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宫腔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1-06-16 01:09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宫腔内占位性肌层

张 隽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204)

子宫腔内疾病属于常见的妇科疾病,通常采用腹部B超和引导超声进行检查,但仍存在漏诊问题,进而延误患者的治疗[1]。超声造影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影像诊断技术,能够更好地对宫腔内占位性疾病进行辨别,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本研究旨在探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宫腔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4例宫腔内占位性病变患者,根据入院编号单双数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为(32.64±1.56)岁。所有患者对本研究表示知情,并进行手术病理学检查。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且无刮宫操作史。

1.2 方法 超声造影采用SAMSUNG RS80A及阴道探头,频率设置为5.0~7.5 MHz,于患者月经干净后的1周内实施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将阴道探头置入阴道检查,在撤出后于宫颈插入双腔造影管,并使用0.9%氯化钠溶液注入气囊,将其牵引至宫颈内口,再次置入阴道探头,向宫腔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使宫腔充盈,观察病变部位的形态、大小等[2]。常规超声检查即对宫腔病变进行基础筛查,分析病变的大小、形态以及血流信号等。

1.3 评价标准 对两种检查方式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进行对比,判断其是否能够较为准确的显示宫腔病变的程度,核对其数目、大小和形态、回声状况以及基底部宽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 常规超声检查有40例患者诊断明确,准确性为76.92%(40/52)。超声造影检查有50例患者诊断明确,有2例误诊(将宫腔内组织残留机化物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准确性为96.15%(50/52)。

2.2 宫腔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 与常规超声相比,超声造影检查可对肌瘤与息肉间的差异,新鲜组织残留物、凝血块以及机化物有更好的区分。见表1。

表1 宫腔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

2.3 宫腔占位性病变TIC造影参数值比较 内膜癌对比剂峰值强度分别与息肉、肌瘤边界及内部对比剂峰值强度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宫腔占位性病变TIC造影参数值比较()

表2 宫腔占位性病变TIC造影参数值比较()

3 讨 论

经过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对常规宫腔占位性疾病进行诊断,但对于内部微小血管的低血流往往不敏感,因此临床亟需提升医疗影像学诊断服务[3]。超声造影通过静脉注射超声对比剂,增强机体血流散射信号,能动态观察组织的微循环灌注信息。

3.1 超声造影对宫腔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子宫黏膜下肌瘤注射,对比剂会随着病灶中心进行填充,可使患者肌瘤周边出现高增强的情况,使肌瘤达到整体性均匀高增强。肌瘤和子宫肌层在始增时间上有着“同步性”的特点,而在增强的晚期,对比剂在瘤体内部迅速消失,并有低增强反馈,而在周围假包膜内,其消退速度十分缓慢,并表现出高增强。肌瘤发生变性坏死时,坏死区域在无对比剂灌注的情况下则会表现为无增强反应[4]。

子宫内膜息肉增生是一种良性瘤样病变,在常规超声检查中难以与其他宫腔占位性病变进行辨别。如蒂部供血动脉显影迟于子宫肌层,且在实际检查中表现为有1条细状血管进入到宫腔肿块内部,并有中心增强表现,逐步向周围填充,增强晚期息肉与肌层内对比剂的消失近乎同步。超声造影检查则可进一步提示这一问题,并辨别肌瘤与息肉之间的差异,提升诊断率。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血供丰富。其造影后的病变区域早于肌层,并整体得到充盈感。在增强晚期病变后,其内对比剂的消失速度较快,与肌层有清楚的分界线[5]。当有少量的残留物或者残留物机化时,常规超声检查对于异常血流的判断是较为困难的。而超声造影检查则可对新鲜组织残留物、凝血块以及机化物进行对比区分。

3.2 超声造影TIC定量分析在鉴别宫腔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动态图形可区分宫腔病变问题,而TIC造影参数能够客观的显示病变与肌层内对比剂之间的强度差异,能够对灌注以及消退时间进行说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流阻力低,癌组织对于对比剂的代谢速度与良性病变相比更为迅速,说明癌组织的血流灌注有快进快出的特点[6-8]。在息肉与肌瘤的对比中,从表1中可以发现,其在达到顶峰后的表现不同。在本研究中,造影参数在达峰时间、始增时间、峰值强度、增强强度方面均存在差异,这对于宫腔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在子宫内膜癌患者的TIC定量分析数据上,峰值强度明显高出息肉、肌瘤边界,即峰值强度对于宫腔良性、恶性的病变情况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通过静脉注射超声对比剂,能更好的增强机体血流散射信号,并能够动态观察组织的微循环灌注信息。采用超声造影检查能够更好的判别宫腔内占位性病变,是现阶段实施宫腔镜手术的术前评估的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宫腔内占位性肌层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Role of telomere shortening in anticip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宫腔内人工授精的时机选择
经阴道与腹部彩色超声诊断宫腔内病变的对比观察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TURBT治疗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
负压吸宫术后B超提示宫腔内回声改变处理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