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功名
摘要: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讲话精神,实现思政课“用学术精神辩护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和政治理性”的光荣使命,在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中,通过思政访谈室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积极引导学生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去感受历史和现实,在理性思考中自觉认识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培养和增强责任担当意识,自觉倡导和参与公益活动,逐渐成长政治上理性、人格上健康的职业人。
关键词:思政访谈室 实践教学 健康职业人
“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对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明确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搭建、载体建设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效果。思政访谈室作为实践教学创新形式,教师通过访谈,引导学生从中国现代化进程角度去感受历史和现实,在理性思考中自觉认识和接受中國共产党领导,自觉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培养和增强责任担当意识,自觉倡导和参与公益活动,逐渐成长和发展为理性政治人和社会责任人,塑造健康职业人。
一、思政访谈室的培养方针:以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为方向
思政访谈室以培养理性政治人和社会责任人为目标,充分发挥“知识性与导向性、学术性与政治性、思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德育功能。访谈室紧紧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国计民生重大问题、学校发展和个人前途以及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关的一切问题,与学生促膝谈心、答疑解惑,使学生在小人物大环境、小问题大道理、小事情大文章的情境设计中领悟更深刻的道理。在帮助学生解决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形成完善的心理防御机制。充分实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和政治理性”地最佳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
(一)始终坚持把培养理性政治人和社会责任人作为思政课实施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基本目标
思政课教师通过教学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思政课教师不是普通的、价值中立的知识传授者,在当下价值多元的时代,所有教学话语必须完全符合并从属于主流政治话语,并且在主流意识形态下不断加强大学生政治观念的培养和政治人格的塑造,使青年学生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贡献者。
(二)始终坚持把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思政课实施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坚实基础
在当前现代化渐次深入、环境日益复杂的大背景下,思政课教师深刻认识到思政课教学中话语方式必须变更,教师要研究新时期大学生“健康人格”养成的新特点,按照青年学生人格发展规律,在整合各种新话语基础上,通过改进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更好地坚持主流政治话语而不是偏离这一话语,更清醒地站在学术前沿、引领时代思潮,更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解释中国历史与现实,解释世界与人生,学生经过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中的锻炼使自身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和政治能力得到不断改进,使自身的政治人格得到不断完善,为成长为合格的“社会职业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始终坚持把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为思政课实施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主要内容
思政课教师从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入手,帮助学生学会摆正个人和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再辅以心理调节、人格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使健康人格教育真正收到成效。每个大学生发展成合格职业人、理性政治人、社会责任人,必须具备以下四种精神,即实事求是、求真的科学精神;以人类利益为一切言行根本出发点的求善、求美的人文精神;脚踏实地、勇于进取、自强自立的实践精神;善于辩证思考和理性分析的批判精神。只有具备这四种精神,才能形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在全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自觉地以这四种精神为支配自己思想和实践的原则,从而保证自己不犯或少犯错误。
(四)始终坚持把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为思政课实施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重要手段
思政课教学改革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以学生健康人格塑造为主题,以“教学内容模块化,保证教学系统性;教学内容前沿化,保证教学时效性;教学内容生活化,保证教学人本性”为改革切入点,根据人的行为规律,激发并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科学性和发展性,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新颖、更加强劲、更加鲜活、更加扎实,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有政治觉悟、有责任担当的理性政治人和社会责任人。
二、思政访谈室的培养方式:思政教育内化于心,社会实践外化于行
(一)以思政访谈室为媒介,深化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
思政课教师通过“网络虚拟访谈与实体访谈相结合、教师网络轮值与线下专值相结合、常规访谈与团体访谈相结合、接访与召访相结合”等形式开展访谈活动,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弄清楚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弄清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从而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地理想信念。
访谈室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方针政策、道德修养四大板块,汇集各种思想和文化,渗透访谈教师创造意识和表现欲望,最终产生学生新奇的思想火花和高尚的文化理念,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和政治理性,使得大学校园文化更富生命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板块访谈,使学生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基础上学会客观批判、学会深刻认知、学会理性选择,提高明辨是非、善恶、荣辱的能力;通过党的方针政策板块访谈,帮助和鼓励学生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理想信念与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在未来的政治生活中承担更多的政治责任,把自己塑造成与社会协调、合作的“理性政治人”和“社会责任人”。
(二)通过细化思政访谈室栏目设置,强化社会担当与责任意识
“政治把关”是思政访谈室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在四大板块基础上,按照人物访谈、事件访谈、心理访谈、焦点访谈等子版块设置访谈栏目。人物访谈可细化为国内人物、国际人物,历史人物、当代人物,正面人物、反面人物等,事件访谈可细化为国际事件、国内事件,政治事件、经济事件、教育事件等。思政访谈室紧紧围绕“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的办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学会上岗、上梯阶的竞争策略和愉快学习、自主成长的习惯,培养他们受社会欢迎、有社会责任担当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健康人格和生涯发展的能力。
(三)优化访谈形式,推动学生的内在认知与和谐发展
通过优化访谈形式,使访谈活动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融入开放的校园,扩大学生对访谈活动的参与面,这种紧密联系和广泛参与把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根据访谈者和访谈内容而将访谈优化为个人访谈、群体访谈,即时访谈、预约访谈,网络访谈、现场访谈等。教师在访谈过程中充分考虑青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强化受众意识,既统一了思想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題,又尊重了差异解决了个体实际问题,在实施显性教育中不失隐性教育,在追求认知目标时兼顾情感目标达成,充分调动青年学生的认知驱动力、自我提高驱动力、亲和驱动力和自我价值感内驱力,凸显人格教育广泛的亲和力、感召力和认同感,逐步把对人格的内在认知自觉转化为培养健康人格的实际行动。
(四)强化访谈效果,促进学生的职业规划与人生定位
思政课教师要切实把思政访谈室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积极倡导从“心育”入手开展大学生特色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展示个性、增长才干、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的同时,对爱心与责任、诚信与团结、自信与专注、理想与立志、创业与创新等方面都有认真思考和深切感悟,并逐渐内化为自身品质。
思政访谈室作为学校校园文化品牌,在开展过程中,处处体现出“平等、尊重、关爱、激励”的“以人为本”育人理念。在访谈过程中,注重融合优秀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不断丰富高等教育内涵,将“文化育人”的功能范畴从“文化熏陶”和“人文修养”两个方面,拓展到“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等多个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使学生逐步树立“职业人”的人生定位,促进了学生就业、创业及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19-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