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正确义利观

2021-06-16 04:58
国际问题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义利义利观道义

〔提   要〕 正确义利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传承和转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继承和总结中国外交实践经验、借鉴和扬弃国际关系规范准则的创造性理论结晶。正确义利观把国家利益与国际道义、中国发展与世界共同发展、中国人民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统筹起来,倡导以义为先、义利兼顾,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展现了中国外交的国际主义胸怀和负责任大国担当。正确义利观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提升了中国外交话语权和软实力,有助于引导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变革,促进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的重要指南。

〔关 键 词〕正确义利观、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简介〕吴志成,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特约专家

李佳轩,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2 8832(2021)3期0023-2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准确把握世界局势新发展和中国外交新任务,深刻思考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和新型国际关系发展方向,总结升华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与中国外交实践的行为准则,创造性提出了以义为先、义利兼顾的正确义利观。这一义利观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外交的核心价值取向,成为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的重要指南。

一、正确义利观的思想渊源

正确义利观传承和创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道义理念,吸收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义利思想,继承和转化了新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借鉴和扬弃了当代国际关系的行为准则,既有对优秀思想理论的创造性升华,也有对中国外交实践和全球治理变革的深刻思考,是扎根中国又面向世界、立足当下又放眼未来的重大理论创新。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对义利关系的深刻探讨,古代先贤围绕义利之辩形成了诸多不同观点,如墨家的“仁爱义利”、法家的“贵利轻义”、道家的“义利两忘”等,在后世发展中儒家义利观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导。从孔子“君子喻于义”到孟子“舍生而取义”,再到荀子“先义而后利者荣”,以义为上、先义后利、义利相兼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成为深深烙进中国人民血脉的精神品格,为正确义利观注入了文化灵魂。

1.“以义为先”的价值取向

《中庸》将“义”解释为“义者宜也”,即行为公平合理正当,遵循“人道”,顺应“天道”。在实践中,要求人们自觉理性地克制弱肉强食、唯利是图的本能,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义”具有优先的价值地位,是一切行为的依据和准则,是人伦之本,也是利的前提和基础,以义为先是修身治国的终极伦理原则。《论语》提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义以为质”,主张“见利思义”,认为不义之利是“浮云”,甚至可能招致怨恨,因而利“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孟子主张“舍生取义”,认为利益相争是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重要原因,“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所以务以义为先,将道义作为根本出发点才能义利相济,进而义利兼得。荀子继承这种思想,认为“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君子应当以“先义而后利者荣”。先秦儒家在对义利关系的论证中明确道义的终极价值,认为义是利的根本,决定了利的性质,是利的指南和目的。

面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强调义字当头,主张“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倡导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对于贫穷落后的国家,始终坚守“以义为先”的古训,从不吝于力所能及的帮助,积极开展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甚至主动让利,不搞斤斤計较。

2.“义利相兼”的辩证思想

“立人之道曰义,生人之用曰利”,利是指基于物质收益的利益,是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在儒家看来,利有公私之分,不能一概而论。以公谋私、损人利己是为“私利”,必须遏制;强国富民、改善民生则是“公利”,应当支持。尽管在儒家思想中义有着根本性的地位,但儒家先贤并不否定利的积极作用,而是主张义利相兼的辩证思想。儒家思想将利作为实现义的物质条件和重要手段,主张用利来引导“教之”行义,以使“小人利而后可义”。孔子认为义利对于国家均不可偏废,否则都是国之耻辱。孟子还在对公利的肯定中发展出“民本”思想,指出“使民养生丧死无憾”是“王道之始”,认为安国富民,改善民生的公利是国家大义的重要内容。荀子“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的思想也肯定了利作为义的实现路径和物质基础的重要价值。因此,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既推崇道义的绝对优先,也肯定利益的现实作用,主张义利相兼辩证统一。

中国的和平发展旨在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做贡献。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互利合作、共同繁荣,乐见他国的发展壮大,世界“大同”始终是我们的理想。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放弃自身正当权益,更不会牺牲国家核心利益,这既是对实现中国人民全面小康的公义追求,也是对传统文化义利统一思想的时代传承。

