株编号为NZ25。

1.2 方法

1.2.1 形态学鉴定

对子实体的形态、大小、颜色、气味、菌柄的长短、菌环的有无等进行观察鉴定;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纯培养菌丝体,菌丝体形态采用插片观察法[8]。

1.2.2 ITS鉴定

DNA试剂盒(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提取菌丝体DNA,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5’-TCCGTAGGTGAACCTGCGG-3’) 和 ITS4 (5’-TCCTCCGCTTATTGATTGATATGC-3’) 进行扩增。PCR产物送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克隆测序。将得到的菌株ITS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BLAST比对,利用Clustal_X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校正和比对分析,选取相近属不同种的ITS序列,采用MEGA 6.0软件,以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进化树。

1.2.3 最适温度

打孔器取菌龄一致菌饼,接种于PDA综合培养基平板中央,接种后平板分别置于10℃、15℃、20℃、25℃、30℃、35℃恒温箱中培养,用十字划线法测量菌落直径,每个处理3次重复。

1.2.4 最适pH

分别设置pH梯度为5、6、7、8、9,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

1.2.5 最适碳源

以PDA培养基为基础,分别用不同的碳源代替葡萄糖,供试碳源有麦芽糖、蔗糖、乳糖、甘露醇、可溶性淀粉,以不添加葡萄糖的基础培养基做空白对照,每个处理3次重复。

1.2.6 最适氮源

供试氮源有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硝酸钾、硝酸铵、酒石酸铵,添加量均为2 g·L-1,以不添加氮源的基础培养基做空白对照,每个处理3次重复。

1.2.7 最适无机盐

供试无机盐有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硫酸亚铁、氯化钙、氯化钠、硫酸镁,添加量均为2 g·L-1,以不添加无机盐的基础培养基做空白对照,每个处理3次重复。

1.2.8 最适生长因子

供试生长因子有VB1、VC、VE,添加量均为2片/L,空白对照中不添加生长因子,每个处理3次重复。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学鉴定结果与分析

菌株NZ25的子实体和菌丝体形态(显微镜倍数为10×40倍),见图1。

图1 NZ25菌株形态特征Fig.1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ain NZ25

如图1所示,菌株NZ25的子实体菌盖不规则、半圆形,表面白色至浅橙色或浅褐色;子实体层不规则,无环带,菌肉白色至黄色;菌落圆整,菌丝淡黄色,气生菌丝不发达,有浓郁的皂香味;显微观察可见生殖菌丝具有明显的锁状联合。

2.2 ITS鉴定和分析

经ITS-PCR扩增测序,获得NZ25菌株的ITS序列,电泳图见图2。

如图2所示,扩增片段大小为650 bp。将所得序列在NCBI的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同时选取了拟层孔菌属(Fomitopsis)、硫磺菌属(Laetiporus) 等其他10株不同种真菌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见图3。

图2 供试菌株ITS扩增电泳图Fig.2 Electrophoresis map of ITS sequence of test strain

图3 基于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Fig.3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ITS sequence

如图3所示,该菌株与梭伦剥管孔菌(MF445223.1) 相似性最高,为100%。因此确定该菌株为梭伦剥管孔菌。

2.3 最适温度

不同培养温度下NZ25菌株的菌丝长势和生长速度见图4、表1。

图4 不同温度对梭伦剥管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Fig.4 Effect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 on mycelial growth of Piptoporus soloniensis

表1 不同温度对菌株NZ25菌丝生长的影响Tab.1 Effect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 on mycelial growth of strain NZ25

由图4、表1可知,该菌株在15℃~35℃的温度范围内均可以生长。菌丝平铺型生长,边缘整齐,菌落圆整,分泌淡黄色色素,初期白色,颜色逐渐从中间向边缘扩散,有特殊的皂香味;30℃菌丝生长速度最快,10℃条件下菌丝不生长。

2.4 最适pH

不同pH对菌株NZ25菌丝生长的影响见表2。

表2 不同pH对NZ25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Tab.2 Effects of different pH on mycelial growth of strain NZ25

由表2可知,在不同pH条件下,菌丝均是平铺型生长,有皂香味,颜色浅黄色。在pH为8时,生长速度最快,颜色浅,但长势弱;pH为5、6时,生长速度较慢,颜色深,长势一般;pH为7时,生长速度中等,颜色较深,长势强。结合菌丝生长速度和长势,该菌株最适pH为7。

