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凤
(天津市黄河医院,天津 300110)
低分子肝素由普通肝素制备而成,分子含量较低,其药效和药动力学不同于普通肝素。该药物主要被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上,抗血栓形成和溶解血栓效果明显,但易导致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硬结和瘀斑等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1-2]。硫酸镁是一种具有高渗透性的盐溶液,外外用湿敷可减轻局部水肿,对伤口处的细菌繁殖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够加快伤口愈合速度[3]。为此,我院以收治的部分注射低分子肝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0%硫酸镁湿敷的作用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低分子肝素注射患者,按照患者入院诊治顺序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60例。对照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28~70岁,平均(49.72±1.65)岁,低分子肝素注射次数8~30次,平均(19.72±1.56)次;观察组男女均为30例,年龄27~68岁,平均(49.78±1.56)岁;低分子肝素注射次数在10~28次,平均(19.68±1.64)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无硫酸镁湿敷禁忌证;③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自愿参与,且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①实质性脏器功能异常者;②接受其他预防出血方案者;③合并凝血障碍疾病者。组间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予以对比。
1.2方法:低分子肝素注射方式:两组均用带有注射器的原装速碧林药液进行注射,无需外排注射器内自带的空气。注射范围为脐左右10 cm、上下5 cm(处外脐周1 cm)处,每次注射沿顺时针方向换象限进行,前后两次注射部位间隔不低于2 cm,避开瘢痕、皮肤破损处,注射时轻捏局部皮肤,形成褶皱,垂直刺入针头,回抽无血后,置入药物。对照组注射后在穿刺处按压无菌棉签,按压力道以皮肤下陷1 cm为宜,时长为3 min,不可轻揉。观察组注射后在注射处皮肤上外敷5 cm×7 cm的50%硫酸镁湿敷片,加盖配套贴膜。药物注射完12 h后观察出血情况,测量出血面直径。
1.3观察指标
1.3.1两组出血情况对比:皮下出血判定标准[4]:直径不超过1 cm为阴性;直径在1 cm以上,存在皮下硬结为阳性。
1.3.2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患者满意度参照自制问卷判定,分值在0~100分之间,按照患者得分由低到高分为非常满意(91~100分)、基本满意(60~90分)和不满意(0~59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3.3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对比:参照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心理状态和疼痛感的判定。焦虑、抑郁评分界限分别为50分和53分,患者最终得分与心理状态为负相关性[5]。
1.3.4两组护理前后疼痛感和舒适度判定: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和舒适感分别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和BCS舒适度量表判定[6]。疼痛评分在0~10分之间,0为无痛,10为剧烈疼痛,分数越高证实患者负面情绪越明显,疼痛感越强烈;舒适度判定依据:0分:存在持续性疼痛感;1分: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感加重,安静时无痛;2分:咳嗽或深呼吸时可出现轻微疼痛感,安静时无痛;3分:深呼吸时不存在疼痛感;4分:咳嗽和深呼吸状态下均未出现疼痛感。
2.1两组出血情况对比:观察组阴性出血概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出血情况对比结果[例(%)]
2.2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得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分)
2.3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前心理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对比分)
2.4两组护理前后疼痛感和舒适度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前疼痛感和舒适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BCS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前后疼痛感和舒适度比较结果分)
肝素是应用广泛的抗凝剂之一,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效果明显,但同样会导致出血。血小板减少和过敏等不良反应,低分子肝素吸收好、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无需实验室检测,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尽管如此,但低分子肝素注射同样会导致皮下出血,分析其原因是注射部位和方法不当、按压时间和力度不合理[7]。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药物,可对毛细血管造成损伤,增加皮下出血发生风险;通常情况下可选择垂直皮下注射或腹壁皮下注射的方式来降低皮下出血发生风险;此外,将注射部位皮肤划分为4个象限,按照规律多次注射给药。对皮下出血有着理想的防范作用[8]。与此同时,注射后按压时间和按压力度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仅通过既往经验选择按压时长和力度,若在血液未凝固前停止压迫,可使得出血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加。有学者认为[9],皮下出血后,面积直径达到1 cm后呈下降趋势,按压3 min可或是理想的止血效果。
尽管对低分子肝素注射方式和止血手法进行调整可降低注射后皮下出血概率和面积,但受患者个体因素和操作人员手法的影响,仍有皮下出血的可能。50%硫酸镁溶液外用热敷患处,有消炎祛肿的功效。湿敷时释放出的镁离子可稳定细胞膜,激活细胞膜表面各种蛋白酶和三磷酸腺苷酶,使得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进而对周围组织黏膜水肿予以缓解,在短时间内消除水肿。另外,镁离子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作用明显,能够提高局部血液循环通畅度,改善细小动脉、微血管和毛细血管痉挛[10-11]。
文中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血情况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50%硫酸镁湿敷对低分子肝素注射所致皮下出血有着较好的预防作用;观察组患者负面情绪和疼痛感得分低于对照组,舒适度得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是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出血可增加患者不安感,导致患者出生焦虑、紧张等情绪,对低分子肝素抗凝作用失去信心,在后续治疗中配合度不足;50%硫酸镁湿敷在控制皮下出血,减少出血量的同时,使得患者因出血产生的疼痛感得到缓解,也可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提高患者舒适度;两组患者满意程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可能是在注射低分子肝素后予以50%硫酸镁湿敷,使得患者出血风险下降,保障了止血效果,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总之,在低分子肝素注射部位实施50%硫酸镁湿敷方案,可对皮下出血进行防范,缓解负面情绪和疼痛感效果明显,可促进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的提升,存在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