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

2021-06-16 11:31苏艳芳吴雅敏李明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困难资助育人

苏艳芳 吴雅敏 李明进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成都 611731)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要建立集合国家、学校、社会、学生四个层级的育人要素,并且能够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高校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集合学生在物质、道德、能力、精神四个层面获益的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近年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要点中提到,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学生资助工作全方位全过程,要构建统筹协调的资助育人机制,加强对受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指导、心理疏导、就业帮扶,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

1 高校发展型资助工作现状

经过多年的运行与发展,高校形成了以“奖、贷、勤、助、补、偿”为主要方式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并通过搭建平台、拓展资源、创新活动等,丰富发展型资助内涵,扎实推进资助育人工作。

1.1 高校发展型资助体系发展现状

国家奖助:国家在普通高校建立了国家级的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入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及学费资助、助学贷款、毕业生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师范生免费教育等多种资助政策体系。

学校奖助:学校设置了勤工助学、优秀学生奖学金、标兵奖学金、新生奖学金、就业奖学金、临时困难补助、特殊困难补助、专项困难补助、伙食补贴、路费补贴等资助项目;开通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暖冬礼包”、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访等资助关怀工作。

社会捐助:社会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奉献爱心、捐资助学,设立了“成电之友”奖助学金、唐立新奖学金等;设立“成电思源马克巴励学基金-启梦计划”,全额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赴境外交流访问。

学生自助:学校设置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推荐和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勤工助学活动;成立学生资助志愿者联合会,助力学校资助育人工作;开展“银杏筑梦”系列培训、“诚信伴我行”和“助学·筑梦·铸人”等主题活动。

1.2 高校在发展型资助育人方面的有效举措

(1)资助政策不断完善。精准认定机制逐渐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申请对象、基本原则、工作流程、意见反馈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有效提高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勤工助学育人导向逐步强化,为促进勤工助学各项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学校不仅提高了勤工助学酬金标准,更是进一步明确勤工助学单位的教育管理和育人责任,强调要通过勤工助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意识和适应能力。资助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在本科教育阶段,建立了国奖助学金、校地助学贷款、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应征入伍资助、新生入学资助、退役士兵学费资助、勤工助学、校设奖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及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等相结合的资助政策体系。

(2)资助工作更加暖心。改进资助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简化和规范资助办事流程,时刻秉承“让信息多跑路、让学生少跑路”的原则;在奖、助学金评审、公示等环节做好学生个人信息和隐私的保护。开展“百名辅导员走访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活动,主动深入家庭送去关怀和温暖,帮助对症下药,解决实际困难。关心关爱学生所急所需,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办理入学“绿色通道”,让同学们可以缓交学费、住宿费等,并为他们准备“生活大礼包”和“成长大礼包”;为困难学生采购暖冬大礼包,大礼包包括棉服、围巾、手套、保暖内衣等物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温暖度过冬天;为部分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发放寒假返乡路费补贴,减轻学生返乡经济压力。

(3)育人体系逐步完善。工作队伍逐渐壮大,在原有勤工助学体系的基础上,完善学校学生资助志愿者联盟体系,聘任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和宣传员,协助学校、学院资助政策宣传工作。育人形式不断丰富,在暑假期间组织社会实践队,开展“学生资助政策乡村行”活动,进行资助政策宣传,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定制学业、心理、职业规划、文化艺术等主题,提供摄影、PPT、后期美工与手语等培训,提升学生能力素养;开展勤工助学短视频风采展、趣味运动会、表彰大会、迎新晚会等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设立了“成电思源马克巴励学基金-启梦计划”,全额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赴境外交流访问,开拓学生国际视野。

1.3 高校发展型资助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不足

“四位一体”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了普惠性、助困性、奖励性和补偿性有机结合的“多元互补”资助模式,既满足和保证了学生的正常生活需求,又考虑了学生心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发展需要。随着资助工作的深入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学校现有资助政策和育人体系,对于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困效果良好,但育人效能需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在:

从学生表现方面来看,一方面学生出现“等、靠、要、争、抢”等问题,容易坠入“福利陷阱”;学生因饱和资助或过度资助,艰苦奋斗品质和自强不息精神被弱化。另一方面学生感恩意识淡漠、反哺意识缺失,社会责任感缺乏;自强自立学生标杆典范群体不足、影响不大。

从工作开展方面来看,一是形式内容弱化,资助育人活动多为灌输式、喂养式,活动开展时间较为松散,缺乏传承性和体系化;资助育人内容缺乏与人才培养及学生成长规律的深入渗透融合,缺乏针对性、亲和力和系统性。二是育人合力发挥不足,除学校资助中心、学院及行政部门外,可以进一步挖掘校内学生组织和社团,政府、校友、企业、公益组织等的育人资源,探讨创新育人模式,进一步提升育人合力。三是回馈机制不健全,学校积极开展励志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和感恩教育等主题活动,但未能形成含组织、平台、资源、方法举措及评价反馈的长效回馈机制。

