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抗菌药物应用策略对新生患儿治疗结局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2021-06-20 03:56高慧彬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5期
关键词:肠道菌群抗菌药

摘要:目的:探究两种抗菌药物应用策略对新生患儿治疗结局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在我院中2019年08月--2020年08月入院治疗的患儿中选择100例展开实验,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纳入50例;且100例新生儿均实施感染筛查、同时进行C-反应蛋白、血白细胞计数分离的检查,根据不同疾病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抗菌药使用例数占比优于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结局对比无任何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有效率80.00%,相比之下,实验组患儿有效率高达98.00%,数据比较后P<0.05,呈现临床不均衡性;实验组患儿的肠道菌群数据优于对照组数据,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做好新生患儿抗菌药物的风险评估、感染筛查工作,可以大大降低抗菌药滥用情况发生,改善患儿的肠道菌群指标,帮助患儿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抗菌药;新生患儿;治疗结局;肠道菌群

【中图分类号】R2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5-049-02

抗菌药物属于在临床中属于药物治疗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现代医疗科技以及卫生服务行业的发展,相应的抗菌药物种类也在提升,新品种的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医院合理用药情况带来一定的影响[1]。通常情况下抗菌药的应用主要是疾病治疗与预防感染,通过抑制或杀灭患者体内的细菌减轻患者的疼痛与炎症,但是不合理用药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药源性疾病,从而增加患者体内细菌的耐药性,不但不会提升治疗效果,还会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2]。因此,我院中2019年08月--2020年08月入院治疗的患儿中选择100例展开实验,分析两种抗菌药物应用策略对新生患儿疾病治疗的效果,详情作如下说明: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我院中2019年08月--2020年08月入院治疗的患儿中选择100例展开实验,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纳入实验组患儿50例,男、女比例22例、28例,年龄1-7.5岁,中位数(4.50±1.05)岁,疾病类型:22例新生儿肺炎,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例早产儿;2例新生儿窒息;12例败血症,3例新生儿贫血,1例皮疹;纳入对照组患儿50例,男、女比例26例、24例,年龄1.5-9岁,中位数(5.00±1.00)岁,疾病类型:20例新生儿肺炎,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7例早产儿;1例新生儿窒息;8例败血症,2例新生儿贫血,3例皮疹。将两组患儿的资料进行比较后无差异性,即P>0.05。

纳入标准:所有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完整;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时签订知情同意书。剔除标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予以排除;呼吸系统发育不良情况的新生儿予以排除;免疫系统障碍的新生儿予以排除;肝肾功能不全的新生儿予以排除;临床资料不全新生儿予以排除。

1.2 方法

100例新生儿均实施感染筛查、同时进行C-反应蛋白、血白细胞计数分离的检查,通过检查结果确定患儿是不是需要展开痰培养、血培养操作;另外需在患儿入院之后的12小时内复查上述指标,并详细记录下来,若是病情较为严重,则需根据病情隔6?24小时便展开复查,一直到入院时间达到48小时之后。

对于抗菌药的应用而言,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方式是以风险评估措施展开,包含内容如下:即早产儿和产程比较延长,且感染高危因素的患儿较多,不管是否有严重感染出现,则均需借助抗菌药物展开治疗;入院之后患儿已经有败血症疾病以及休克情况发生,此时也需要立即展开抗菌药物治疗;患儿在入院时并没有明确感染性疾病,此时不需要借助抗菌药实施治疗。

研究组患儿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感染筛查、监测操作,以此展开抗菌药治疗,详细内容如下:早产儿与产程延长等因素的高危患儿,虽然在在入院初期并未发生感染,依然需展开进行进一步筛査工作,且对患儿展开持续性监测治疗,一旦发生感染迹象则必须使用抗菌药物;若是患儿在入院的时候便已经出现了败血症情况、休克情况以及颅内感染等情况,则需马上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患儿在入院时并没有明确感染性疾病,此时不需要借助抗菌药实施治疗。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结局对比分析

实验组抗菌药使用例数占比优于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结局对比无任何意义,P>0.05。

2.2 治疗效果比分析

对照组患儿有效率80.00%,相比之下,实验组患儿有效率高达98.00%,数据比较后P<0.05,呈现临床不均衡性。

2.3 肠道菌群组间数据对比分析

实验组患儿的肠道菌群数据优于对照组数据,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对于新生儿的各种疾病而言,其发病机制虽不相同,但是追根究底便是新生儿发育不成熟,身体机能的调节能力差,相应的抵抗力、免疫力均无法达到应对疾病的目的。临床中新生儿疾病的诊断工作较为困难,且新生儿无法表述自身情况,极易出现漏诊或耽误病情,继而也导致医生在没有确诊情况下,防止感染先行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不利于后续观察,也极易出现耐药性,影响下一步治疗[3]。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种类越来越多,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几率也越来越高,这已经成为临床医学当中的一大难题;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细菌的耐药性,从而降低药物的治疗效果,还可能會产生药源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对于新生儿疾病的治疗,更应该慎重应用抗菌药物,防止不当应用加重疾病,严重威胁患病儿童的生命,也会对医院的社会形象造成不良影响[4]。