2.5 最适碳源

不同碳源对菌丝生长影响见表3和图5。

表3 不同碳源对菌株NZ25菌丝生长的影响Tab.3 Effects of different carbon sources on mycelial growth of strain NZ25

由表3、图5可知,菌丝均是平铺型生长,均有香味,颜色由接种块至边缘扩散,气生菌丝不明显,从菌丝生长速度来看,以甘露醇、葡糖糖为碳源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并且颜色均匀呈黄色、边缘整齐;其次是麦芽糖,表现出菌落颜色浅、边缘整齐。

图5 不同碳源对菌株NZ25菌丝生长的影响Fig.5 Effects of different carbon sources on mycelial growth of strain NZ25

2.6 最适氮源

不同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见表4。

表4 不同氮源对菌株NZ25菌丝生长的影响Tab.4 Effects of different nitrogen source on mycelial growth of strain NZ25

由表4可知,不同氮源对菌丝生长速度影响差异不明显,菌丝平铺型生长,有香味,颜色是由接种块至边缘扩散,综合比较,优选牛肉膏做氮源。

2.7 最适无机盐

试验菌株在不同无机盐下的生长情况见表5。

由表5可知,菌丝均是平铺型生长,均有香味,颜色浅黄色,菌落边缘均较为整齐。从生长速度看,在硫酸镁和氯化钠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处理(P<0.05)。综合生长速度和长势,该菌株最适宜的无机盐为硫酸镁。

表5 不同无机盐对菌株NZ25菌丝生长的影响Tab.5 Effects of different inorganic salt on mycelial growth of strain NZ25

2.8 最适生长因子

不同生长因子对菌丝生长影响见表6。

由表6可知,在4种培养基中,菌丝均以平铺型生长,有香味,颜色浅黄色。在以VB1为添加条件时,菌落边缘整齐,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和颜色优于VC组和VE组。

表6 不同生长因子对菌株NZ25菌丝生长的影响Tab.6 Effects of different growth factor on mycelial growth of strain NZ25

3 结论

利用形态学特征进行食用菌的初步鉴定和分类是传统且初级的方法,但由于外界环境的不稳定性,多种原因都可能会造成食用菌菌株的变异,从而造成食用菌较高的形态多样性。因此传统的分类方法无论是在子实体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理化指标的描述,均会对菌物的鉴定存在误差和分歧,即若只是从简单的形态特征来对大型真菌鉴定具有局限性,尤其是在辨别形态上极为相近的种时,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区分。而与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相结合,即在DNA基础上的ITS测序,就可以更好解决鉴定和分类的难题。利用ITS序列分析技术,通过PCR扩增,序列测定可以实现样品的分子鉴定,适用于不同分类水平的物种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

梭伦剥管孔菌由于与硫磺菌形态相似,在当地多年来一直被误认为是硫磺菌,幼嫩时可食用,味道鲜美。通过传统的形态学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证实了该菌株属于剥管孔菌属的梭伦剥管孔菌(P.soloniensis)。通过菌丝体生长适宜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梭伦剥管孔菌对不同因子的选择有差异,在碳源方面,甘露醇和葡萄糖是最适碳源,在生长速度和长势方面均优于其他碳源;梭伦剥管孔菌对有机氮有相对较好的利用,硝态氮利用一般,对铵态氮利用较差,一般来说在菌丝营养生长阶段有机氮更有利于菌丝体生长;温度试验表明梭伦剥管孔菌菌丝在15℃~35℃均能生长,在30℃左右时生长最好;在pH试验中,pH为7时生长较好。在对梭伦剥管孔菌的菌丝体培养中,发现该菌丝体具有浓郁的皂香味,但关于梭伦剥管孔菌的研究报道在国内没有发现,这种香味的来源及该菌株的开发利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菌丝体氮源碳源
反硝化脱氮过程中外加碳源的选择与投加
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硫酸盐还原菌复合碳源的筛选
不同碳源对铜溜槽用铝碳质涂抹料性能的影响
去除脐橙白皮层的产酶培养基优化
樟芝适宜的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研究
正交试验设计法筛选印度块菌液体培养基
杂交选育品种‘吉香一号’在吉林地区栽培品比试验
培养料含水量对巴尔喀什黑伞菌丝生长的影响
拉曼光谱分析有机氮源促进乙醇发酵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