3.“协和万邦”的国际道义观

中华传统文化认为“义”对天下秩序的构建有着重要作用,“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是以知义之为善政也”。中国古代先贤推崇“王道”“仁政”,认为国家之间要讲道义修仁德,以“天下为公”“讲信修睦”方能“天下大同”。人人求利而不言义则势必导致利益相争,对于国家也是如此,国家施“仁政”、行“德治”、守“道义”是实现“天下和合”的前提。“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世界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内涵着中华民族“以仁义治天下”与“和合共生”的道义理念。中华传统文化的道义思想还包含有明确的责任意识,展现出“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中国自古倡导“强不执弱”“富不侮贫”,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处理国家间关系时展现了强烈的自律内敛和守义尽责的文明特色。

正确义利观与“协和万邦”的道义理念一脉相承,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与互利共赢,建立和谐繁荣的“大同”世界提供了中国理念和中国智慧。维护世界公平正义、亲仁善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既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

(二)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

马克思主义是启迪中国共产党发展新思想、开创新理论的重要来源,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义利观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使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和利益的辨证思想,奠定了正确义利观的哲学基础。

1.集体主义的义利观

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有赖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人们的伦理观念是从其所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的,道德由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所决定,它反映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利益关系。因此,道德和利益息息相关,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这种利益就是人类整体利益,对于个人就是使个别人的利益符合全人类的利益。可见,马克思主义倡导集体主义义利观,体现了道义追求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无产阶级思想。尽管这种价值取向使其明确反对将个别利益置于整体利益之上,但马克思主义义利观并非仅是与人无关的宏大叙事,而是有着真实内涵的道德追求。马克思主义反对抛弃个人利益而对整体利益进行抽象理解,而是主张引导个人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相统一,倡导“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的伦理秩序。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义利观既强调人类整体利益作为道德的真实内容具有优先性,倡导自觉将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发展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同时也认同个人利益是构成人类整体利益的基础,主张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辩证统一。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义利观,倡导全球公益和全人类的共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国际交往中始终践行马克思主义义利辩证统一思想,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谋求本国发展,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为全球善治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2.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

国际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属性,是评判世界革命运动中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指导着社会主义国家和政党的国际交往与外交实践。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具有超越国家界限、倡导跨国合作的世界主义特征,其精神内核随着时代变化和国际环境变迁而与时俱进发展。在战争与革命年代,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指的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和“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旨在用“世界革命”缔造一个新的世界。而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特别是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国际主义思想淡化了意识形态纷争和不同社会制度的对抗,主张世界各国在和平共处、公正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国际合作。新时代的国际主义包含了构建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和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与义务的道义精神,倡導把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作为使命,主张在国际社会反对霸权主义和狭隘极端的民族利己主义,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现世界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国际主义是新中国外交的重要理念,中国始终秉持公道、坚持正义,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国际援助,用实际行动践行国际道义,甚至付出了许多牺牲,生动诠释了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正如习近平指出的,“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这是新时代中国对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的生动表达。

(三)新中国外交实践经验

重视道义与责任是新中国外交实践的重要特色。70多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践行道义优先的外交理念,在对外交往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积极承担大国责任,形成了中国风格的国际道义主张,彰显了正确义利观的鲜明实践特色。

1.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也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走出了一条既维护国家主权又秉持国际道义的和平发展道路。由中国率先提出并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成为当今世界国际交往的准则。在70多年的外交实践中,中国始终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致力于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支持和维护联合国的合法权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作为现行国际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和维护者,努力推动国家间的和平共处与世界的和谐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与此同时,中国也是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合理化变革的主要推动者和引领者,对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促进世界公平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也是新中国外交实践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国内国际发展形势,习近平强调“中国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体现了中国的道义担当与外交风骨。

