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以及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作为凉山彝族自治州经济发展支柱的传统矿产资源型产业,却由于长期以来受资金、人才和技术等因素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相对缓慢,形成了“富饶的落后”。转变粗放卖矿产资源和破坏性开采的经济增长模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强产业集群和延伸产业链,是凉山彝族自治州以资源为依托的产业可持续化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凉山彝族自治州;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集群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7.029
在狭义的观点中,一般将以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产业称为资源型产业。从产业链上来看,资源型产业又是以资源发现、采选、保护、再生并使资源性资产增值为目的的经济部门。我国有很多地区通过发展资源型产业,使得资源禀赋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是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形成的资源型经济,注定了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具备相当大的难度,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地方经济发展就缺乏了可持续性。同时,在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 经济发展强调高质量,传统资源型产业更是面临严峻的形势。如何推动地区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避免陷入“资源诅咒”陷阱,促进凉山彝族自治州经济发展的研究就有了紧迫性。
1 凉山彝族自治州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现状
凉山彝族自治州拥有丰富的矿产、水利、旅游、生物等资源,有着资源型产业发展的良好“先天”基础。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自治州,也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地区,由于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地质特征,凉山彝族自治州既是西南“三江”有色金属巨型矿成矿带,又是以钒钛磁铁矿为主的攀西古裂谷成矿带。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品位极高,埋藏浅,易采选。
2019年全年,凉山彝族自治州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铁矿石原矿产量1712.6万吨,下降16.6%;铜选矿产品含铜量3.7万吨,增长19.4%;铅选矿产品含铅量2.4万吨,下降20.0%;锌选矿金属量10.1万吨,增长9.8%;磷矿石(折含P2O5 30%)产量210.8万吨,增长15.6%。已经形成了冕宁稀土矿业经济区、会理会东铜铅锌矿业经济区、西昌钒钛铁矿业经济区、甘洛铅锌矿业经济区、盐源铁煤矿业经济区、木里贵金属矿业经济区、雷波磷矿业经济区七大矿业经济区。当前,凉山彝族自治州正着力推动产业集群,打造全国钒钛产业和稀土产业基地,同时大力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配套合作园区,以求推动凉山彝族自治州矿产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
费农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表明:每一个产业都有自己的产生、发展以及衰亡的过程。产业生命周期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这四个阶段,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在资源型产业中表现尤为明显。凉山彝族自治州矿产资源型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成熟期,资源存量逐渐减少,结构性矛盾愈发突出,转型升级尤其紧迫。
2 凉山彝族自治州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1 优势(Strengths)
2.1.1 资源储备丰厚
对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矿产资源储量、潜力及其开发利用效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钒钛磁铁矿、铜矿、富铁矿、稀土矿、铅锌矿以及重要非金属(石灰岩、磷、岩盐)等资源是整个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优势矿产。金、银、铂、金红石和硫为潜在优势矿产。四川省的富铁矿、稀土矿相对集中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特别是稀土储量、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二。钒钛铁磁矿、铜矿、铅锌矿等在四川省乃至西部和全国均占有重要地位。矿产资源是全州五大优势资源(水能,农业,矿产,旅游,民族文化)之一。可开发资源多和储量丰厚的优势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发展矿产资源型产业的坚实基础。
2.1.2 发展优势突出
凉山彝族自治州在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冶炼等产业链上所需要配套的相关资源具备独特的优势。凉山彝族自治州水电资源极其丰富,并且拥有完整的盐化工产业,这为矿产资源的生产提供了较低成本的能源保障以及相關原辅料。
2.1.3 产业基础扎实
凉山彝族自治州矿产资源开发较早,具备长期的历史经验。以稀土产业为例,冕宁地区聚集了一大批拥有成熟技术工艺和完备开采设备的企业,为凉山彝族自治州当地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和工艺人才。矿产资源型产业所需的基础设施较完备,地方优势明显。
2.2 劣势(Weaknesses)
2.2.1 资源综合利用效能低
凉山彝族自治州2018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仅为27%,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4.6%)。以钒钛磁铁矿为例,凉山彝族自治州钒钛磁铁矿中拥有多种可进行综合开发的元素,但在开采过程中往往无法做到良好的回收利用,这使得凉山彝族自治州钒钛磁铁矿的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在三废处理和节能减排上,凉山彝族自治州矿产资源型产业又缺乏新型技术,关键技术也并未实现突破。
2.2.2 产品品种结构不合理且产业链较短
