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盼
摘要:理想信念教育在当代中国尤为重要,面对“0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逐步缺失的境况,高校教师必须担负起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的重任。针对当前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理论认知水平,加强自身理想信念教育,立足生活实际,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创新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新时期 思政教师 理想信念 常态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的首要着力点,他说:“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自此明确“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时代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立足目标着眼本校实际,帮助大学生把握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做爱祖国、有理想、有道德、有情怀、懂法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思想流派集聚,冲击着大学生的“三观”,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政课教师,我们必须积极应对这些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当前理想信念教育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理想信念的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不匹配,方式不灵活以及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上的优越性与时代性没有得到体现。因此,有必要结合现实生活,提炼理论来研究当前的理想信念教育,以找到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其“接地气”,常态化和长效化。
1.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现状
1.1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
通常,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理想信念引导,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综合素质培养。有效果的理想信念教育应强调其应用价值,即和生活、学习状态的改变息息相关。然而,当前理想信念教育还没有做到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入手。调查结果表明,个人身心的发展、就业前景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大部分大学生希望通过理想信念教育获得学习、生活、工作方面的指导。但在实际教育教學工作中,教育者总是过多地关注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忽略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或者所选取的案例陈旧,且不能结合受教育者的生活经验,教育目标不清晰,实际效果不理想,无法指导受教育者解决特定的实际生活问题,结果导致大多数受教育者认为关于理想信念的教育内容空洞而乏味,不想听这些“大道理”。
1.2教育教学方式单调陈旧
众所周知,购物时为了增加消费者的安全感会有试穿试吃,哪怕时网络购物,也有模特展示或者VR模式来增强消费者的认知度和安全感,同样的育人也需要环境。当下的环境育人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例如,受教育者仍处于相对简单,脱离社会和与外界隔离较深的封闭环境中,无论哪种专业都采取相同的教育教学方式,显然与培养“专业的”“企业喜欢的人才”的目标相背离。理想信念教育的软硬件环境都应该和企业、行业紧密相联,体现出专业性和实用性的特征。
1.3思想政治课不注重实践环节
理想信念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把握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重要课程,帮助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转化化为行动指南。然而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大部分高校教师对培养学生对理论指导实践运用方面的工作重视不起来,相关的实践课程如社会调查忽视过程的指导,更不要说带领或指导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了,因此学生就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更不能较好地解决现实学习、生活中的困惑。
2.基于生活化理论的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实践路径
2.1抓好新生的第一个月——入学教育
新生的入学教育是大学生的第一课,抓好新生入学教育能够使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学习,能够引导新生顺利完成角色转变,科学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早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现阶段的入学教育主要包含:爱国主义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安全教育、学籍管理教育、专业认知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情校史教育和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多个内容,涉及到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多个方面。
我们都知道理想信念教育贯穿整个大学阶段,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往往差强人意,笔者研究发现,要想取得好的理想信念教育成果,必须开好头,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新生入学教育的每个具体单元都要体现理想信念教育, 当下多是“00”后大学生,由于受到时代发展多元化的社会背景影响,加上17、18岁的学生刚刚从题海中抽离,思想不成熟,社会经验也非常少,很容易被不良思想所侵蚀。因此需要结合入学教育的各个项目,有计划、分阶段地围绕“四史”,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好习近平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今年伟大的中国精神之“抗疫精神”,围绕其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广大新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为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2.2掘隐形文化,造良好校园氛围
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是以讲授为主的。不可否认,大学教育中理论教育占据重要地位,但在高职院校,更应注重实践中宣传思想。单一的讲授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甚至抵触的心理,如果再不能合理的规划教学内容,把握讲授的节奏,以及关注学生的情绪,势必会导致理论教育的效果差评。因此,为了改善教育质量,必须充分挖掘教育过程中的隐形文化,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即将传统的入学教育融入至校园文化之中,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以及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其他方式加强宣传、渲染,营造“热火朝天参加活动”的良好氛围不断感染新生,例如,开展身边榜样寻访活动,开展唱红歌比赛,开展志愿服务展示享会 、宿舍美化大赛、吟诵经典比赛等,通过活动加强印象,提升意识,升华认识,从而内化为行动指南。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不仅是一个传输和接收的过程,而且是一个积极建构的过程,应该使受教育者,有机会练习和积累经验。以上所述的隐形文化以实践活动的方式载之,必定会有喜人的收获。
2.3打造高素质理想信念教育者队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尤其是思政教师是新生思想进步和素养提升的主导力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有学识,有爱心,有责任心之外,更应具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首先要做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理想信念坚定的人,因为学生喜欢一个老师,首先认同这位老师的为人,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起到榜样作用。在实际生活过程中,很多各个方面优秀突出的学生干部也已经逐渐担负起“传道”使命。这股“朋辈”力量也是理想信念教育队伍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某些时候甚至有些新生更加信任学长学姐的想法和建议。因此,平时要注重培养、储备学生干部,挖掘合格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2.4借助网络平台拓宽教育范围
当下的大学生都是“土著网民”,他们了解信息、解决困惑往往更喜欢求助于虚拟网络胜过身边师长,因此当下的理想信念教育应积极使用网络传媒,如在微信、微博、抖音等自媒体平台上通过打造“名嘴”“大V”等方式宣传正能量、新思想,从而扩大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广度和辐射宽度,创造更广更大的影响力。例如,班主任、辅导员或思政专任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与学生实时分享互动热点话题,补充和延伸课堂讨论内容,加深学生认识;通過朋友圈每天发布一些积极、正确的又很生活化的事件或自身好的习惯、行为,于无声处抓住学生的眼球,影响学生的行为。对于一些好的习惯养成,老师们自己带头去坚持了,学生一定会受到触动,从而自觉加入进来。
2.5多维度评价学生理想信念水平
学生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可能不能在大学期间去准确判断,但也不是无法判定。过去,理想信念教育偏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仅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忽略了“教育不仅是成绩好,更要人品好,能在关键时候为社会出力,为国家效力”这一关键需求。因此理想信念教育评价应是以能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关键标准,且可以采用相对公正的量化分析评价方法的。如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采用的“成长学分银行”系统,它用以记载学生在校期间所参与的各类活动、比赛、志愿服务以及违纪情况,每个项目都有分值,正向的加分,负向的即违反大学生行为标准和公民道德标准的,扣分,每学年进行排名,与奖学金、优秀个人评定挂钩,从而起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另外,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还专门设置了“成长学分标兵”这一荣誉,用以特别表彰学习成绩虽然普通但道德品质等特别优秀的学生,也即有着坚定理想信念的学生。
综上所述,当前理想信念教育存在教育内容与生活实际链接太少、教育教学方式单一、不注重实践环节等问题,要提升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成果并使之常态化,不仅需要高职教师不断学习增强自身的理想信念和提升自己的理论教育水平,还要转变教育观念,即所教授的理论需能被学生所接受且能内化为行动指南,把思想落实到行动中,并养成好的行为习惯。第三,要联合青年学生干部、辅导员等,打造理想信念教育队伍、丰富理想信念教育渠道,使学生自觉且轻松地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美好生活,只有这样,理想信念教育才能真正接地气,才能服务各方。
参考文献:
[1].顾丹丹.生活化理论指导下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的实践路径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年14期.:43-44+47页.
[2].张博.“0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浅析[J].高教学刊,2019年18期:171-173.
[3].吴继君.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对微信平台的有效运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第37卷第4期:215-216.
[4].张晓彬.浅谈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12月第38卷第6期: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