2.履行大国责任开展对外援助

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积极参与国际援助,把道义传统贯彻于对外交往实践中。新中国成立初期,尽管中国自身发展面临重重困难,但仍然坚持向亚非拉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支持其反抗压迫、争取独立与解放的民族大义,维护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整体利益,慷慨无私地提供人力、资源、技术等支援。1964年,周恩来在访非期间提出以平等互利、尊重受援国主权为核心的对外援助八项原则,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的国际主义精神,赢得了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尊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扩大援助规模和援助效益,形成了成套项目、一般物资、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援外医疗队、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援外志愿者和债务减免等一系列多样的对外援助形式。1983年,指导对外援助的新“四项原则”进一步强调“平等互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等准则。中国高举国际主义旗帜,积极履行大国责任,践行国际道义,有力促进了世界的和谐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中国坚持义字当头,牺牲本国经济发展之利,克服自身防控之难,用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守护国际公共卫生安全之人间大义。中国的实际表现不仅迅速控制住国内疫情扩散,还积极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应对疫情,生动诠释了以义为先、先义后利的中国外交道义传统。

3.坚持对外开放共享发展机遇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通过对外开放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而且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为世界共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顶住金融风暴的冲击,及时推出经济振兴计划,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际汇率稳定,给中国的贸易和投资伙伴创造了更多市场机会和更大发展空间,为世界经济复苏奠定了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逆全球化”的涌动,一些国家退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全球经济遭受严重打击。“面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中国坚持走开放融通、合作共赢之路,坚定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中国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推动新的更高水平的全球化,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落实,倡导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中国发展机遇拓展为世界发展机遇,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为全球共同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充分展现了中国的国际道义与大国担当。

(四)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与人类共同价值

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是国家间交往的原则,规范着国家行为,是维系国际秩序的重要基础。人类共同价值是全人类的共同美好追求,体现人类整体性,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准。正确义利观的精神内核涵括并高于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也涵盖了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在要求,是对人类共同价值规范的维护和超越。

1.对国际行为准则的共同遵守

国际行为准则体现人们对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理性思考,反映了世界各国对国际公平与正义的追求向往。对国际行为准则的尊重与遵守,是构成国际道义最基本的内容。主权原则与现代国际关系相伴产生,并在历史演进中逐渐发展为主权独立、主权平等、不干涉他国内政等重要国际准则。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和美苏冷战的洗礼,国际社会逐渐形成了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禁止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规范国家行为的基本原则,《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宗旨和原则成为维护国际道义的重要制度保障。特别是随着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解放,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代表的国际行为准则日渐被普遍接受,成为推动国际关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变革的重要规范。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尊重和遵守国际行为准则中走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彰显了中国维护和改善国际规范,伸张和贯彻国际道义的决心和胸怀。对国际行为准则的共同遵守为正确义利观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启发。

2.对国际公平正义的普遍追求

世界是多元的,文明是多样的,每个民族都应当得到尊重,所有人都希望拥有一个和平、可持续的公平正义的国际社会。公平正义既是全人类的普遍价值追求,也是维系国际关系的现实需要。它是实现世界和平发展稳定的基础,是生成全球信任的前提。没有公平正义就无法促进全球协调发展,全球治理也无从谈起。然而,公平正义并非国际社会的客观现实,在当今国际关系中,霸权主义以单边主义形式奉行干涉政策,插手别国事务,国际金融资本对发展中国家的持续扩张和剥削导致全球发展日益失衡,美西方国家对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的主导加剧国际社会的分裂,国际法治、多边主义受到挑战,世界发展的不确定性不断上升。主权平等是《联合国宪章》赋予世界各国的法定权利,明确了国际公正的重大价值。人们对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权利、获得对自己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包容尊重、对本国内部事务独立自主管理并免受外部势力干涉的平等诉求,都体现了世界各国对国际公平正义的普遍追求,也构成国际道义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多次在各种重要的国际场合表达中国对国际公平正义的追求和维护,强调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人民商量着办,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中国“将继续秉持公平正义,坚持责任道义,体现担当仗义,同国际社会一道,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共同建设更加繁荣稳定、公平公正的世界,携手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3.对全球共同发展的集体认同

发展既是时代重要主题,也是世界经济的核心问题,均衡普惠的发展既是实现国际公平正义的重要道义内涵,也是解决当前世界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世界各国围绕发展问题的合作与冲突是推动全球治理的主要动力。新世纪以前,全球发展议题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把通过国际发展援助促进经济增长作为发展议题的主要内容,在冷战背景下,发展议题沦为霸权竞争的政治工具。“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新自由主義成为发展议题的指导理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把体制改革作为提供发展援助的政治条件,向全球推广“华盛顿共识”,以此干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这种发展模式最终导致南北差距扩大,引发发展中国家的强烈不满和全球共同反思。20世纪90年代开始,联合国系统逐渐取得全球发展和减贫议程的主导权,先后推出“千年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把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加强发展能力建设等纳入全球发展议程,为全球发展提供了共同的目标体系,使共同发展成为全世界的集体认同。

