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是延续历史文脉的力量,是助推精神文明建设的力量,是拉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力量。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在文旅融合的大环境下,如何巩固文化的发展成果、促进文化繁荣、弘扬文化自信成为文化工作者着重探索的新课题。
关键词:文化品牌 文化产业发展 服务水平
一、引言
东辽县是一座民风淳朴、活力四射的关东小城,因是辽河文化与辽河文明的发源地而得名。清末民初,浩浩荡荡的移民潮成就了东辽人民多元的性格特质和民俗文化特质;又因为这里是满族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以及史上著名的盛京围场所在地,其历史的厚度与长度里延续着林林总总的民俗文化艺术形态。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东辽县先后被省政府和文化部命名为吉林省文化先进县和全国文化先进县。20世纪初期,还荣获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剪纸、二人转)之乡的美誉,这片沃土养育了多位文化名家。如今在文化自信的旗帜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成为所有文化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
二、异彩纷呈,展现文化成果
近年来,东辽县围绕建设文化强县为目标,以统筹城乡文化资源、均衡公共文化服务为核心,把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到改善民生的高度,大力推进了文化事业的兴盛繁荣。
(一)文化活动亮点纷呈
1.文化品牌——春节晚会。在每年春节前夕,东辽县都会精心筹备一场盛大的迎新春文化惠民文艺演出,自2010年起,已经持续了10余年。以前由专业院团演出,近年来,演员阵容逐渐壮大,更多地吸纳了优秀文化大院的群众演员,让百姓由观看转变为参与,充分调动了百姓的积极性。演出盛况将通过辽源市电视台、东辽县电视台与社会各界见面,关注度也逐年提升,现在已成为全县人民在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文化盛宴。
2.文化品牌——歌手大赛。至2020年,全县已成功举办了12届歌手大赛,通过活动深入挖掘草根人才,进一步丰富了全县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展示了我县广大人民群众的风采,为更多的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3.文化品牌——大院会演。已经筹备了6届的全县文化大院文艺会演已成为各文化大院相互展示、切磋、较量的平台,每年我们会在全县文化大院的优秀节目中进行评选,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优秀组织奖等多个奖项。活动的开展,推动了文化大院由单一的秧歌表演形式向更专业的方向转型,小品、舞蹈、二人转等更多表演形式已经融入各文化大院的日常活动中,百姓的文化活动也日益丰富。
4.文化品牌——乡镇展演。鉴于全县文化大院队伍的蓬勃发展,文化大院会演已经无法满足各文化大院的表演需求。2019年起,我们策划了大型的乡镇专场文艺展演活动,每个乡镇自行组织一台有声有色的文艺演出,并在县文体活动中心广场进行集中展演,每天一个乡镇,共持续13天。此项活动得到了全县人民的高度关注,活动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赏,乡村艺人的才艺得到了展示和传承。
5.文化品牌——惠民演出。我们常年开展送演出下基层活动,结合时下热点开展宣传扫黑除恶文艺演出、文化扶贫演出、乌苠节、采摘节、丰收节等重大活动文艺演出,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6.文化品牌——展览展示。每年,我们会结合重要节庆日举办年俗文化展、迎新春书画展、摄影展、山水画展等展览展示活动。2020年,我们还开展了战“疫”书法作品网络展、东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主题图片展等活动。这些展览展示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展示了文化成果,也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7.文化品牌——非遺传承。目前,全县共有非遗项目18项,其中5项被列为省级非遗项目名录,他们是东辽满族剪纸、东辽葫芦画、东辽二人转、辽河源头传说、东辽弓箭制作技艺。为更好地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扎实开展省级非遗传承人考核工作,改造了传习所室内外建设,举办了传承培训班,并出资建设了东辽葫芦画乡村博物馆、东辽鱼骨画乡村博物馆,结合一镇一特色的发展思路,将每个乡镇的特色文化产品与乡村博物馆建设相结合,更好地展示了东辽非遗文化的魅力,不断延续文化生命力。
(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1.剪纸:在东辽满族剪纸开发的基础上,东辽剪纸相继开发出套色剪纸、贺岁剪纸、剪纸扑克等新产品。借助国家“妈妈制造”的政策扶持,成立了东辽妈妈制造剪纸合作社,使满族剪纸走向产业发展道路。
2.葫芦画:重新改建的葫芦画传习所,培训教学活动已全面开展。新建的葫芦画博物馆也完成了馆舍建设、内部展陈布置,收集展出葫芦画展品有200多件。葫芦画博物馆的展示功能和葫芦画传习所的传承功能相互补充,更好地促进了葫芦画的传承与发展。
3.二人转:东辽二人转以山杏艺术团为主体,由著名影视歌三栖演员闫学晶担任名誉团长,演员队伍不断更新,演出质量逐年提高,常年坚持开展送戏下乡和大型公益演出活动,可谓家喻户晓,成为东辽文化名片,为文化产业的延伸发展提供了载体。
4.弓箭:弓箭已成为文化产品的后起之秀,为东辽特色文化产业的“篮子”增添了新的活力。目前,年产量达到5000套件,创产值500万元。
5.鱼骨画:投资新建的鱼骨画博物馆,收集展示了鱼骨画作品100多幅,为鱼骨画的传承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东辽满族剪纸、葫芦画、鱼骨画、秸秆画、蛋雕、弓箭、面塑、玉叶编等具有东辽特色的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和文化礼品得到开发,具有东辽地方特色和民俗艺术特色的文化产品得到长足发展,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也逐步加强。
三、多措并举,促进文化繁荣
