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俏
在中国经济经历40多年发展之后,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对消费的定位十分清晰:要发挥消费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观察中国消费趋势变化是瞄准中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角度。
要想真正提升消费在经济中的占比,当务之急是提高城市居民、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只有可支配收入增长了,居民才有消费能力与意愿。我们应当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才能够解决就业问题,才能够让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这也有助于解决经济的结构性问题。
农民工群体未来的消费需求亟待释放。中国现在的农民工群体是2.8亿人,但因为种种原因,其中在城市居住十年以上的只有5000万人,他们的平均月薪约在七八千元,如果夫妻两人都工作的话,其实都已经算是“中等收入群体”了。但因为没有城市户口,所以他们也不能最终在城市待下来,消费潜力释放不出来,他们或者把钱存起来,或者寄回老家买房子,又或者寄给老家的老人和小孩用于生活。未来随着城市化的演进,农民工群体最终会在城市住下来,他们的消费模式会改变未来消费动态和趋势。
如果更進一步谈中国消费底层逻辑,其实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展望2035年,随着强大国内市场的形成,随着消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发挥,居民消费率将从现在的39%提升到接近60%,这也就是说未来 15年时间会有20个百分点左右的增量。同时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参考美国和日本的发展经验,到2035年中国服务消费在总消费中的占比将从目前的44%提升至60%以上。从这个角度来讲,消费的增长空间非常广阔。
值得思考的另一问题是:未来的消费主体是谁?
应该是“90后”“00后”“10后”“20后”,到2035年“90后”人口会接近6亿人,超过当前欧盟人口总数,是当前美国人口总数的两倍。这些45岁以下消费群体,有非常强大的购买力和购买意愿,他们会塑造全球消费趋势。就这些“90后”而言,他们有一个特点,是互联网原住民,出生在中国经济起飞的阶段。“90后”有很强民族自豪感,这种情况下国潮出现有它的基础。
从宏观来看,中国经济发展到了关键时间节点,如果将人均收入超过一万美元算作中产收入群体,那么按数量来看,中国有全球最大的中产收入群体,而且中国也即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消费兴起的背后当然有很多原因,比如中国制造本身逐渐强大起来,年轻一代已经成长起来,在定义他们心目中的消费趋势方面,他们有话语权。
根据北大光华思想力课题组测算,中国目前城镇化率在60%左右,其中有户口的、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各种公共服务的其实只有45%。到2035年我国城镇化率有望达到75%。这意味着未来15年有30%的中国人会彻底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大约为4.2亿人。这4.2亿人消费什么?值得深入研究。从规模、体量上来讲,这4.2亿人的消费潜力都会很大。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伟大的社会变迁,背后释放出来的消费潜力或者消费趋势,足够支撑起若干现象级的伟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