共同发展共识为正确义利观的形成提供了有益思路。对于全球发展议题,习近平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主张“要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为发展中国家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发展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充分体现了中国致力于促进全球普惠共赢、公平发展的道义主张。

二、正确义利观的深刻内涵

正确义利观是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体现了中国对新型国际关系伦理的深刻认识,是对中国如何处理“义”“利”关系和自身发展与世界共同发展之间关系的时代应答。这一义利观既提倡维护和弘扬国际道义,又强调捍卫和保障国家正当利益,既包含对弱小国家扶危济困的人道主义关怀,又体现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国际主义胸怀,不仅主张维护和建设国际公平正义,而且强调积极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对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开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价值内涵

正确义利观是对国际公平正义的弘扬和对国际责任与义务的中国表达,反映了中国秉持国际正义、崇尚国际道义、讲求国家情义的道德取向,以及实现国家利益与人类公益、自身发展与世界共同发展辩证统一的价值追求。

1.以义为先,义利兼顾

对“义”“利”关系的科学论断是正确义利观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指出:“义,反映的是我们的一个理念,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这个世界上一部分人过得很好,一部分人过得很不好,不是个好现象。真正的快乐幸福是大家共同快乐、共同幸福。我们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特别是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要实现双赢。我们有义务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惟利是图、斤斤计较。”可见,义就是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谋求世界共同发展;利则是实现国家利益,尤其是要互利共赢。正确义利观,特别强调以义为先、义字在前。“政治上,要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经济上,要立足全局、放眼长远,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必须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在坚持以义为先的同时,还要做到义利兼顾,实现二者的辨证统一,要坚决维护中国的正当权益,捍卫国家核心利益,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既是国际道义的核心内容,也是正确义利观的题中之义,是实现“义”“利”融合的纽带,也是中国外交的重要价值追求。正确义利观主张追求和维护国际公正,在对外交往中坚守道义,坚持国家之间平等相待,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反对为一己之私损害他人利益、破坏地区和平稳定。中国主张世界各国共同遵守国际关系行为准则,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正义,“高举多边主义旗帜,捍卫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相互尊重彼此利益,“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争端,以共赢理念促进发展繁荣”。反对一切形式的种族歧视和意识形态偏见,加强发展中国家团结协作,共享发展机遇,保障其公平发展权益,共同致力于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全球经济新结构。积极参与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公正合理化变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探索国家互利共赢新路径,促进义利平衡和义利互融,为构建命运与共的全球伙伴关系创造条件。

3.承担国际责任与义务

自觉承担大国责任,积极履行国际义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应有贡献,是正确义利观的重要内容。正确义利观蕴含着负责任大国的理念,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普遍期待。习近平多次指出要积极承担与我国能力和地位相适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不断发挥建设性作用、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践行正确义利观,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就要坚定站在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积极推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支持和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应对全球问题和挑战,引领全球经济复苏,推进落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积极做好对外援助工作,有原则、讲情义、讲道义,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加强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合力应对人道主义灾难。充分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坚持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体现了正确义利观兼济天下的道义追求和国际主义胸怀。