近年来,东辽县通过积极谋划、广泛发动、多方发力、共建共享等措施的落实,以创建国家第四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多措并举,形成了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切实提升了文化软实力,极大满足了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
1.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持续10年举办迎新春文化惠民文艺演出;成功举办12届全县歌手大赛、6届文化大院文艺会演、2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文艺演出、2届乌苠节文艺演出、2届城市节文艺演出;策划组织2届乡镇专场文艺展演;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开展了全县大合唱展演;扎实开展贫困村慰问演出;圆满完成每年的送演出下基层任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文化阵地范围持续扩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民俗博物馆实施全面升级改造,功能性与实用性更强。持续做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以及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免费开放工作。扎实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加强分馆人员队伍建设、设施器材配备,搭建图书馆数字服务,逐步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2019年底,全县235个行政村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已实现全覆盖,并设置了图书室、文体活动室。2020年底,全县农村文化小广场实现了全覆盖,配套设置了太阳能灯杆、科普文化宣传栏、健身路径等设施。文化阵地呈现标准化建设态势,切实提高了基层文化设施的惠民作用。
3.文化合力显著增强。文化志愿者队伍逐渐壮大、文化志愿者服务管理日趋完善,形成了县镇村三级联合发力的文化志愿体系。以文化大院为根基的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发展壮大,一批热爱群众文化、善于活动策划、满怀奉献精神的基层文化志愿者纷纷涌现出来,带领本村的文化大院不断挖掘新领域的文化艺术创作,并积极参加省市县各级比赛,荣获多项荣誉。如,由大营村文化大院编排的舞蹈《火凤凰》曾在2015年荣获了吉林省金星杯金奖、2016年吉林省市民文化节金奖和吉林省乡村百团大赛前十强。2019年该团队编排的舞蹈《靓婆婆》还荣获了吉林省第六届市民文化节三等奖。这将是全县文化大院发展的动力和目标。
四、群策群力,弘扬文化自信
当“诗和远方走在了一起”,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就成为弘扬传统文化、壮大文化产业、坚定文化自信的有力臂膀。群策群力,全面加强文旅产业融合,成为我们日后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和前进的方向。
1.提升文化设施服务水平。完善乡镇、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文体设施维修服务的制度化和常态化。
2.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着力提升民俗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重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现代化运作和管理能力,加大政府对公共文化产品的购买力度,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鼓励、引导群众自办文化,丰富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文化产品种类和数量。
3.提升群众文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文化大院、文艺演出团队和文化广场的阵地作用,组织开展城镇、社区、乡村、企业、校园等各类文化活动,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结合重大节日和季节特点,每年组织开展20次以上公益演出,繼续举办春节晚会、歌手大赛、乡镇文艺展演、书画摄影作品展、特色文化产品传习展销等多种形式的县级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全县群众文化活动的普及和提高,努力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4.提升文化人才服务水平。完善文化人才内培外引机制,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积极推进文化骨干培育工程、基层文化人才建设工程等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开展“走上来”集中培训和“走下去”专项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培育本土文艺人才。
5.提升文旅融合服务水平。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出台特色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逐步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实现文化特色产业的提质增效。把满族剪纸、葫芦画、弓箭、面塑等东辽特色文化产品作为旅游商品进行销售。着力宣传以民俗博物馆、葫芦画博物馆、鱼骨画博物馆、东辽二人转传承基地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产业旅游项目,吸引游客,使文化产品实现“游中售、售中游”。
6.提升文化推介服务水平。根据乡村旅游的营销需求,适时举办开园节、采摘节、捕捞节、美食节等活动,增加旅游产品的影响力,拓宽旅游市场,提质增效;通过参加旅游产品展会、拍摄宣传片、发放宣传册以及通过云平台、微信公众号、“抖音”或“快手”等现代宣传手段,推介旅游产品,扩大旅游市场,吸引更多客源。
以上,是东辽县在文化工作中所取得的些许成绩,但在很多方面还有待加强。我们将努力学习优秀省市县的好做法、好经验,巩固东辽县的文化成果,继续做好开拓文旅新融合的崭新篇章。
(作者简介:张俏平,女,本科,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