凉山彝族自治州矿产资源型产业结构不合理,附加值低,没有完整的从开采到终端的应用,矿产开采和加工仍旧是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人、物、财没有得到充分的投入,开发深度不够,产业集中度低,中高端以及深加工产品少,长久以来没有形成有效运行的互联、互动的产业链条,产业竞争力偏低。比如,长期以来凉山彝族自治州已经形成了以煤开采及利用为主导的产业链条,如“煤—电—化—材”产业链,但在当前宏观经济不稳定、煤炭价格长期持续下滑而短期内又难以进行产业链延伸的情况下,区域经济发展受到较大影响。
2.2.3 交通区位较差,高端人才缺乏
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西南横断山区,地形地貌极其复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目前仅依靠雅西高速、108国道、245国道以及成昆铁路进行对外的主要联系,交通通达度低。在这样的交通区位影响下,使得凉山彝族自治州对人口的吸引力不足。受到民族文化、习俗以及贫困影响,本地居民受教育程度较低,从事科技研发的人员较少,企业领导自身局限性大,缺乏转变意识。整体产业缺乏高端人才,开发程度不深。
2.3 机会(Opportunities)
2.3.1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带来新的契机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一场深度调整,国际局势变幻莫测,国家强调经济双循环,迎接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重视实体经济,强调制造业的主体地位,对资源型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正在有序开展,这为凉山彝族自治州矿产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2.3.2 外部政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国家采用组合拳推出多重环保政策,加强环保监督,推动环保治理。这迫使凉山彝族自治州矿产企业必须及时更新开采技术、废物排放和回收技术。同时,环保政策的实施又使得新能源蓬勃发展,铅储能电池的大规模生产扩大了凉山彝族自治州矿产资源的市场空间。
2.4 威胁(Threats)
同业竞争日益加剧,尤其是产能过剩背景下,各类资源型城市和地区纷纷出台相关规划和战略,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增加产业附加值,争相进行招商引资,铸造发展平台。例如,毗邻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攀枝花市正在整合产业生态,打造一系列有利于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园区和建设平台,对凉山彝族自治州矿产资源型产业形成了巨大冲击,构成了严峻挑战。
3 凉山彝族自治州矿产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
3.1 凉山彝族自治州矿产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矩阵
通过SWOT分析,凉山彝族自治州矿产资源型产业优势与劣势兼有,挑战与机遇并存,可以从优势——机会(SO)、优势——威胁(ST)、劣势——机会(WO)、劣势——威胁(WT)这几个方面研究和制定发展战略(如图1所示)。总之,凉山彝族自治州矿产资源型产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依托工业园区推动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区域循环路径,搭建区域共生体系,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经济效益,实现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
3.2 凉山彝族自治州矿产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3.2.1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作用
建立完善的环保税收机制,试点征收能源税、污染税、排污税,将税收返还地方,用作环境治理、技术创新以及生态保护,税率需要正确反映资源型产业发展的环境成本,促进企业对资源的循环利用。试点建设排污权交易机制,根据不同类型的矿产资源型产业的技术条件,对企业进行排污权的合理分配。建立交易中心,鼓励不同企业和不同资源型产业进行排污权的流动,激励企业生态化发展。设立专门的绿色金融通道,对包括矿产资源在内的凉山彝族自治州资源型产业进行多元化的金融投资融资,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
3.2.2 完善政策法规
政府应该积极出台相关规划,实施优惠的产业政策,积极配合国家相关政策,加强衔接和配套。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减轻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同时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加大投入和补贴。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在现有国家法律体系下,配套地方相关法规。政府更要执法必严,完善责任制度,依法开展定期監督和检查。
3.2.3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
有条件地支持凉山彝族自治州本地高职院校的本科层次教育,校地合作培育特色学科和紧缺专业,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培养质量,推动产学研深度结合。同时要加大力度引进各类人才。完善科研体系,突破关键技术制约。针对稀土产业进行技术开发和新材料开发,打造研发中心,以产业园区为依托申报设立实验室,加强成果转化。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和5G,建设数字化生产和监管平台,搭建信息共享和交换平台,推动循环产业链不断延伸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赵梓伊. 四川省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及发展路径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9.
[2]林莉. 复合型资源城市产业结构演替与转型发展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9.
[3]罗晨阳,张跃超,李振涛.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以平顶山尼龙产业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1):1-2.
[4]王磊,李黎.资源型产业生态化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以新疆为例[J].经济管理,2016,38(2):34-46.
[5]马晓路. 凉山彝族自治州特色经济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7.
[基金项目]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910626121)。
[作者简介]侯博文(1998—),男,汉族,四川广元人,就读于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