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世杰
摘 要:小学生的课程丰富多彩,这么多课程的聚合,目的就是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主科的学习很重要,但是一些副科的学习也必不可少。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有一定的专业性。通过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研究,老师可以很好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德育的有效路径,试图找寻有效教学策略,希望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家校联系
新课标强调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在小学生的心中留下道德与法治的概念,让学生不至于一无所知。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十分有趣,同时也十分有教育意义。所以说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在整个小学的学习过程中都很关键。传统的上课方式存在一些瑕疵,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德育的途径越来越多,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更加纷繁复杂。
一、联系生活,升华学生对道德的理解
生活也是一门必修课程,德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联系生活,总结学习到的知识。以德育人,这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不局限于某一个点。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可以放到相应的教材中进行剖析。学生也会很熟悉生活的周围环境,提到相应的案例和故事,学生的专注度也相当的高,道德与法律会在学生的心里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我们是公民”。这一个单元讲述了许许多多关于公民的基础知识,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公民。包括在讲解一些关于公民的权利时,因为学生的家长和老师会有相应的权利,学生也可能耳濡目染自己家庭里所发生的事情,当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会深有体会。因为公民的许多权利都是在平常生活中展现出来的。生活的点点滴滴也会被教材的编译者编进书里,且整本书所呈现出来的许多知识需要通俗易懂,需要站在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去理解消化这一个知识点?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老师无法避免地要举许多例题。
再如,公民的知识点,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民这一个大范围的概念,让学生真真实实地理解公民的意义。从什么是公民到公民可以行使的权利,这些都是课本内的知识,也是生活的常识。以小见大,道德是一个极其宽广的概念,书本的题目就叫道德与法治,公民的权利是法律所赋予的,但是公民要履行的义务大部分却是自主完成的。没有人会逼迫你必须要做什么事情,就像学生放假回家,家长不一定会要求你一定要帮忙做家务,做家务是学生个人可以选择的。很多事情我们没有义务去做,但是我们却认真完成了,这是为什么呢?老师抛出这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那学生就会尽可能地想出问题的答案再回答。最终老师引入道德这一个概念,就和公民的义务一样,这些都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的。义务是自愿情愿去做的,是个人主观想要完成的,不是在客观情况下被逼迫完成的。生活的维度很广泛,很多科目都会涉及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效率十分的高,反之,在学习中生活也十分有意义。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渗透了道德的作用。联系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助于学生理解道德的多样性和其存在的意义。
二、创新方法,将德育渗透到家校联系中去
家庭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很大的,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之则处处有弊。在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在学校接受到的教育,或者是学习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家庭教育同样很关键,课本内的知识偏向理论多一些,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变,还需要家长的付出。所以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将德育渗透到家校联系中去。
例如,六年级上册课本中最后一个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这一个单元中有许多基础的知识,这也是六年级的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一些常识。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某种程度上,法律会为我们的成长排忧解难。比如12周岁以下的儿童都受特殊保护,因为小学生意识发育还不够完全,判断是非的能力还不够,现实中有许多学生因为失误而犯下大错。但是国家相信,只要在好的领导下,一切都会有所改变,会给予那些犯错误的儿童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一个班级所有的学生都在一起学习,都是同一老师,都在同样的上课下课和写作业,为什么有的学生成绩遥遥领先?有的学生会乐于助人?班级的学生接受着同样的资源,却性格各异,成绩也不一样。这些都和家庭教育息息相关,有的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有的家长仅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忽视了学生的心灵成长……这些无一不体现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再如,在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一书中,第三单元是我们的国家机构,这些都是十分专业的问题,在课堂上老师都会详细讲解,每一个学生都在听老师的讲解,而有的学生却在课堂一开始就对大致的轮廓有一定的了解,这是提前预习的结果。