(二)主要目标

世界形势变化和中国持续发展赋予中国外交新的宏伟目标。践行正确义利观,正是对国内国际发展大势的理论回应,必将引领中国外交进入新的时代。

1.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和国际权力格局“东升西降”加速调整,中国与世界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越来越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关键力量。一方面,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互联互动的紧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挥更大作用、承担更多责任的要求和期待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中国能为事关人类发展与安全重大问题的解决投入更多力量,贡献更多智慧。因此,顺应时代潮流,维护中国长远利益,要求我们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弘扬国际公正道义。另一方面,中国的和平发展改变了西方世界对国际关系和世界发展的既往认知,削弱了“华盛顿共识”的信心,在“二元对立”思维的作用下,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猜忌和防范上升。近年来,中国奋发有为的外交政策遭到西方世界越来越多的非议,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受西方影响也表现出对华怀疑。正确义利观着眼世界大局和人类未来发展,超越冷战对抗思维,展现了中国的道义取向和大国责任担当,有助于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2.破解全球治理赤字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正处于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愈演愈烈,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无减”,国际关系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上升。不公正不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严重制约着全球问题的有效解决,多元共治理念难以有效贯彻,平等互惠原则难以严格执行,公正合理价值并未得到应有尊重,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交织叠加,构成了当今全球治理的难题。正确义利观就是要探索有效解决全球问题,破解全球治理赤字的新思路。面对全球信任赤字,要坚持互商互谅,把互尊互信挺在前头,把对话协商利用起来,以对话消除误解,以合作增进情感,“要坚持正确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兼顾,构建命运与共的全球伙伴关系”;面对全球和平赤字,要坚持同舟共济,在思想上破除强权至上和冷战对抗的陈旧思维,坚持正确义利观,反对以一己私利挑起国际争端、破坏世界和平;面对全球发展赤字,要坚持互利共赢,抛弃狭隘的功利主义,克服资本盲目逐利的本性,打造公平的国际秩序,营造平等的发展机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持公正合理,破除全球治理赤字,有效应对全球问题和挑战,是正确义利观的重要使命。

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时代中国外交实践的重要战略目标。正确义利观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基本的伦理价值观,也是其推进落实的重要行动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以道义责任引领共同体建设,以利益共赢夯实共同体基础,坚持以义为先,义利兼顾,化解矛盾冲突,协调利益纷争;要求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加快消除贫困和实现全球共同发展;要求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优化全球公共产品供给,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合理化变革。践行正确义利观必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导,把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为目标,协调好国家利益与国家声誉的关系、个别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国家发展与全球共同繁荣的关系、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共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三)基本原则

践行正确义利观,必须把弘扬国际道义与实现国家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义利辨证统一。既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又坚定捍卫国家核心利益;既推动全球共同发展,又不放弃国家正当发展;既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又保障国家自身利益的实现。

1.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与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辩证统一

中华民族“和为贵”的文化传统、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以及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决定了“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国家间和平共处,主张以平等对话方式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与此同时,中国也有着捍卫国家核心利益、保卫领土主权、维护国家安全、获得国家发展的坚韧毅力和坚定决心。“中国自古倡导‘强不执弱,富不侮贫,深知‘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决不会随着实力增长而无限扩大自己的核心利益,更不会走西方“国强必霸”的老路,但如果因此要求中国放弃自己的核心利益,甚至挑战中国的原则底线,中国也断然不会接受。中国在困难时期尚能捍卫国家主权,当今时代更不会向任何外部干涉势力屈服。“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坚定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是践行正确义利观的前提,只有中国自身的主权和安全得到保障,才能更加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更加积极地履行国际责任,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2.推动全球共同发展与谋求国家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

促进全球均衡发展,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中国外交一以贯之的目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中国始终坚信“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坚决反对“我赢你输”“赢者通吃”“我多你少”的单边主义思维,反对牺牲别国利益谋求一己私利的行为,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携起手来实现共同发展。“中国将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同周边国家深化互利合作,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同非洲国家共谋发展,推动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新发展”,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共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国愿意共享发展机遇,决不意味着中国会不顾自身发展,更不会向企图通过贸易战、极限施压等方式遏制中国发展的任何势力屈服。近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复苏的贡献巨大,已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中国发展为全球共同发展创造了更多机遇。“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为缓解全球发展失衡、南北差距扩大、数字鸿沟加深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中国把自身发展与全球共同发展相结合、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践行正确义利观的重要举措。

3.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与实现国家自身利益的辩证统一

作为负责任大国,维护人类共同利益、解决全球性问题是中国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践行正确义利观的重要内容。当今世界联系日益密切,各国利益彼此交织,互相依赖空前提高。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纷乱难解的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世界各国必须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携手维护和增进全人类共同利益。长久以来,中国始终坚持在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努力把中国人民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中国在生态环境、减贫发展、反恐等问题领域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供公共产品,为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特别是在对外援助方面,中国坚持贯彻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重信守诺、互利共赢的原则,注重改善当地民生,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真正做到弘义融利,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但是,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因此,对那些借口“中国责任论”要求中国承担不切实际的国际责任,甚至借机损害中国正当利益的言行必须给予抵制。

