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华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019年,C校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育教学中,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创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式与方法。现阶段探析与总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思政课堂的具体教学实效,识别以及发掘其在实践中出现的特点与新情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运用网络信息平台辅助课堂教学,构建“线上资源+线下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中重难点讲解、线上线下讨论、过程性考核评价等方式,实现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的有效连接。
本文面向C校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搜集了学生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情况的反馈。调查面向大一、大二年级采用混合式教学的班级,共发放问卷370份,回收有效问卷366份。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四个方面。
1.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认可程度。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学生(66%)更倾向于线上与线下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24%的学生表示习惯于线下面对面课堂教学模式,少数学生(10%)倾向于单纯的线上网络教学模式。对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感受,大多数的学生(63%)表示对于自己的学习帮助很大、学到很多东西,有33%的学生表示有些帮助,极少数学生(4%)表示几乎没什么帮助。
2.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度现状。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大约有一半的学生(59%)表示每周大概有1-2小时左右在平台上进行学习,仅有7%的学生表示每周平台学习会在5小时以上。关于每周线上学习通任务点的学习情况,大部分(85%)的学生表示每周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其中有6%的学生在每周课堂教学前赶时间完成),少数学生(15%)表示完成时间不固定、与教学进度不匹配。关于学习通视频观看情况,有40%的学生表示会认真观看所有视频、弄懂所有问题。关于学习通练习测验情况,有69%的学生表示会独立完成题目。
3.影响学生参与度的主要因素。学生参与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超过67%的学生认为课程学习资源是否丰富、线上课程视频是否生动有趣对其学习影响最大。有39%的学生表示课程学习任务重、观看视频花费时间较长。有22%的学生认为学习任务难度较大。有18%的学生认为课程考核方式不够合理。在学习平台稳定性及熟练操作方面,约40%的学生表示会受影响。对于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交流,约33%的学生表示会对其学习产生影响。
4.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好地开展,向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寻求了建议,并且设置了一道开放性的问答题,收集到了许多建议,主要建议集中在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进,另外还包括完善发展网络平台、严格要求课堂纪律、提升教师队伍素养、提高学生自我素质等。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可知,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已经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混合式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还存在一些有待提升的空间。
针对混合式教学目前没有明确的指导性规范性文件,也没有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规范,缺乏具体可行的相关制度,在授课过程中没有更好的将线上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中,可能就会出现线上线下两张皮,另外线上线下教学的课时分配没有明确,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学习任务,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了67%的同学认为线上课程的教学视频不够生动有趣,缺少吸引力,并且希望在混合式教学线下课堂应以教师讲授为主,内容更加深入。可见,在线下课堂中,学生最喜欢的是教学内容,学生们更乐于通过线下课堂获取课程知识,并十分看重教学内容的传递质量,这种情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中,可能会陷入形式大于内容的误区。平台课程资源不够丰富,课堂教学方法不够创新,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等,都是目前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应思考的问题。
在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这样的背景下,思政课程得到了大部分同学的认可,但仍有部分学生持敷衍了事的态度,比如课前任务点不能及时完成、视频观看与教学进度不匹配、章节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等,使得在线上平台学习的实际效果减弱。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仍然无法完全调动,这些学生通过被动要求去使用学习通进行学习,就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导致知识的获取量不尽如人意。在线下教学中,部分同学没有积极配合老师所发放的课堂活动,比如课堂随堂练习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主题讨论存在利用网络复制粘贴等情况,学生对所发放的课堂活动存在机械参与,对问题并不思考,只是为了得到平时成绩,使得学生主体性作用没有充分得到发挥。
构建完整系统的教学模式,定期对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改进,从而指导实践教学和预判教学效果,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深度融合。制定规范的教学参考标准,比如具体规范线上线下教学内容、合理分配线上线下教学学时等,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1]。探索完善学生自主学习的保障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内生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注重思政课教师的团队建设,培养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应变能力和理论素养,重视教师的自我提升和突破,关注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教学设计上,思政课要与学生专业相结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有计划的对线上线下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做好更精细化的备课,在课上及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必要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更有利于对学生的知识更新、价值引导与思想引领[2]。在教学内容上,要根据混合式教学模式特点融入教材内容,对于线上教学的内容进行适时的更新,制作富有吸引力的微课程、微视频等;在线下课堂中推行专题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师生间通过多种互动交流方式,将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问题,与最新的时事热点新闻结合,并选取贴近实际的典型案例,增强教学内容的知识广度、理论深度和现实关注度,有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精准释疑的教学效果;保障线上和线下课堂的有效衔接,将在线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中,使教学内容与学生个体需求呈现整体性、同步性、互动性。在教学考核上,基于学习通平台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功能,了解学生的学习轨迹和学习进度,关注过程性评价;依托学习通一平三端的交互性功能,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纳入评价指标;从知识、品质、能力、态度等多指标衡量学生,通过对平台有效的数据分析,科学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和合理性[3]。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学生对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兴趣高涨,思政课建设不断夯实,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展现了良好的态势。但还需要加强改进、在实践中改革,在理论上升华,理论再应用于实践,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在守正创新中继续提升,使混合式教学不断完善,真正让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到课率”、“抬头率”、“入脑率”、“走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