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焱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25)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启动给我们提出了挑战,针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人才应该如何培养,才能真正契合这项工作的本质需求,将是摆在我们面前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框架的搭建是各高校首要构思的,将原有方案进行解构,填充新的元素,以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及要求进行重新建构。首先,采用“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方式,树立企业深度参与教学过程思维;组建“专任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双师队伍;课程设置上增加实践学习训实习课程的比重,实现递阶式培养,突出类型教育,满足1+X证书试点工作要求,保障证书制度有效实施;教学方法采用参与式、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学生最终会有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他们学习成果的认定;学生毕业后,可以对接助理造价师、工程招标员、工程审计员、合同管理员等岗位;最终实现工程造价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的高规格培养。具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1+X证书制度下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框架
以英国为首的QS体系和以美国为首的CE体系[1],这两大主要体系认证的执业资格受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都它们认为在高等教育中工程造价专业与执业资格认证制度是紧密相联是紧密相连联的,而在我国,而且近些年在高职院校中属于热门专业,以胡晓娟分析的四川省工程造价专业办学情况为例,文中提出了办学规模要适度,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要加大等建议[2],从侧面说明了我们职业院校应借鉴国外先进理念,与企业在国家职教改革精神指导下,共同对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具体细化和设计,围绕新课改核心目标、按1+X制度要求,重构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内容,在设置上既要重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的培养,体现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所以,核心课要考虑造价的专业特点,课程内容要有很强的实践性,结合行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对专业群内跨专业、跨领域的新技能要倾向性地培养,比如,高职造价课程就需要加入BIM建模、BIM算量、BIM项目管理等课程内容,还要考虑横向跨越,在专业群内各专业之间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培养的延伸,实现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教师这个主体是使得改革能够真正落实和有成效的核心者,它的引导与全方位的素质起着关键作用。所以,高职院校要把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放在首要位置,具体实施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学院层面上,要为制定一个教师创造定期到去企业带薪锻炼的机会;
(2)跟踪一个项目的关键施工过程;
(3)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学院级等的竞技大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
(4)积极推荐教师成为行业学术委员会委员或行业专家,以此提高教师接触实际项目机会,挖掘教师无限潜能,拓宽思维,推动教师上一个新台阶。经过历练,丰富思维方式,扩大知识面,当再重返课堂教学无疑是具有非常积极意义的。
1+X试点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必然带来评价体系的改变。在双元育人主体平台上如何建立“双重”评价体系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以岗位群职业能力为核心重置的课程体系,加大实践课程比重,相应增加评价中实践环节的考核。总体思路是考核的主体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构成,学校的考核评价占到60%,企业的占到40%。在校内分别从平时考核、知识考核和实验实训考核三个维度展开,学校负责平时考核和知识考核,校内的实验实训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核评价;校外实习环节由企业负责考核,主要从岗位素养和实习技能两方面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体系是为了契合1+X试点工作要求而建立的,出于对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多技能要求,我们应在实践教学评价上不断完善,以促进课程体系的改进。具体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1+X试点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追求是高素质、多技能、可创新,1+X这种制度是顺应这个理念而产生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在实现职教改革最终目标的道路上不断推进,以提高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上肩负着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