(四)践行路径

正确义利观指引新时代中国外交砥砺前行,体现党对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战略谋划。践行正确义利观,要以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为重点,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手段,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弘扬国际道义,维护国家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实现义利相长和义利统一。

1.以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为重点

周边和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和基础,践行正确义利观首先要着重处理好与周边及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营造和平稳定发展的周边环境是中国构筑地区安全和发挥更大作用的前提与基础。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找到利益共同点和交汇点,同周边国家和睦相处、守望相助,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相同的历史遭遇,肩负着相似的发展使命,开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是中国践行正确义利观、实现国家利益与国际道义有机融合的落腳点。“中国将继续坚持正确义利观,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务实合作,实现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坚持道义优先,关照发展中国家利益诉求,绝不效仿资本家和一些国家唯利是图的做法,努力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甚至在必要时重义让利、舍利取义,将中国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联系起来,实现互利共赢,共同繁荣。

2.以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为手段

只有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才能确保国际公正,实现全球全面协调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所追求的公利,是全人类共同繁荣和集体幸福,既符合功利主义谋求最大利益的现实追求,又契合国际道义关注人类公益的内在要求,是谋利益与树道义的有机结合,是实现义利融合统一的途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所有国家共同发展繁荣才是好发展,所有国家共同快乐幸福才是人类真幸福。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必须以互利共赢为前提,只有平等协商、互利合作、相互成就,才能突破零和博弈和对抗思维,实现全球共同繁荣。“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致力于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各国人民。”中国将始终坚持公道正义、互利共赢理念,积极推动全世界共同发展,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创新高效、开放包容、普惠共享、公正合理的全球共同发展,实现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的有机结合和义利关系的辩证统一。

3.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仅破坏国际公平正义,损害国际规则秩序,而且引发地区冲突、制造国际动荡,是国际道义的践踏者与和平赤字的制造者,严重危害世界和平稳定与全球均衡发展。干涉主义和单边主义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两种表现形式,霸权国家以一己之好,插手别国事务,破坏他国政治结构和社会稳定;以一己私利枉顾国际制度规则和国际关系准则,实施单边行动,导致国际机制失灵、全球治理失效,甚至引发全球性灾难。践行正确义利观,就要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不顾国际道义,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单边主义和干涉行径;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权利,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立场,不屈从于任何强权势力也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绝不以邻为壑、以大欺小、恃强凌弱,承诺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以开放姿态共享发展机遇,以多边主义应对全球挑战,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三、正确义利观的重要贡献

正确义利观把握时代发展大势,直面人类发展挑战,坚守国际道义高地,展现中国外交气派,体现了我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运用,为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发展、中国外交软实力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

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随着社会主义外交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始终展现新的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毛泽东作为新中国外交的开创者,把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道德观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把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为旗帜,积极履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义务,投身于支持和推动世界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正义事业,成为新中国打破国际包围,开展自主外交,维护国际公正的指导思想。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处理义利关系,既强调讲道德、讲理想、讲信念的精神文明,也充分肯定物质利益的重要作用,在深刻把握世界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基础上,实行改革开放,不断壮大维护世界和平正义的力量。正确义利观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历史时期和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提出的应对全球性问题挑战和促进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变革的中国原则和中国方案,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体现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的中华文化基因和中国外交传统,超越了民族利己主义和意识形态纷争,展现出中国负责任大国担当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博大胸襟,是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的创新发展。

