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阳
(辽源市中心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手部外伤在临床相对较为常见,其中比较多见的就是手部皮肤缺损[1]。在为这类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如果靠长时间换药形成肉芽后进行游离植皮,不仅会延长患者的病程,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而且其手部功能恢复也相对较差,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2]。在我国医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由于手外伤所导致的手部皮肤缺损修复的主要原则为保护深部、健康组织,促进创伤的修复,提高手部功能的恢复[3],这就要求医护人员需在尽早为患者清创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皮瓣的选择来有效覆盖创面[4]。本研究旨在探析在手部皮肤缺损修复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两种不同供皮区带蒂皮瓣移植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为接受手部皮肤缺损修复手术治疗的58例患者,研究起止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按照患者供皮区选择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29例。A组患者中有男患者18例,女患者11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为(42.41±3.22)岁;单指损伤患者16例,多指损伤患者6例,并虎口以及手背或者是其他部位损伤的患者7例。B组患者中有男患者19例,女患者10例;年龄15~69岁,平均年龄为(41.33±2.95)岁;单指损伤患者18例,多指损伤患者5例,并虎口以及手背或者是其他部位损伤的患者4例。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晓相关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意识不清醒,不能够清楚表达自己意愿以及合并心、肝、肾等严重脏器疾病和妊娠、哺乳期的患者[5]。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相关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
1.2 方法 A组与B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彻底清创,对已经坏死或者是被污染的组织进行清除,尽可能多的保留健康组织,如果患者合并骨折则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骨折固定,并修复神经、肌腱损伤,在手术过程中麻醉方式选用静脉麻醉,两组患者的具体手术方法如下。①A组:其皮瓣移植供皮区选择第1掌骨桡背侧,取皮瓣的方法为:皮瓣设计的轴线为拇短伸肌腱绕缘,并依次切开皮瓣桡以及尺侧缘,对供皮区的动脉和皮支进行充分的显露,并向远处进行解剖,供皮区域可进行直接的缝合。②B组:其皮瓣移植供皮区选择示指邻指,取皮瓣的方法为:皮瓣的设计为示指背侧逆向计划,保证皮瓣的边缘切口既不会对指间关节进行垂直跨越也不会超过手指的侧方中线[6],在剥离皮瓣的过程中应对腱周疏松组织进行有效保护,供皮区域应进行断层皮面加压固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新生皮肤与正常皮面相差4 mm发生率、瘢痕痉挛发生率以及手运动功能恢复优良率。手运动功能恢复优良率判定标准[7]:采用总主动活动度测定法(total active movement,TAM)进行评价。患者在手术治疗后TAM在健侧的75%以上认定为优秀;患者在手术治疗后TAM在健侧的50%以上为良好;患者在治疗后TAM在健侧的50%以下为一般。手运动功能恢复优良率=(优秀例数+良好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皮瓣移植存活情况比较 A组带蒂皮瓣移植后存活的患者有28例,其皮瓣移植存活率为96.55%;B组带蒂皮瓣移植后存活的患者有29例,其皮瓣移植存活率为100.00%。两组皮瓣移植后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43,P>0.05)。
2.2 两组新生皮肤与正常皮面相差4 mm发生率、瘢痕痉挛发生率比较 A组中新生皮肤与正常皮面相比差4 mm的患者有 3例,其新生皮肤与正常皮面相差4 mm发生率为10.34%,出现瘢痕痉挛的患者有2例,其瘢痕痉挛发生率为6.90%;B组中新生皮肤与正常皮面相比差4 mm的患者有2例,其新生皮肤与正常皮面相差4 mm发生率为6.90%,出现瘢痕痉挛的患者有2例,其瘢痕痉挛发生率为6.90%。A组患者与B组患者在新生皮肤与正常皮面相差4 mm发生率、瘢痕痉挛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725,P>0.05)。
2.3 两组患者手运动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 两组患者手运动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运动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n(%)]
手外伤后所导致的皮肤缺损以及肌腱、关节、神经、血管等外漏现象相对较为常见[8]。在手部组织尤其是伴有肌腱、骨关节等损伤出现后,其临床处理相对较为困难,是目前医学工作者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9]。在我国显微外科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大背景下,在修复机体组织缺损的过程中运用带蒂移植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10]。该方法可保证难以修复的创面得到最大限度的修复,而在带蒂皮瓣移植的过程中可进行不同供区的选择,因此为了更好的为患者实现手部皮肤缺损修复分析不同供区的选择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
传统带蒂皮瓣需保证患者术后手与蒂根部相连,对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有一定的影响。各种游离皮瓣的手术操作相对复杂,要求术者有较高的技术,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手术风险。而手部皮肤缺损多是中小面积损伤,一般不采用游离皮瓣。目前,带蒂皮瓣移植术是手部皮肤缺损进行修复的一种主要手术方式,但在选择供区的过程中可有很多不同的选择,因此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应选择可促进患者外观以及功能恢复的更好供区。在选择手部皮肤缺损修复带蒂移植供区的过程中主要包括第1掌骨桡背侧示指邻指这两个部位,两种不同供区带蒂皮瓣移植手术的疗效相近,且手术操作均相对较为简单,可操作性强,因此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任意一个部位作为手部皮肤缺损修复带蒂皮瓣移植的供区。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与B组患者在皮瓣成活率、新生皮肤与正常皮面相差4 mm发生率、瘢痕痉挛发生率以及手运动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为手部皮肤缺损患者实施修复手术的过程中,将第1掌骨桡背侧以及示指邻指作为带蒂皮瓣移植的供皮区均有相对较为理想的效果,皮瓣成活率高,且出现新生皮肤与正常皮面相差4 mm、瘢痕痉挛的可能性较小,对患者手外观以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可将第1掌骨桡背侧以及示指邻指作为带蒂皮瓣移植的理想供皮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