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琪,蔡爱民,黄 霞,吴思思
(樟树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西 宜春 336000)
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由于体内胰岛素含量相对缺乏导致患者正常血糖调节机制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表现[1]。随着患者胰岛功能的持续恶化,使得临床上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进行血糖水平控制。但根据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调查中发现,患者在长期应用胰岛素干预血糖水平的同时大大增加患者机体大血管出现病变的几率[2]。因此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取适合的胰岛素注射剂量与相应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显得至关重要[3]。本研究通过对采取不同药物以及胰岛素干预的患者其颈动脉中膜厚度数值以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指数进行研究,寻求临床最佳治疗方案。
1.1一般资料:筛选并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由于糖尿病问题接受诊治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对象。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并经过患者或者其家属知情同意后按照随机法平均将试验对象均分三组。胰岛素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8~70岁,平均(35.85±7.25)岁;二甲双胍组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24~70岁,平均(33.86±6.27)岁;阿卡波糖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4~70岁,平均(33.69±7.17)岁。三组患者各项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试验所选患者均经过临床影像学检查;②患者在试验过程中可持续完成各个试验组中不同的干预方式;③入选试验患者年龄>18岁;④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均了解本次试验内容并签订责任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排除存在精神障碍或精神疾病的患者;②排除正处于妊娠期患者;③排除患者在入科接受治疗前存在合并其他疾病情况;④排除对本次试验内容存在抗拒的患者。
1.2治疗方法:试验所选60例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口服干预,针对患者血脂以及血小板凝集治疗。在治疗开始前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相关健康教育讲座,指导患者如何正确饮食、适量运动以及应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突发状况。按照随机原理将60例患者按照三种不同的药物应用进行分组,并对患者在试验开始前后的相关疾病数据以及生命体征数据进行记录。
2.1患者试验室检查数据情况:所选三组患者在试验开始前所调查的相关试验室指标数据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不同干预方式干预后,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数据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两两比较,二甲双胍组与阿卡波糖组三酰甘油水平明显低于胰岛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总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胰岛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试验室检查数据情况
2.2三组干预前后颈动脉中膜厚度以及粥样硬化斑块指数比较:所选三组患者干预前后颈动脉中膜厚度变化情况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粥样硬化斑块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两两比较,二甲双胍组与阿卡波糖组患者粥样硬化斑块数值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干预前后颈动脉中膜厚度以及粥样硬化斑块指数情况
根据以往研究显示,在早期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中中膜厚度以及斑块指数均为临床上衡量患者是否存在粥样硬化最主要的评价指标[4],且指数的增加与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等突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呈现正相关[5]。随着患者胰岛功能的不断衰退,患者在进行血糖控制过程中越来越依赖胰岛素的干预。而二甲双胍作为现代医学认定最有效管理血糖的降糖药物被糖尿病临床指南推荐为具有明确心血管收益的药物[6]。其通过改善患者机体对于高血糖水平的拮抗作用,同时减少患者注射胰岛素的负荷水平,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数值,间接帮助患者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态。阿卡波糖作为糖苷酶抑制剂可用于患者餐后血糖的控制情况,降低机体对于胰岛素的灵敏度,提高患者血管弹性减少血管损伤,从而有效保护患者[7]。
所选三组患者在试验开始前所调查的相关试验室指标数据均相似统计学数据表示,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不同干预方式干预后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数据改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组间比较后发现,二甲双胍组与阿卡波糖组患者三酰甘油水平明显低于胰岛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总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胰岛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选三组患者干预前后颈动脉中膜厚度变化情况均相似(P>0.05),二甲双胍组与阿卡波糖组患者粥样硬化斑块数值前后差值明显低于胰岛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各类不同的降糖药物与胰岛素联合应用可以帮助患者延缓硬化斑块的增长速度,同时也需要针对患者自身状况进行综合考察,选取适合患者病情药物进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