(二)提升了中国外交话语权和软实力

中国持续发展引发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既抱有期待又心存疑虑。一些西方国家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既有对再现“修昔底德陷阱”和重启冷战的担心,也有对既有国际规则被打破的忧虑,还有对中国“搭便车”的指责,甚至一些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也对中国能否继续奉行和平共处原则存有疑虑。正确义利观有力回应了这些担心和指责,表明了中国维护国际公正、承担大国责任、推动共同发展的立场与决心。首先,正确义利观驳斥了“中国威胁论”的诘难。践行正确义利观必然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维护者,中国的发展是合作共赢的发展,是打破零和博弈、倡导道义优先的和平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力量的增强。其次,正确义利观树立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它清晰地表明中国将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以兼济天下的情怀为人类进步事业发挥更大作用。最后,正确义利观回击了对中国“新殖民主义”的指责。它将道义摆在前头,在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中坚持互利共赢,在具体项目上照顾对方利益,开展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国际援助,展现中国对促进全球协调发展和人类共同发展做出的不懈努力。正確义利观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特色,向世界传达了中国“天下大同”的理想追求和“以义为先”的价值取向,成为中国证明自身、回击西方抹黑的有力武器,有力提升了中国外交的话语权和软实力。

(三)有助于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

无政府状态是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体系特征,国际社会普遍流行以权力界定利益,把拓展国家利益作为对外活动的最高目标,导致各国在利益争夺中相互冲突甚至爆发战争。这种事实导致当今国际关系充斥着零和博弈的对抗思维,对绝对收益的追求导致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大行其道,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亟待进行公正合理变革。正确义利观向国际社会表明了中国维护国际公正、弘扬国际道义的主张和决心,为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树立了价值导向。倡导以义为先,秉持“天下一家”理念,贯彻和平共处原则,强调各国彼此尊重各自的主权、核心利益与重大关切,促进了国家间的相互尊重;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坚持多边主义原则,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主张国家间平等互利,重视国际责任和义务,特别关照发展中国家,维护了国际公平正义;主张“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汇合点,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的理念,有助于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四)有利于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主权国家仍然居于当今世界事务中心,大国协调仍是全球治理的关键,国家利益仍是各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主要动力,主体多元、平等协商、开放包容、全球公益等全球治理的价值理念并没有得到有效贯彻。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区冲突频仍、生态破坏严重、全球灾难频发,全球治理价值体系不完善、治理机制绩效有待提高、国家之间缺乏共识、美式霸权治理負面影响等弊端凸显,使得全球治理变革势在必行。义利失衡成为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也引发国际政治诸多乱象。对此,中国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主张“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正确义利观倡导把人类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追求全球共同发展和人类文明整体进步的公利,促使世界各国放下无休止的利益争夺,共同关心事关全球和人类未来的全球公共事务;倡导维护国际公正和履行国际义务,引导各国自觉承担国际责任,积极提供公共产品,促进国家间合作共赢和全球有效治理;强调义利统一,倡导国家利益与人类公益的有效融合,把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统筹起来,支持各国根据自己实际能力共同但有区别地承担国际责任、参与全球治理,从而实现义利平衡和义利兼顾。正确义利观为构建协商共治的新型全球治理、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公正合理变革奠定了价值基础。

(五)助力共创人类文明的美好未来

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问题和愈发频繁的风险挑战,各个民族和国家只有以义相交、互利共赢,以世界和平发展大义为重,共同守护人类共有家园,才能共同开创人类文明的美好未来,“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正确义利观超越了资本主义逻辑下利己主义狭隘的利益争夺,在倡导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中强调义利辨证统一,反映了中国追求自我发展,更希望世界公平发展和全球共同发展的价值取向,突破了以往西方对国家间关系二元对立式的理解,有利于营造“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全球伦理氛围,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体来讲,正确义利观对国际道义和国际公正的强调,可以促进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有利于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对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倡导,特别是对加快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强调,有利于加强南南合作,缩小南北差距,弥合国际社会裂痕,促进全球全面协调发展和人类整体进步;对“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理念的强调,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协调自我发展与履行国际责任的关系,倡导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促进世界多样发展和不同文明和谐共处;对“和合共生”理念的强调,关注人类文明未来,主张“计天下利”,实现“世界大同”,有利于推动各国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正确义利观通过引导各国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际关系中的义利关系,倡导国家间合作共赢,共同开创人类发展的美好未来。

【完稿日期:2021-5-10】

【责任编辑:李  静】

猜你喜欢
义利义利观道义
王根保藏枪
北京义利经典味道百年情
面包老炮儿
道义
真假学术视角下大学生义利观的研究
论“正确义利观”的当代价值
吉光片语
现代企业管理的“义利”之道
儒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探讨
义利“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