通过情况下,为了确认新生儿疾病类型,是否需要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则需借助血培养、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等检测加以确认,但是上述方法并非是百分百准确的,检测时候容易出现特异性差、敏感性低的情况,无法为医生诊断提供有利证据,特别是血培养操作,不但敏感性不高,其需要培养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很难作为感染判断的工具。当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则是PCT、CRP指标,通常感染经过8小时之后则会发生CRP增高,同时4--6小时之后其PCT也会增高,借助PCT可以对患儿是否患上败血症进行诊断,有研究显示可高达85%的准确度;但是,新生儿出生后2天内,上述两指标均会升高,特异性也无法满足需求,为此需根据疾病选择不同时间进行检查。对于抗菌药物的应用而言,其主要在预防微生物感染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具有显著优势。1936年,首次开展关于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工作,即采用磺胺类药物对患者感染情况进行诊治。现阶段,国内抗菌药物种类已达到250余种,其中各类抗菌药物均在临床中得到有效利用;在近年的研究中得知:不合理、过度使用抗菌药不但无法为患儿治疗疾病,还容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严重的则会影响正常菌种的生长,不利于患儿恢复健康[5]。

对于患儿感染疾病而言,其抗菌药物的应用也会一定的副作用,且不同类型的抗菌药,其导致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也不同,为此需分析其影响因素,即抗菌药应用之后其胃肠道菌群出现了紊乱造成的;抗菌药物对患儿的糖代谢、胆汁酸代谢产生了不良影响;患儿胃肠免疫功能不佳,药物一旦刺激后也极易造成腹泻情况发生。在当今医学技术的逐渐发展下,微生物剂在胃肠菌群的改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给胃肠道微生物失衡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6]。通过本文研究得知:对照组患儿有效率低于实验组,数据比较后P<0.05,呈现临床不均衡性;且实验组患儿的肠道菌群数据优于对照组数据,P<0.05,有统计学意义。即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后,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7]。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需要强化标本接收,处理以及发送药敏报告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第一,对检验人员自身专业能力进行提升,严格根据检验操作的要求和顺序落实在检查中,减少在检测环节之前的错误;(2)获取样本时应与临床人员进行沟通,规范采集样本操作,以提高标本的本身质量[8]。(3)对于标本培养而言,其需要在实验室中完成,此时则应重视实验室内部质控,确保检测工作不受阻,防止检测结果出现差错;(4)对于临床治疗工作而言,医院应该仔细、认真的抗菌药监测记录,并整理好以便于日后临床治疗中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通过检查报告给予治疗中患者应用正确抗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切记需要进一步纠正经验性用药现象。(5)对于医院而言,应该打破固有认知,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对基础疾病治疗药物和方法加以查阅,知晓药物准确治疗的重要性,让患者能够更加信任医生,显著增强患者就医依从性,从而更好的展开治疗[9-10]。

综上所述,新生患儿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以风险评估与监测、感染筛查的方式进行确定,能够减少抗菌药滥用情况发生,同时大大改善患儿的肠道菌群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军胜,刘丽芳,陈峰,等.两种抗菌药物应用策略对新生患儿治疗结局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21):3307-3310,3321.

[2]薛燕.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10):82-83.

[3]钱颖颖,陈卫园,许莉.早产儿生后联合应用抗菌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0,31(5):620-625.

[4]雷培瑜,雷婧,王洁.络酸梭菌二联活菌对肺炎合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肠道菌群及炎症、免疫指标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20,27(15):1858-1861.

[5]陈求凝,张雪梅,谢邦贵,等.不同抗菌药物对肺部感染新生儿肠道菌群及消化系统影响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6):2531-2534.

[6]张永军.头孢他啶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18,15(1):88-90.

[7]朱巍巍,李在玲.早期抗菌药应用对早产儿肠道菌群演替的影响[J].中华儿科杂志,2018,56(7):505-510.

[8]欧阳志翠,高翔羽,杜娟,等.家庭参与式综合管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肠道菌群的影响[J].中华儿科杂志,2019,57(4):265-271.

[9]姜莉,李宇宁,庞立宏,等.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内科,2018,13(4):675-677.

[10]尹晓波,吴秀清.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19):2556-2559.

作者简介:高慧彬(1981.03-),女,漢,湖北潜江,药师,本科,单位:辽宁省大连市大连港医院,研究方向:临床药学。

辽宁省大连市大连港医院 辽宁大连 116001

猜你喜欢
肠道菌群抗菌药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抗菌药随意停减不可取
抗菌药的常见使用误区
专家点评抗菌药五大误区
高铅血症儿童肠道菌群构成变化研究
气相色谱法快速分析人唾液中7种短链脂肪酸
大鼠肠道菌群对芍药苷体外代谢转化的研究
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用抗菌药小心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