2 高校探索建立新时期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意义

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要遵循经济困难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和发展性原则,面向不同群体在教育载体、培训内容和自助层次上加以区分和侧重,通过资助理念、方式和内容的改变,不断提升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化“保障型”为“发展型”,改变资助育人理念,化资助管理为教育培养,通过系列教育培训活动,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的品质格局和素质技能,健全人格品格,促进全面发展,提高社会竞争力。

化“输血型”为“造血型”,改变学生在资助育人中的地位,化客体为主体;改变以往单纯的无偿资助模式,通过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指导公益创业项目等方式,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在受助和自助过程中锤炼意志、增长才干、提升素质,真正实现自立自强。

化“受助型”为“反哺型”,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自立自强、勇于担当、知恩感恩等良好品质。通过开展反哺行动计划,有效地激发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发展动力,提升学生家国情怀、视野格局和社会责任感,传递奉献精神、反哺意识等正能量。

3 建立新时期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路径及内容

3.1 路径研究

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通过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来了解掌握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格特征、社会影响和现实成才规律,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寻求发展型资助育人的新方法。

3.1.1 理清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规律

研究已有对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理论阐述,结合学生时代特点和人格特征,以及经济困难学生现实活动中具体表现,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帮助学生有效实现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管理相关因素,理清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规律。

3.1.2 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路径有效模型

围绕资助工作要点要求,从受助学生的身心发展、道德品质培养、学业帮扶、就业指导等角度出发,制定对应能力素养水平提升的含人员、平台、方法和内容等方面的方案,形成能力培养素养与方案的对应关系,构建培养方案信息库;通过制定成果反馈机制,促进方案信息库的完备和匹配模型的有效性。

3.1.3 制定体现个性的资助育人方案

在制定具有共性的方案的基础上,针对统一特征群体中的不同具体个体,结合谈话聊天、问卷测试、周边信息收集等方式,了解不同个体的具体个性,提出对于不同个体具有能体现个性的教育改进方案,做到因材施教。

3.1.4 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反馈机制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的反馈机制。通过了解学生接受发展型资助育人手段、内容和平台后的自身成长发展成效,以及学生在各项活动参与过程中的建议反馈情况,结合资助育人工作的目标需要来判定其合理性、可行性和长效性。了解学生是否喜欢相关内容及形式,是否能够消化吸收并为己所用,形成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的良性循环。

3.2 内容建设

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以提升资助育人效能为主线,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管理服务育人经验方法,以“发展型”为指导,重点建设“六个一”内容,努力提高资助服务育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一个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大数据手段和精准资助系统,对经济困难学生的特征要素进行深入挖掘分析;通过调查走访,总结归纳经济困难学生的内在需求,分阶段、分年级、分专题进行“一人一策”的资助育人内容建设。基于“项目制”的运作方式,以“过程支持”为基本导向,按照普适教育项目在学校,能力提升项目在学院,特色培养在基层的思路进行设计。进一步延伸精准资助系统功能,录制教育微课,在固定时间段开放,跟踪、监督并检查学生学习效果,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培训方式,提升学生的受众率和接受度(见图1)。

图1

一个反哺行动计划:强化同学反哺意识,开展针对在校生和校友的多途径反哺行动。面向在校生开展朋辈互助、主题调研、社会实践、政府挂职、志愿服务等实践型活动,和主题征文、演讲比赛、微电影创作比赛、知识问答、主题报告等宣传性活动;面向校友开展奖助资助、企业实习实训、勤工俭学、励志讲座、主题报告、专题教学、创新创业等活动。

一批自强自立典范:组织选拔校院两级“自强之星”,深入挖掘和宣传学生身边的自强典范,展现其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为当代大学生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时代榜样。

一个资助育人智库:充分发挥政府、企业、校友、家庭和公益组织的特色育人功能,结合发展型资助需求,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信息咨询和成长方案建议,为资助育人体系构建建言献策、判断运筹,并对资助育人效果进行追踪调查和研究分析。

一个勤工助学平台:收集整理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和学生勤工助学需求进行,开发一个集用工单位注册、岗位发布、学生申请、岗位匹配和工作考核等功能于一体的勤工助学平台。

一批公益创业项目: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大学生公益创业基金,以立项申请、孵化扶持等多种形式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试点开设打印店、照相馆、文创店、超市等勤工助学实体店,学生自主经营、自主管理,锻炼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以地理区域为集群,指导学生推动和助力家乡精准扶贫项目的孵化,或将已有的创新创业项目转化为精准扶贫项目,或找到创新创业项目与精准扶贫之间的关联和结合点,助推家乡精准扶贫工作。

研究并构建新形势下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以全方位、立体化地满足经济困难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成长成才需求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的策略和方法,有利于新时期背景下对经济困难学生因材施教,促进高校大学生全方面健康发展,也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效度的目的。

猜你喜欢
困难资助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困难中遇见团队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选择困难症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珠”育人