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以《经济学基础》课程为例

2021-06-16 11:3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经济学基础学期经济学

弓 序

(佛山开放大学 广东·佛山 528000)

《经济学基础》是广东开放大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电子商务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对于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起着基础性的引导作用。课程包含有大量公式、曲线、图表模型,对于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推理能力有一定要求。然而,开放教育学生从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方面都与普通高校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开放教育学生对课程学习有着特定的需求,希望课程可以适应其在职履行岗位职责、职业发展、充实自我等需求。他们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特点,而对于理论知识缺乏兴趣。因此,仅仅依靠线上自主学习或线下的课堂讲授,想要达到最终满意的教学效果上是难以实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指线上学生自学与线下教师补充教学相结合,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把课程分为线上教学部分和线下面授教学部分,线下作为线上的有益补充,达到提高学习效率、降低教学成本的一种教学方式。研究和探讨混合式教学在《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也对开放教育学生相关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更好满足学生随身、随地、随时,轻松、有效、快乐的学习提供参考经验。

1 现阶段《经济学基础》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考核方式要求逐渐严格,课程通过率下滑

通过分析近5年来《经济学基础》科目的成绩,16年秋季学期-19年秋季学期的该课程及格率平均是80.75%,而20年春秋学期的及格率仅为72.8%和76%。20年两学期该科目的及格率低于之前的平均水平的原因:首先是课程考核方式的变化。16年秋季学期-19年秋季学期的考核方式为百分百形考,即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测评,根据各单元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阶段性考核,并综合阶段性考核成绩完成对学习者该科目学习目标的考核方式。在此考核方式下,学生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单元知识内容的学习后,完成单元作业任务即可合格。20春学期开始,考核方式发生了变化,即50%的形考成绩+50%的期末考试成绩。在此考核方式的调整下,20年两学期的及格率有所下降。20秋学期的有效成绩25项,其中19人及格,6人不及格,及格成绩分布为85-100分7人,75-85分7人,60-75分5人,及格率为76%,其中形考平均分为71.52分,期末考试的平均分仅为66.32分。其次,因受疫情影响,20年两学期的线下面授课程均改为线上直播课程,相较于线下面授,在学习氛围、交流互动、重点讲解等方面都受到一些限制,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减弱,从而整体及格率下滑。

1.2 现有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内容过于单一,教学效果较差

开放教育由于其特殊的系统办学特点,所采用的一直都是混合式教学方式,即既有在线的远程教学,又有课堂面对面的辅导教学。本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包含学习平台的线上教学和线下面授两个部分。由于本身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线上教学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是教学内容形式较为单一,学生参与性不高,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面授教学中,课时仅为10课时,以多媒体讲授的方法,针对重点章节和课程考核方式进行讲授教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学习效果较差。特别是对经济学理论缺乏感性认识。

2 《经济学基础》四位一体线上+线下融合式混合学习模式的构建

为提高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本文构建了导学资源预习+线上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互学交流技能提升的四位一体线上+线下融合式混合学习模式。

2.1 优化导学资源,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

由于《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庞杂,大部分理论内容具有比较复杂的论证和推导,涉及大量数学模型和专业术语。例如经济学基本定义、消费者与生产者理论、国民收入分配等知识,对于专业基础比较差的开放教育学生而言过于宽泛,不具有立竿见影的实际使用价值,因此对于这些专业知识在理解和掌握上都是非常困难的,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对于经济学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无法认识到经济学理论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畏惧心理,需从符合学生的岗位职责、职业发展、充实自我等方面出发,将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现实热点事件相结合,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功能性。通过分析教材、考核方式、学情、教学重难点等方式,以经济学思维培养为主线,将网络平台上信息体量大、内容良莠不齐的零散资源进行颗粒化整合制作,选择适合开放教育学生的、贴近现实生活的导学内容。根据课程章节分布和课程学习需要为学生量身制作一批,以微视频、推文、音频资料等形式呈现,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满足在线下或线上教学前,起到预习作用的导学资源。

2.2 贴合学生需求,培养经济学思维意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经济学家凯恩斯说过:经济学理论并不是一些现成的可以用于政策分析的结论。它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智力工具,一种思维技巧,有助于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经济学理论和原理的形成是人们在长期的经济活动过程中不断的积累和试错的结果,其中既包含了符合经济学规律的成功案例,也有违背经济学规律造成损失的惨痛教训。所以,结合《经济学基础》的课程特点和开放教育学生的学情,以学生课程合格为前提,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现阶段,学习平台将课程分配成五个大单元,每个单元分为3个学习任务,其中共有58个精讲视频,包含微课视频13个,课程讲授45个。教学过程中,结合每部分的知识点,将较为抽象和学习过程枯燥的定义概念、假设条件、数学模型等内容,通过情景对话、漫画等形式将经典案例和现实热点话题有机融合,寓教于乐,从而提高学生自学的兴趣。让学生既能用经济学理论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经济行为,又能从繁杂的经济活动中找到经济学的理论依据,学以致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思维去思考和分析经济社会现象与经济行为。

2.3 管控学习过程动态变化,监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基于学习平台的形成性考核,包含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的课程作业和网上教学活动。其中,课程作业是以选择题、判断题为主要题目形式,由计算机随机抽取题目,并由计算机当场出答案,共5次。前四单元每次作业成绩占20%,第五单元作业成绩占10%。课程作业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90%。网上教学活动包括:2-4次的实时主题活动和非实时主题活动,主题活动形式又包括网上重点难点问题讨论、案例讨论、网上实操练习、社会调研等。网上教学活动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10%。形成性考核能够真实反映学员学习全程的动态变化,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系,起着促学、导学、助学的作用,有利于从发展的角度评价学员。教师可以通过形成性考核引导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开展自主学习、参与学习过程、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并根据平台后台数据监测,查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跟踪学生学习进程、收集学生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优化调整,针对重点、难点进行着重讲解授课,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切实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

2.4 交流互学并进,促进职业技能提升

在导学和主体自学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相关知识点形成了初步的认知,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和线下课堂的师生和生生互动,交流思想、碰撞观点、启发学生创造性思考。总结并设置专题模块,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重难点问题、热点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交流讨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知识内化。利用如快考题等网络平台,分享易错题和经典考题等内容,方便学生备战期末终结性考试,提升课程通过率。此外,开放教育学生多数已经参加工作,希望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学历提升,以谋求职业发展、自我充实。因此,除了注重学历教育要求内课程目标的完成之外,应以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为出发点,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最新的职业技能,并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探索“课证合一”的教学模式。将课程教育与职业资格标准大纲衔接起来,积极鼓励并督促学生参加如初级经济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考试,在接受学历教育的同时,获得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

3 结束语

本研究以探索具有开放教育教学特点的课程教学模式为出发点,构建了四位一体线上+线下融合式混合教学模式,并拟在21年学期电子商务和工商管理专业《经济学基础》课程中进行实践应用。后续将根据课程实践应用中反馈的问题,不断优化和完善该教学模式,以促进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开放教育学生相关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经验。

猜你喜欢
经济学基础学期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经济学
经济学的优雅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