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美学“质朴”范畴的艺术研究

2021-06-17 12:31:18冯浚泓
河北画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质朴书法作品范畴

冯浚泓

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

书法美学源于书法创作的整体历程,也源于我国的传统文化,那么质朴这一范畴的形成是建立在书法本身内涵的角度形成的、结合观赏者的审美理念构建的、具有一定指向性的艺术风格和鉴赏途径。因此借助书法作品落实质朴范畴的艺术研究,不仅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也是进一步增强书法作品审美价值的重要研究课题。而结合实际情况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通过书法作品进行质朴范畴的艺术研究。

一、从视觉角度构建质朴的书法表象

我国的书法艺术来源于深厚的文化发展历程,是人精神的本位表现,而质朴不仅仅是书法创作过程中的一种艺术风格,也是承载了书法创作者心性和理念的重要载体,因此在书法作品赏析的过程中,能够在第一时间体现出质朴的以书法的外在元素为主,这其中用笔、结体、线条和章法均能够给观赏人带来不同的感受,这种感受是直接作用在视觉享受领域的,以质朴作为主要的审美元素和表达元素,能够提升书法作品本身返璞归真、自在真实的美学意蕴。

例如从我国书法创作体系角度来看,关于质谱这一范畴的外在观感有很多种类型,例如古雅稚拙,厚重质朴、方朴峻劲、简朴超逸等近十余种范畴成为了书法外在观感质朴的主要表达方法。这也是我国艺术家在进行书法创作过程中的极致追求,质朴的书法表象,能够最贴近人的内心情感,因此我们可以将质朴的外观理解成书法作品,内心情感外化的一种方法,而这种外化也更能够为健康者提供直观的审美和研究途径。

而想要提升书法创作本身的质朴表象,需要从生活角度出发,从细节出发,将生活中常见的情趣和书法作品融合起来,能够表现出最接近生活的质朴情感,例如,著名画家石涛曾经在其《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指出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1]?这表明世间万物的生存本没有法则,没有法则,便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如果人的古朴之行散去之后,才需要利用法则进行约束,这表明当前在书法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的内心要回归于自然,这样才能够将生活中的质朴情感表达,在书法的外观上,可以实现艺术风格的精准刻画,书法作品才可以有古朴的外貌。

二、从书法发展历史角度打造质朴的审美体系

书法的最开始形成适用于信息传输和交流的,因此最初的书法是一种交流工具,但是当书法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其中便会从实用性中分离出艺术性,这使得书法不再仅仅是交流沟通的工具,而是一种艺术创作的载体,同时也是书法创作者自身情怀的重要媒介。张怀瓘在其《书断》里曾经指出“颔首四目, 通于神明, 仰观奎星圆曲之势, 俯察龟文鸟迹之象, 博采众美, 合而未字, 是曰古文”[2],这直接反映了文字形体,在创作的过程中是建立在对大自然整体复杂形象的欣赏和观察角度,形成的,是原始人类建立在自身纯粹表达方式的角度来抒发对周围环境的热爱,因此文字本身的创作之心是质朴,而质朴在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捶打和研究之后,将逐步携带了一种天真自然的状态,同时也携带创作者本身的心灵状态。

包世臣曾经利用“北魏自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变态”描写北魏墓志铭碑铭的淳朴自然状态。而唐代的书法更要求法度森严,在书法作品中隐藏着较为浓厚的宫廷风气。宋朝的书法作品则蕴含了文人墨客着重寻求自然和超脱的思想境界,无论是在书法的外观形态还是内在体系方面,都受到了当时阶段发展历史的影响。这表明我国的发展历程,对书法本身造成的影响是极大的,而这种影响将直接体现在质朴方面,质朴的范畴被逐渐拓展,形成了不同的风格,这也赋予了当前书法作品更加多元化的审美体系和理念元素。但是时代在不断的更迭而质朴,始终都是书法作品中的主要意蕴,是创作者创作期间秉承的思想,也是鉴赏者进行审美时的主要渠道。