对于副科的学习,没有硬性规定学生一定要预习,但是有的学生却做到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主动学习还是很遥远的,大部分学生还是在被动学习,所以不是老师要求的,就一定是家长要求的。这证明了这个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关注度绝对高,每个科目学到哪个章节都会进行一些了解,在时间充分的前提下,家长会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在道德与法治一书中,许多知识点都很高大上,学生或许很难理解。但是聪明机智的家长会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因为他们深知这一部分章节的重要性,故要让学生打好基础。包括平常家长在家中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这些都是十分有必要的,为了让学生变得更优秀,家长也是绞尽脑汁。道德与法治中,许多知识都贯彻爱国理念,而愛国理念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果就了解到一个国家的构造和分工,才会想更深入地去了解一下一个国家的工作机制,以及制度的分析。课堂时间有限,小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也有限,所以关于课外知识这一方面的内容,需要家长在课后进行补充。家长可以多看一些教育杂志,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德育的伟大力量。
三、专业授课,利用课本发现德育的重要性
进行这一科目的讲解时,因为许多知识点都具有专业性,可能一个知识点的错误会让一个学生误解一辈子。虽然很多课程都是按照书本流程进行讲解,毕竟是副科,老师和学生的关注度都不高。所以道德与法治的老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慢慢钻研,如何让一个学生爱上这一节课?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例如,六年级下册总共分为4个单元,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些主题,这些主题发人深省。“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爱护地球共同责任”“多样文明,多彩生活”“当世界更美好”。每个大标题下还有许多小标题,但是这些都是和道德相关的,道德的认识是主要矛盾。在当今的小学学校中,因为师资有限,所以许多老师身兼多职。有可能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都是由班主任代课的,这和本来班主任所学的专业不太对口,自然而然会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有时候可能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开学没多久就变成了语文课、英语课或者是数学课,到后期就直接取决于班主任的安排。如果学校都不重视这一门副科,那学生又如何去重视呢?书中有那么多问题,有那么多值得人去阅读的文章,甚至还有一些道德与法律的小故事……總而言之,这一门课程还是十分新颖有趣的,这门课程本来就是着眼于道德和法治方面的内容。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点,在往后的许多年里依然印象很深。所以要专业的老师来讲授这一门课程,毕竟课程的数量不会减少,学生也会因为这是新的老师而感到学习兴趣高涨。
再比如,在爱护地球的这一章节中,国家没有相关法律要求个人必须要保护环境和热爱地球,个人一些保护我们共同家园的做法,都是由他们主观完成的。在老师讲完这一节课后,也会要求学生做一些作业,比如课后的作业就是画几个静止的图标,关于一些禁止做的事情和可以做的事情。六年级下册的课本里,更多都是和人文自然相关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高度理解了。在六年级下册整本书的学习过程中,有许多精妙绝伦的地方,而且里面的许多问题都和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看起来越简单的标题,所蕴含的哲理知识越深刻,因为它发人深省。课本之中有许许多多杂乱无章的小标题,看似纷繁复杂,实则却十分统一,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课本的编排都是经过了无数的专业人士努力奋斗,一个标题的选取也是反复经过深思熟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保证只要学生好好学习,就一定会有大的收获。在一个专题讲解完过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试着去整理知识点,在整理知识点的过程中不容易遗忘。德育在这整个过程中明而不显,毕竟整本书的学习,都是要求学生应该如何去做,那首先就要思考原因,这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一种提升。所以需要专业的老师进行授课,在课本原有的基础知识上进行创新,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课堂氛围。
道德与法治教学于小学生而言,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同时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的开设十分有意义,除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的知识外,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惠君.生活德育 智慧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20(15):76-77.
[2]陈同秀.新时期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J].学周刊,2020(2):29.
[3]章乐.小学德育课程实效性的提升策略:兼论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教材的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10):24-29.
[4]万希燕.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20,25.
[5]华琳智.“社会参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以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J].华夏教师,2019(14):10-11.
[6]钟梦琪.德育教材中美育元素的探究:以人教版小学低年级德育教材《道德与法治》为例[J].林区教学,2018(1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