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卡”,创意旅行

2021-06-18 13:08张丰
支点 2021年6期
关键词:打卡慢车丰富性

张丰

有一个在上海读大二的小伙子,乘坐公交车从上海出发,花了六天五夜,车费318元,坐了1291站,到达北京。这是我最近看到的最有意思的旅行方式。

说是旅行可能有点过分,因为这位同学的主要目的似乎还是赶路,他选择了最慢的公共交通,但是还不够慢,很多城市都只是路过,没有下来走一走。但是,那1291个站名,一定给了他巨大的震撼。

就在这段时间,各地的大媒体都发起了一个“高速看中国”的活动,派出记者走各大高速公路,见证中国的巨大变化。这位大二学生则以相反的方式来完成这个举动,公交车很少行驶在高速上,最多是城市的快速路。但是他也看到了高速上不可能看到的丰富性。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样的旅行要花费更多心思。任何手机地图,都无法提供完整的从上海到北京的导航,你必须一段一段换乘,每天分段选择自己的“目的地”。事实上,确实也有部分路段,无法通过“市内公交”来实现接驳,不得不采用城际大巴来代替。这种选择路线的过程,本身就很有趣味,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未知世界,是“攻略”和旅行推荐所无法提供的。

随着各种手机应用软件的流行,中国人的出行已经大大方便了。即便是在川藏公路(318国道)上,每个县城和小镇,都有很好的手机信号。到一个地方打开手机,5分钟内就可以找到合适的住宿和餐饮推荐,上面都有打分和用户评论。

如果你是一个赶路的人,绝对会赞叹这种进步,但是假如你在旅行,在方便的同时也会怅然若失,因为你看到的,都是“别人”为你推荐的,都是“打卡地”,你收获的风景,在某种意义上是复制的,而不是你自己发现的。有时候,我都会丧失拍照的乐趣,任何一个打卡地,网上都有不少照片,多半还比我拍得好呢。

如果我们把旅行的意义理解为“看到不同”,那个人的探索和发现就是最重要的。大多数时候,我们由于缺乏足够的时间,就选择了偷懒,按照推荐來旅行,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在路上”的乐趣。如果我们要获得真正的新鲜感,就不得不投入创意——是的,在今天的时代,旅行已经关乎到创造力,是一种创意生活方式了。

那个大二男生无疑是有创意的,他发明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慢旅行方式,以后如果有人要模仿,可能要参考他的“路书”了。有朋友评价这位大二男生的旅行日记看上去还比较单薄,这和习作水平以及时间不够有关,但是他的创意却配得上所有赞美。

在上海和北京之间,有很多种交通方式可选,但只有他的选择最独特。有关方面完全可以从中获得灵感,推出一个“慢旅行”套餐。在日本,就有一个“青春18券”,新干线很快,但是昂贵,如果有时间,但是不想花那么多钱,就可以使用这样的“青春18券”,通过换乘慢车来赶路。最后,这个节省路费的套餐,竟发展成了一种独特的旅行方式,因为坐慢车能够看到更美的风景。

在当下,中国已经有了高度发达的通信和交通手段,我们可以很快,但是这种社会基础也为我们提供了“慢”的可能。世界的丰富性就体现在这里,如果换一种方式,换一个眼光,就会有全新的发现——世界一直是新的,等待着有心人重新发现。真正的旅行,应该就像那位大二男生一样,自己选择线路和交通方式,完美躲避掉别人的目光,来一次发现之旅。

猜你喜欢
打卡慢车丰富性
小慢车“寻鲜记”
今天你“打卡”了吗?
微信巧“打卡”家园零距离
高铁时代的“小慢车”
新闻采访语言信息丰富性缺失的表现分析
航空浮子式汽化器慢车系统工作原理与典型故障分析
广州地铁14号线“快、慢车”运行方案分析
开放式课堂的丰富性及趣味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