三、基于个体的质朴审美

书法本身有三个基本原理,其中以笔法,字法和章法为主。同时点画美和结体美也进一步提升了书法本身的细节,章法美是建立在书法整体美感的基础上形成的基础理念,而含带质朴感的书法作品集字法,笔法和章法也有独特性,在不同的书法家手中都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感官。而产生该种情况的主要因素在于每一个书法创作者,其内心的质朴,思想是有一定差异性的。这其中书法家钟繇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大量的书法作家争相模仿,钟繇处于立楷错变的时代,有学者曾经利用“汉魏以降,书虽不同,大抵皆有分隶余风,故其体质高古”来评价钟繇的作品[3],钟繇又被称为楷书鼻祖,他将质朴美发展得淋漓尽致。

后来发展至唐代,书法的整体内涵和风韵虽然不以质朴为根本,但是却让楷书的发展独成一体,欧阳询曾经建立在楷书书体的角度进行了针对性的变更,由原有的粗放风格逐步过渡到精熟的风韵体系,崇尚质朴自然的美学风格。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曾经被称为三绝碑,从字体的造型上来讲,受到了隶书较大的影响,大多以横竖代替点,但是部分字法又取字魏碑,运用了淋漓尽致的方笔技法。字体结构内紧外放,该作品被后世称为楷书之极则。

明代的书法作品风格受到了赵孟頫的影响,大多以温软如玉的婉转风格为主,笔力不够劲道,但是却独成一体,并未受到魏晋风骨的影响。诸如此类的书法创作者还有很多共同构建了多元化的书法创作体系,其中体现出来的质朴概念也有所不同。

四、基于不同字体的质朴分析

综合上文论述,我们能够发现在楷书创作的过程中,质朴的风格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但是整合整体的书法字体来讲,在其他的字体结构中,质朴风格也有所体现,例如部分草书作品展现出来的风格也较为质朴,草书的笔法虽然较为松散,但是却能够完美的支撑起汉字,原本的架构可以在视觉享受上营造独特的美感。明晚期的黄道周便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完美的融合了自身的风格,打造了具备飘逸中的质朴气质的草书作品。他的作品再度唤起了明朝晚期书法作品的新生气,同时为当前的草书发展也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

在黄道周的杂书册中,也进一步体现了他质朴的草书书法风格,从整体的笔法上来讲,黄道周的章草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它不仅融合了魏晋时期各个文豪书法家的笔法,也结合自身的理解,打造了具有独特的用笔方式,古拙朴实,有较强的迟涩感,在进行点化时注重方圆结合,增强了整体书法作品的趣味性,同时利用枯笔以及浓墨勾勒了几句力道感的线条。用褐墨进行篇幅空白的填补,不仅营造了较为强烈的视觉对比效果,也增强了整体作品的画面平衡感。而产生该种书法风格的主要因素不仅与各个时期的外界影响有关,和黄大洲本人的个性也有一定的关系。黄道周本人个性较为耿直,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学素养,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不焦躁,有着质朴而高深的独特气质,虽然日常行为放荡不羁,但是其内在性格沉稳淡然。这也是导致不同书法字体在不同创作者笔下产生不同意蕴的主要因素。

五、结语

综上所述,书法的质朴范畴的形成,不仅与时代的发展有关,和人们内心所秉承的思想理念和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环境,也有直接的联系。这种质朴的风格将直接体现在书法的外在形态上,而通过不同角度的审美和研究也能够发现其内在含义。由此,质朴不仅是书法作品的形态也是灵魂。

猜你喜欢
质朴书法作品范畴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书法作品选登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一片质朴的原始主义树叶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48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雷锋(2020年2期)2020-03-31 09:27:09
山有桂子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我在我质朴的心原流浪
散文诗(2017年19期)2018-01-31 02:47:02
用最质朴的文字写出最真诚的感动
传媒评论(2017年12期)2017-03-01 07:04:57
我行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